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孔子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說明一個人的學習力量是單薄的,必須重視小組間每位成員的力量與智慧。 “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
一 、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是指將學生個體間的差異當作一種教學資源,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并相互進行交流,把小組中的不同思路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重在提倡教師充當導演,學生當好演員,巧妙地運用師生、生生、組際之間互動,把導與演分離。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原有的“權威--服從”關系變成了“指導--參與”的關系,教師不再把自己視作為指揮者,而是合作者,尊重學生潛能和主體地位,把大量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相互磋商,彼此分享,創造一種積極互賴的關系,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由學會共同學習向將來學會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廣闊的領域發展。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誤區
縱觀目前的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已引起了老師們的關注,各班相繼也成立了學習小組,課堂內也出現了三五成群,你爭我議,煞是熱鬧的景象。但深入了解,細心觀察,一片熱鬧聲中出現的是合作學習被虛化的現象,小組合作學習還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誤區一:分組不科學。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至六人小組,座位的編號往往又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開展小組活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這樣還可能導致有的小組能力很強,有的小組差一些,這樣小組發展不平衡。可見,小組的成員組成對學習的效果也很重要,是不能隨意安排的。
誤區二:合作時機不當。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主要方法,而不是教學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合作交流,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
誤區三:合作分工失衡。有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一定能夠友好相處,有的學生成了“獨裁者”,大權獨攬,壟斷了操作任務,不讓他人插手;有的成了旁觀者,不習慣也不善于主動思考,不知如何學習,更不知如何交流,久而久之,產生了依賴心理,學習處于被動狀態;更有學生乘此機會思想游離,說一些或做一些與討論主題無關的事。
誤區四:合作組織欠佳。有些課堂片面追求合作氣氛,教師呈現問題后,不留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容易造成優生一言堂。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合作氛圍,就會導致課堂紀律散漫,出現大量的課堂教學“邊緣人”,教學效率事倍功半,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誤區五:評價不全面。表現在只注重對小組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視了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只注重對小組中個人的評價,缺乏對小組捆綁式的長效評價機制。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為了鼓勵每個組員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效率,切實推動學生的發展,實現課堂高效,提出以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一)組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當注意結構的合理性。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從而將一個班級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合作學習小組。
(二)做好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分工。1.小組長。他的任務是指揮小組開展活動,負責小組所有的成員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務,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因此要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2.聯絡員。負責小組與教師及其它小組的聯絡和協調。因此要選擇比較靈活,性格外向,善于交際的同學擔任。3.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的活動、決議、討論結果。因此要選擇學習態度好,對工作認真負責,同時筆頭快,字跡清楚的學生擔任。4.報告員。負責重述小組討論學習的主要結論,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應選擇學習成績好、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每個組員不僅要明確自己的任務,而且使他們體驗到個人的價值,從而形成組員之間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
(三)發揮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作用。為了確保有效合作學習的開展,應對組內各成員(重點是小組長)進行專門的培訓。1.督促小組長積極組織合作交流。使組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組員合作學習的意識。2.指導組織者在交流過程中進行靈活調控。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后說,簡單的問題讓后進生先說,促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回答正確的同學給予肯定,出現意見分歧(氣)時,請組員說明理由,當出現冷場時,組長帶頭先發言,起表率作用。3.引導記錄員善于收集組員在交流中對同一問題發表的不同意見。并指明報告員及時準確地向全班匯報。
(四)關注小組合作學習技巧的培養。在組織合作中,學習不再是一種個人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這需要學生有足夠的團隊意識,并掌握一定的合作規則。1.學會表達。小組討論交流時,采用小組長指定輪流發言,小組成員圍繞一個問題輪流發言(可先指定后進生發言),力求每個成員都參與交流,提高弱勢群體的參與意識。2.學會傾聽。合作小組成員必須認真聽清教師的提問,聽懂小組的分工要求,聽明白其他同學發言,不隨意打斷或插嘴。3.學會思考。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要注意指導思考方法,從扶到放,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4.學會辯論。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以理服人,避免無意義的爭辯,使用積極、文明的語言進行辯論,避免出現過激言語。5.學會互助。合作交流中,同伴間的幫助遠比教師的幫助效果好,要提倡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當小組代表發言精彩時,相關的組員也應受到獎勵。6.學會寬容。教師要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人感到輕松和愉悅,產生好學的動力,保持活潑、尊重、自信、進取的態度。7.學會欣賞。在交流中,學生既要學會欣賞自己,又要學會欣賞他人。可用“你的見解真棒!”“這種算法很好,真了不起!”“你們小組有這么多種解法,真聰明!”等激勵語言。8.學會相處。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使學生明白只有人人參與、團結協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績,使學生意識到每個小組都是一個榮辱與共的群體,不能和小組成員友好相處或拒絕幫助都是不可取的。總之,在建設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真正做到課堂上以學生發展為本,不斷去完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合作學習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真正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