雷學進
學科:數學 年級:小學五年級 單元課程:第六單元《數學與購物》的第二課時
關鍵詞:策略;主體性 ;數學與生活; 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
一、設計指導思想
本節課“購物策略”的數學核心思想是學生通過生活中大量的實例,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根據實際需要對常見的優惠策略加以分析比較,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靈活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了估計費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購物策略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根據實際需要對常見的優惠策略加以分析比較,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靈活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學生在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本課是《數學與購物》的第二課時。
四、教學目標
1.學生根據需要對常見的幾種優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從已有的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對經常遇到的、耳濡目染的打折行為,用數學的頭腦,從數學的眼光加以分析和比較,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2.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體會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理解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通過分析、比較,找到更適宜的方法,在親身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學數學,為的是更好地、全面地、可持續的發展。學生是一個人,一個最終走向社會的人,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很好地運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在社會中生存、發展,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在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體會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千變萬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
五、教法學法
購物策略貼近學生的生活,由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的購物事件引入,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采用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形式相結合,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促進交流與合作,用數學的思維和方法靈活地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六、媒體選擇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程序
(一)收集信息,導入新課.“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學校要舉辦聯歡活動,淘氣和笑笑想為同學買新品牌飲料,這種飲料有2種包裝規格。大瓶裝1200ml,10元;小瓶裝200 ml, 2元。他們來到商業街。看片:
從圖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說信息,老師將信息定格。
甲商店:買一大瓶送一小瓶。
乙商店:一律九折優惠。
丙商店:購物30元以上八折優惠。
商家為了促銷,分別打出了各自的優惠政策,那么到哪家商店買合適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在購物當中的策略問題”。和學生共同探討你怎么理解“策略”,就學生的認知理解自由的說出他們的想法,重在培養學生的動腦思考處理問題的好習慣。結合學生的理解給出“策略”的詞義計策;謀略,并做簡易的說明。
板書課題:購物策略
(二)探索研究,購物策略
(1)根據給出的圖片信息,給出以下問題
問題1:如果只買1小瓶飲料去哪家商店合算?
學生自己嘗試解決。 集體反饋:
甲商店要2元乙商店要1.8元 丙商店要2元
結論:去乙商店買合算。
問題2:如果要買1大瓶飲料和1小瓶飲料,去哪家商店合算?
學生自己嘗試獨立解決。 集體反饋:
甲商店要10元
乙商店要(10+2)×9/10=10.8(元)
丙商店要12元
結論:去甲商店買合算。
問題3:如果要買3大瓶飲料和3小瓶飲料,他們會去哪家商店?
小組合作討論完成:
甲商店:30元
乙商店:(10+2)×3×9/10=32.4(元)
丙商店:(10+2)×3×9/10=28.8(元)
結論:他們去丙商店更省錢。
思考:觀察幾家商店的打折優惠政策,如果所買飲料超過30元時,去哪家商店合算?為什么?
(丙店,30元以上八折更便宜)
問題4:他們要為我們全班每位同學準備大約200ml的飲料,去哪個商店購買比較合算?
結論:到丙店,30元以上丙店更便宜。
(2)聯系實際綜合運用
1.我要買一件上衣260元,現在有4家折扣店銷售,A店:8折銷售;B店:直降80元;C店:滿100元減30元;D店:滿100元返30元購物券。我去哪家店買合適?
2.p81練一練
媽媽要買酸奶:
(1)買1升酸奶有多少種買法?(2)買1.5升酸奶有多少種買法?(3)要買2.4升酸奶,怎么買合算?
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討,集體反饋。(反饋學生不同的購物策略)這么多方法怎樣做就能不重不漏?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電子表格,數據有序排列)
比較:哪種買法最合算?
最后一種超過2.4升,但價錢更便宜,對消費者來說更合算。
(三)實踐活動:小調查。商家的促銷手段還有哪些?請同學們把調查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研究學習,你有什么感受想對大家說?有什么收獲和遺憾?有要提示大家的嗎?
八、教學評價設計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本節課,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學習,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自己分析比較,經歷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由獨立思考到小組交流,互相提示補充,對于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由學生作出評判,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了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了充分的生活體驗,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學生逐步發現,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商家,體會數學是幫助人們做出判斷和進行決策的工具。教師適時點撥,為學生研究數學、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提供可能的條件和氛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識地讓學生觀察生活,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不同的問題,找到不同的解決策略,每個孩子都體會成功,體會問題得以解決。學生互相交流啟發,從而得到最佳的購物策略和解決問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