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教學方法。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往往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巧妙地設計課堂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設問要具有趣味性
如果在教學中沒有積極的情感投入,教與學的過程就如同死水一潭,毫無生機。學生也易產生緊張畏難的心理。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本學科的情況,使言、行、情融為一體。創設出具有時代氣息的情景,有助于興趣的激發、思維的展開、學習潛能的開發。運用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語言,圖片、簡筆畫、實物;表情、手勢、體態語來創設情景,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景或模擬情景中思維。學生興趣勃發,積極回答,主動提問。師生、生生間頻繁交流,課堂氣氛活躍了,同時學生思維也展開了。
如:2007年全國第八屆深化小學數學改革觀摩交流會上貴州的羅娟老師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她就用采用了游戲激趣法導入新課:她做的是手指游戲,先介紹玩游戲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數手指知道每個手指對應一個數,讓學生先報20以內的任意一個數,老師不數數就可以知道是哪個手指,然后讓學生驗證,再讓學生報比較大的任意一個數,老師還是很快知道是哪個手指了。想知道為什么嗎?通過游戲,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欲望,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設問要具有啟發性
設問要具有啟發性,就是要求老師設計的問題必須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成都市實驗小學特級教師李瑞華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李老師在上課伊始,沒有直奔主題,而是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都見過自行車嗎?學生聽了這個問題都笑起來了,他們都感覺奇怪,李老師怎么問這種簡單的問題呢?李老師又進一步問: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的?難道不能做成別的形狀?比如三角形或四邊形的?呵呵,這個問題太有意思了!車輪還能做成其他形狀嗎?學生的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了,大家開始議論紛紛,互相爭辯著……“還可以做成橢圓嗎?為什么?”李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橢圓問道,學生經過幾秒的思考,又開始熱烈的發言了。接著李老師又真熱打鐵問道:“為什么車輪只有做成圓形的呢?”這個問題對學生確實有點難度。李老師抓住這個時機,引導他們積極思考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現在你們能否根據實際的車輪找出其中的奧秘呢?”。由此引出學生對“圓的認識”。李老師通過學生活動,巧妙的設計啟發性問題,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三、設問要具有開放性
開放性設問指思路較為廣闊,答案不是唯一的、封閉的提問方法。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是每位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而開放性設問,其重點是在于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使他們對同一問題或想象能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多因素分析、多方法解決,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我在教學“可能性”( 西師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章)一課時,在導入新課時,我首先以一個老游戲導入:讓一位叫小明的學生與老師來做“石頭、剪刀、布”的游戲,讓其余學生觀戰,游戲前我問:“我和小明誰能贏?”,這個游戲大家熟悉,這個問題更有挑戰性,有人說老師可能會贏,也有人說小明可能會贏,究竟誰能贏呢?從游戲中看出誰贏是個不定數。于是我再出示教材中的轉盤教具,問:大家做過這個游戲沒有?“做過”學生幾乎是齊聲回答,我又問:“轉動轉盤可能會獲哪種獎?”學生用自己做的轉盤開始轉動,于是答案出來了。我繼續問:“那么獲哪種獎的可能性最大,哪種獎最小?”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完成這一問題答案。“誰能說出理由?”
從以上案例中不難看出作為老師在設問時每個問題都具有開放性,而且教材也十分注重了這一點。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開放性問題,不但可以拓寬學生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更能滿足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需要,使他們的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培養。
四、 設問要具有針對性
一堂課要想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一是緊緊圍繞教學目的,針對教學的重難點提問,抓住主要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二是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所提問題的難度應與中等以上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符,所提問題能讓學生“跳一跳”,確實能摘到“果子”。三是要抓住知識的邏輯關系,所提的問題應絲絲入扣,不蔓不枝。忌空、大、難。教師所提的問題如果不適合學生的實際,超過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學生也就不愿費那種“勞而無功”的氣力,去做那種煩瑣的探求。
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經驗不同,而且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不相同,所以學生對各方面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思維過程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有的放矢,重點指導,使其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和發展。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名言,對于教師課堂教學設問具有很好的啟示作用。總之,只要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能恰到好處的設問,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 名師最能激發潛能的課題提問藝術》,馬立 宋乃慶等,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ISBN978-7-5621-4006-1.
[2]《小學數學教育—立足過程 放飛個性 促進創新》,馬永利,遼寧教育雜志社2009年1-2期,ISBN1008-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