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俊 王克強



摘要:伴隨著我國金融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大,利率市場化催生資產管理市場的不斷升溫。由于新的政策之下,銀行、信托、基金、保險等都具有資產管理資格,不同的金融機構如何合作共贏,整合優勢資源,共同提升我國資產管理水平,是金融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文章從傳統資產管理的源頭——銀行入手,分析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關系,希望能夠對未來不同機構的合作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資產管理;金融機構;泛資產管理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的資金存量規模不斷擴大,全國家庭存款總額從2007年12月份的不到18萬億增長到2013年3月份的接近45萬億,單位存款同時期內從不到15萬億增長到超過50萬億,大幅度增長的貨幣資金總量催生了固定資產升值速度過快、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速不減以及貨幣實際購買力持續下降等問題,越來越多的資金持有者積極尋求合適的投資渠道,希望能夠通過較高的收益率來達到貨幣資產的保值增值的目的。
伴隨著我國居民和單位存款總量不斷攀升的是我國金融業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紛紛獲批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利率市場化顛覆了貨幣資金持有者以往單純依靠商業銀行存款利息的傳統理財模式,廣大消費者可以在各類金融機構當中挑選適合自己的資產管理服務提供方,與此同時,各金融機構為了能夠吸引資金,壯大資產規模,改變了以往單打獨斗的經營模式,采取多樣化的合作方式為顧客提供更為合適的資產管理產品。
2012年起,隨著監管部門對基金、保險、證券等行業的“松綁”,資產管理資產管理領域的“新政”不斷,各類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分割局面打破,銀行、信托、保險、證券、基金、期貨、私募等各類金融機構均全面介入資產管理領域競爭,各類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相互交叉。在“泛資產管理”背景之下,各金融機構如何進行合作共贏,成為擺在未來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議題。
一、 銀信合作模式及探討
商業銀行與信托公司的合作最早出現于2006年,商業銀行通過與信托公司的合作,為商業銀行的高端客戶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實現銀行、客戶、信托的共贏。2009年開始,銀監會先后下發了一系列文件鼓勵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鼓勵與銀信合作的創新發展。隨著信貸政策的不斷放開,產生了調表和尋找融資新方式的需要,銀信合作發展迅速。2010年7月,銀信合作業務不斷發展,一度達到2.08萬億的高峰,在信托資產總規模中占比70%以上,其中融資類1.4萬億,該類別中95%為貸款。2010年起銀監會對銀信合作業務進行規范,其迅猛增長勢頭受到控制。截至2013年2月末,銀信通道類業務的規模為22 472億元,其中融資類4 158億元,投資類15 123億元,事務管理類3 191億元,占比分別為18.5%、67.3%和14.2%。
銀信合作主要業務包括信托貸款業務、特定資產受益權業務、投資附回購業務、非標準的資產證券化和銀行理財受讓單一資金信托貸款,不同業務的銀信之間的合作關系略有不同,總結特點如下:
1. 信托貸款業務。即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發放信托貸款。理財客戶來自銀行,借款方也多由銀行推薦,有的業務將貸后跟蹤等管理職能也委托給銀行代為執行。該業務目前受監管嚴格控制,且證券基金的資產管理業務放開后搶占了一部分業務份額,目前新增較少,以存量為主。
2. 特定資產受益權業務。即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用于購買資金需求方的各種類型資產的受益權,例如物業或設備的租金受益權、企業應收賬款受益權、股權受益權等等。初始目的是規避72號文關于融資類30%的比例限制,但14號文出臺后,此類業務劃入融資類業務,目前也已存量為主。
3. 投資附回購業務。即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用于購買融資方的各種類型資產或資產受益權(物業、股權、收費權、特種資產受益權等),同時約定回購的日期和交易價格,并輔助以擔保、抵質押等其他增信手段。因收到嚴格監管,目前增長停滯。
4. 非標準的資產證券化。即銀行推薦企業將自身擁有的各種類型資產交給信托公司設立財產權信托項目,企業取得該項目的信托受益權,然后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向該企業購買信托受益權,企業獲得交易對價,滿足自身融資需求。但受監管約束,該業務計入融資類,因此目前規模不超過500億元。
5. 銀行理財受讓單一資金信托貸款。即由企業出資委托信托公司設立單一資金信托,發放貸款給借款人,在短期持有后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由于投資該單一資金信托項目的受益權。
二、 銀證合作模式及探討
中國證券市場問世二十余年來,銀證的合作已從銀證轉賬、三方存管等個人業務轉變為類信托資產管理投資通道的公司業務。目前銀證資產管理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信貸資產轉讓、股權質押融資和項目融資模式:
1. 信貸資產轉讓。信貸資產轉讓項目價值高、綜合效益好,轉讓模式是指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并作為理財投資者代理人,通過將理財資金成立資產管理計劃,投資于單一信托計劃,向待融資企業發放信托貸款。信貸資產轉讓模式通常和企業戰略緊密相關,由于傳統貸款無法滿足其需求,融資企業能接受的其他融資成本平均比傳統理財的融資成本高。對商業銀行而言,該模式能為銀行爭取優質客戶,緩解貸款投放壓力,增加派生存款和中間業務收入;同時銀行理財資金能直接對接,可以降低成本、簡化手續。
2. 股權質押融資。股權質押融資定向計劃是指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并將理財資金委托證券公司設立定向計劃,證券公司運用定價計劃的委托資金向待融資企業購買股票的受益權,為企業提供融資,同時融資企業通過中登公司將標的股票質押給證券公司定向計劃。到期前融資方在回購質押的股票。
股權質押融資定向計劃有助戰略性持股企業盤活資產,優化財務報表結構和財務指標,支持集團拓寬融資渠道。對商業銀行而言,該模式能在信貸規模限制下,充分利用客戶所持資源為客戶融資,并以財務顧問費、保管費和代銷等形式獲取中間業務收入。股權質押融資可以盤活存量資產,拓寬融資渠道。
3. 項目融資。項目融資模式是指銀行發行理財產品,通過券商資產管理計劃投資單一信托計劃,最終為房地產、礦產、地方國企平臺等實體項目融資。項目融資模式通常是由于監管因素,傳統貸款無法滿足融資企業的需求,融資企業能接受的其他融資成本平均比傳統信貸融資成本高。對商業銀行而言,該模式能為銀行爭取優質客戶,緩解相關行業貸款投放壓力,增加派生存款和中間業務收入。項目融資可以緩解貸款壓力,滿足企業需求。
證監會對券商資產管理的政策有所松綁,從而為銀證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銀行與證券公司積極探索銀證投行業務的合作,通過合適的渠道,實現利益的共享。從國外經驗來看,合作業務已經從IPO上市業務,逐步轉向上市后的綜合資產配置,包括全球資產配置、企業現金管理、收購兼并、再融資的解決方案等,銀證合作將以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為新的抓手。
三、 銀基合作模式及探討
證監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于2012年11月發布,該辦法允許基金公司通過設立專業子公司開展專項資產管理業務,從而進入實業投資領域,實現與其他金融機構投資范圍一致化。基金公司擁有跨貨幣市場、實業領域投資、資本市場的優勢,在傳統的資產管理業務之外,還具有投融資平臺的功能,一級市場的金融業務大門幾乎全線敞開。
從《試點辦法》來看,基金公司子公司完全可以設計出類似銀行運營模式,通過自己籌資自己放貸的模式開展業務。基金公司可以像信托公司一樣,借助通道業務實現公募基金專戶與通道借用方之間的互補。現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雖對基金公司專戶有詳細要求,但在通道業務中,隨著投資和銷售主導權外移,將難以完全由基金公司掌控。
1. 存在的優勢。一是基金公司完善的治理結構,有較高的管理透明度;二是基金公司擁有先進的投資理念和相對較為專業的投資團隊來滿足客戶的投資需求;三是其可以滿足中小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因其發行產品的門檻較低;四是《試點辦法》出臺之后,基金公司可以投資的領域基本涵蓋一二級市場所有領域,具有較強的投資標的組合能力。
2. 存在的劣勢。雖然基金公司在二級市場投資方面具有較強的經驗,然而在一級市場投資方面,由于基金公司客戶經理較少,從而對項目及公司了解度不夠,無法從源頭上了解項目的風險點。雖然基金公司從法律意義上在通道業務中無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作為新晉市場參與者,其同樣難以回避違約或轉包等相關風險。且若要投資實業,原有的風控環節亦可能無法套用,面臨巨大的風險危機。
四、 銀保合作模式及探討
國內銀保合作于1996年開始,合作模式主要為協議代理,包括保險產品代銷、銀保通、保單質押貸款等。2011年以來,項目融資難度不斷變大,依托保險資金的債權投資計劃逐漸受到企業關注。保險債權計劃是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的,其投資的標的主要有市政、能源、交通、環境保護等,領域一般均是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按照約定支付本金,并且支付預期收益。
保險債權計劃主要涉及商業銀行擔保、財務顧問以及托管業務。目前,商業銀行保險債權計劃主要存在IT(保險方提供項目+托管)、IGT(保險方提供項目+擔保+托管)、BT(商業銀行方提供項目+托管)、BGT(商業銀行提供項目+擔保+托管)等模式。
商業銀行關注保險債權計劃的意義保險債權計劃具有投資期限靈活、投資方式多樣、融資成本低、資金規模大、資金到位快、資金使用靈活、不受信貸政策調整的影響等特點,對拓展銀行業務具有重要意義。
該計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通過沉淀托管賬戶的資金來帶動負債業務的發展;二是通過擴大資產托管業務的規模和范圍來增加其中間業務的收入;三是通過創新融資模式來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
五、 對策與建議
在“泛資產管理”時代來臨的大背景下,各大金融機構必須調整戰略,積極面對市場競爭,通過跨系統整合硬件、人員、數據,創造方便資產自由流通的渠道,加強不同資管參與方的市場參與合作意識,實現資產管理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1. 建立跨系統的資產管理業務聯動平臺,在全面風險管理思想指導下進行有效的系統整合。由于資產管理業務需要不同類型公司間的聯動,統一不同公司的數據流成為進行有效資產管理業務的起點。基于全面風險管理的思想,不同金融機構需要將數據以及決策信息進行跨系統整合,使各金融機構的視角不再限于傳統業務范圍,充分融合共享不同金融細分行業的信息,全面統籌各方資源,適當借力外部機構的優勢特長,打造功能強大的系統聯動平臺。
資管業務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服務、產品、系統各方面的綜合競爭,并且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國外領先金融機構的市場擴展,未來我國資管市場競爭白熾化程度會越來越強。我國金融改革歷史當中曾經有過混業經營、分業經營等不同的時期,從而造成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領域側重點有所不同,不同機構能夠為資金持有者所提供的資產管理服務也相對比較局限。如何打造綜合化、一站式的資產管理服務提供平臺,為顧客提供“一攬子”的資管服務,是需要政策制定者、市場從業者共同努力的艱巨任務。
2. 培育熟悉跨領域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人才。由于未來資產管理的發展方向是跨越多個市場,其中包括了商業銀行類、證券基金類、信托保險類以及私募等等,只有打通不同細分金融領域的壁壘,才能有效的完成對資產管理工具的運用,達到理想的收益預期。但目前由于我國金融分業經營的長期存在,我國的金融人才大部分僅僅對某一領域比較精通,無法提供跨領域的金融服務。因此,“泛資產管理”要求培育一定數量的跨領域金融“全才”,能夠為顧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在我國目前金融機構人才培養模式當中,限于薪酬機制、企業文化氛圍的影響,大部分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人員流動程度較低,特別是在一些大型商業銀行當中,資深員工的流動情況不是特別高,因此造成了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技術壁壘。很多證券、基金行業的從業者對商業銀行的知識了解較少,而商業銀行又短缺懂證券市場的人才,這樣子造成了一些業務無法順利的開展。只有加快金融機構之間的人員流動,才能有效地打破不同子行業的隔閡,為顧客創造更好的資管環境。
3. 各金融機構要做好投資者教育。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歷史相對較短,很多投資者對金融市場的運作規則不甚了解,很多時候認為虧損會有國家兜底的想法,嚴重制約了金融秩序的健康發展。一個成熟的資產管理市場,投資者的專業水平是比較重要的,各金融機構承擔了投資者教育的重任,只有投資者的受教育程度提升了,整體資產管理環境才能夠有效地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 陳珊.銀信合作業務規范研究.中國投資,2011,(5).
2. 胡蓉萍.“資金池”遭整改銀行理財將按凈值計算.經濟觀察報,2011-10-25.
3. 屈慶,劉陽.我國理財產品發展現狀和趨勢——從監管規避到資產管理.銀行家,2012,(4).
4. 孫建坤,李艷麗.商業銀行資產池理財產品的風險管理.銀行家,201l,(10).
5. 張春華.我國銀信合作理財業務的相關政策及其解讀.審計與理財,2011,(9).
6. 羅志華,李要深,胡蓉.銀信合作:制度約束下的金融創新.西南金融,2007,(4).
作者簡介:王克強,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立俊,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生,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