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蓓蕾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至二年級的教學重點。”艱巨的識字任務是小學低年級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實踐中,我注重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識字教學,特別是注重創設識字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教識字,讓學生從動腦、動手、動口,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了識 字教學的成果
一、創設情境,提高識字興趣
多年從事低年級識字教學,我認為識字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學內容、手段、形式都必須靈活、活潑、開放,讓學生在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提高識字能力。從兒童認知規律看,兒童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如“我、你、爸、媽”等。因此,創設情境,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識字教學活潑生動,體現趣味性。校內外相結合,體現開放性。
(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識字
教室的園地,校園里的告示牌、櫥窗里的標語,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引導識字,學生興致很高,經常問問,這兒寫的是什么?很快學生連復雜的字都能認識了。
(二)認同學的姓名,使學生快速而有效地認字
開學初,給每個學生印發全班學生的座位表,讓家長在家輔導 、幫助孩子盡快地熟悉全班同學的姓名。為每個學生做一張精致的姓名卡,貼在課桌上,方便學生隨時認識該同學的姓名,這樣,同學的姓名很快就認識了。
(三)借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等識字
教室里有很多現成的實物,如門、窗、講臺、黑板、電視機、電腦等,我將它們貼上字卡,讓學生看到什么就認表示該實物的字。還分類進行識字比賽,比比誰認的字多。如,學習用品類、水果類、蔬菜類、植物類、動物類。
二、重視指導,教會學生識字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更是如此,學生總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因此,教師的指導方式起著定向作用。由此可見,識字教學不僅是讓學生識字的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漢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識字的同時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漢字 的規律性知識,以順利完成對漢字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完善、更簡化,有助于識字教學質量的提高。常用方法有:
1.利用基本字記憶字形
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獨體字,把這些簡單易記的獨體字當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一筆、減一筆或合起來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例如:“日”加一筆是“目”、“目”減一筆是“日”、“日”和“月”合起來是“明”。
2.利用部首的變化記憶字形
許多字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者換部首又能變成另一個新字,老師可以把學過的字進行分類,讓學生說一說某一個字是怎么又另一個字加、減或換部首得到的,充分發掘學生頭腦中的遷移、聯想功能。例如:“京”加日字旁是“晾”、“座”去掉廣字頭是“坐”。
3.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記憶字形
漢字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字是形聲字,部首表意,聲旁表音。形聲字的這一特點能比較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字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蟲字旁,右邊讀音,整個字也讀“qing”.。從這個角度思考、講解,學生基本做到過目不忘。
三、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學會在生活中識字
當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許多方法,就可以根據字的不同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1.姐妹字,換偏旁記
像“泡、抱、炮”這樣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學生稱之為“姐妹字”。在漢字中,這樣的現象很多,換偏旁記便成了學生識記生字的主要方法。學習“蒼”的時候,他們會與“搶”“槍”進行比較;學習“坦”,他們會聯想到“但”……。找出了字形之間的聯系,學習起來便容易多了,而且隨機復習了以前學過的字。
2.復雜的字,拆開記
對于筆畫結構較復雜的字,會拆字組合、化難為易。如“滾”,右邊筆畫較多,孩子們開動腦筋,很快想出了識記辦法:“滾”的右邊,是把“衣”拆開,放進去一個“公“,不過,“公”的捺要改成點。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快記住了這類難字,并且記得相當牢固。
3.容易錯的字,利用特點記
學習“兔”這個字時,學生容易把“、”忘記了,可學生卻想了個好主意:“老師,那一點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沒有短尾巴就不可愛了,我們千萬別把它忘記了!”學習“串”這個字時,學生想到了羊肉串:“我喜歡吃羊肉串了,那兩個‘口就是羊肉,那一豎就是串羊肉的棒,全起來就是‘羊肉串的‘串。”多么形象生動!孩子們興致勃勃,在快樂的筆中記住了“串”這個生字,更增添了學習興趣和成就感。
識字與閱讀相結合。識了字,就要讓學生認真讀書,多讀、熟讀。要時刻注意培養學生踏實、認真的讀書習慣。讀書時,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首先要求把音讀準,把每一句話的內容讀清楚,然后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讀得流利,能正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