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加次仁
繪畫對中職生的升學及就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西藏中職生升學難、就業難的問題急劇凸顯,完全不同于內地中職和國外中職生:一是學生的文化基礎水平較低;二是西藏中職學校招收的大多數為中考落榜生;三是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淡薄,重視不夠;四是中職學校的教學條件和就業渠道與內地和國外相差甚遠。因此,面對這些因素,我們應該如何去解決學生所面臨的實際困難呢?我認為,從美術教育角度出發,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入學時,進行必要的面試環節,讓學生自主選擇專業
雖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審美觀和業余愛好,但是美術專業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的,古人云:“學藝術需要一定的天賦,加上自身的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三分天才,七分努力的說法。古人說的的確沒錯,在我二十多年的美術教學過程中,確實證實了這一點。有些學生雖然他很用功、很努力,但自身缺乏天賦,進步空間小,成績往往不如那些有一定天賦的學生,所以在新生招生時,要進行必要的面試和考核,不能盲目的讓學生選擇美術專業。
二、在開學前要注重引導,端正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識
西藏大多數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很淡薄,明明知道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基礎不如高中生,但偏偏選擇參加高考,上大學,將參加公務員考試作為唯一的選擇,到最后,大學沒考上,一技之長也沒有學到,浪費了三年的美好時光。這主要是因為學生不了解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比如說,在高考中,音體美等藝術加試類的考生分數線往往低于其它考生的分數線,我校近幾年通過參加藝術類加試而考上大學的比例逐年提高,這一點證明了國家的重視。所以,我們在保證學生基礎課的教學質量的同時,應該狠抓學生的專業課,這樣他既有升學的希望,又有學到一技之長的機會,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以“傳承民族文化、提升專業技能”為目標,構建“技藝
交融、遞進傳承”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為平臺,以文化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為載體,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敏銳的政治鑒別力,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傳承民族特色文化素養的美術繪畫人才。
一方面,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傳承唐卡繪畫與制作、西藏民房裝飾裝修、傳統木制工藝品等行業企業,培養能夠從事唐卡繪制、民房裝飾裝修、傳統木制工藝品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通過與對口高職院校藝術系建立分校培養模式或高考美術加試的形式,向高等學校藝術系輸送具有專業基礎的優質人才,幫助學生繼續深造,學習更精湛的唐卡繪畫技藝,為雪域社會經濟發展和傳承民族特色文化做出貢獻。
四、搭建平臺,為學生學藝創造條件
我們應該面對市場需求和學生的渴望,在校內配置配齊實訓基地,建設專業畫室、教學設備、作品展示廳;在校外確立合作企業,給學生創造頂崗實習的機會,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理念和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