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
摘 要: 少兒游泳教學中滑行“漂浮”是學生學習游泳的最基本的開始階段之一,由于此階段的教學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后面的游泳動作教學,因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游泳教學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少兒游泳滑行“漂浮”的教學實踐過程。
關鍵詞:少兒游泳;滑行漂浮;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9-0051-01
眾所周知,少兒游泳教學中,一般的教學程序為“熟悉水性”—“原地水中憋氣”—滑行“漂浮”—“泳姿技術教學”,其中,“滑行漂浮”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原地水中“憋氣”教學,下啟游泳技術動作的教學。由此可見,滑行“漂浮”在整個少兒游泳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絕對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所以,持久、放松、穩固的滑行“漂浮”也是泳姿動作教學良好的開端。
一、嚴格要求,把好水中“憋氣”準備關
水中“憋氣”是學習游泳的第一個環節,也是學好水中滑行“漂浮”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良好的滑行“漂浮”可以從三個要素中體現,即在水面漂的“持久、放松、穩固”。因此,“憋氣”時間的長短可以反映出“漂浮”的“持久”性。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對“憋氣”教學急于求成,沒有更多地去關注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生練習情況,往往有些學生在吸氣的時候只是張張嘴巴,把腮幫鼓起,以致“氣”存放于嘴巴里,沒有真正地吸上“氣”就把頭沉沒于水中,導致在滑行“漂浮”的練習過程中,剛一向前滑行就急于站了起來,其實這一行為,就是學生沒有正確地掌握好吸氣的準備。而正確的吸氣動作應該是“嘴巴圓起,往里吸氣,此時胸廓特征有明顯的擴張,并且帶有一定的吸氣的聲音”,此階段教師可以從嘴巴形狀、胸廓的形態變化、吸氣的聲音三個方面的指標去關注學生對水中“憋氣”之前吸氣練習的完成度。
二、循序漸進,完成滑行“漂浮”技術關
傳統的滑行“漂浮”教學,教師是從學生學會水中憋氣后,雙手抓住池壁溝槽“漂浮”,然后直接到抱膝“漂浮”(俗稱水母漂)。這樣的快速過程對于水性較好且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學方法與進度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導致學生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從而影響學習效果。
筆者認為,該部分練習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能力及教學進度,進行區別對待,按照有針對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學,將會產生較好的效果。
1.手扶“池壁”固定“漂浮”
固定“漂浮”是滑行漂浮的初級階段,此部分練習要求學生雙手抓住池壁溝槽,屏住呼吸,頭沉沒于水中,兩手伸直俯臥平行于水面,注重身體放松,讓學生體會身體像一片“樹葉”一樣,浮于水面,并且注意“憋氣”的時間應該高于15秒以上。教會學生自己收腿站立,露出水面進行自主呼吸,為以后的滑行“漂浮”自主站立做好準備。
2.手持“浮具”滑行“漂浮”
學生比較好的完成手扶池壁固定“漂浮”后,應該給予學生手持一定的“浮具”如游泳浮板、木棍等漂浮物進行滑行“漂浮”,從而緩解學生從固定“漂浮”直接到徒手滑行漂浮產生的恐懼心理。此部分教學主要是教會學生手持浮具進行滑行漂浮的練習,其動作要領為:雙手扶住浮板,兩腳前后站,雙腿稍蹲,水上吸氣后身體重心前移的同時,兩腳迅速蹬離池底(產生向前動力),同時埋頭憋氣向前滑行“漂浮”,等滑行速度減慢即停時,雙手輕壓浮板抬頭,同時收雙腿至腹部并雙腳自主站立于池底,頭部露出水面自主呼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漂浮”時的身體姿態,避免肩部緊張、縮頸弓背、兩腿下垂等錯誤動作的產生,影響向前滑行的動力,教師在教學時強調學生身體肌肉放松,并且要適時地給予正確的動作示范和一定的語言鼓勵,使其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并產生學習信心與欲望。
3.由外向里徒手滑行“漂浮”
由外向里徒手滑行“漂浮”是指學生站于離池壁2米左右的位置,手中無任何“浮具”由外向里往池壁方向的滑行漂浮。由外向里方向的滑行練習,主要是便于學生滑行至池壁時,可手扶池壁收腿站立于池底,增加了學生的學習信心與安全感,而且此練習內容給學生固定了練習的距離與方向,不僅增加了練習次數,又培養了學生自主練習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自己不持任何浮具也能滑行“漂浮”的過程。其實在這一練習過程當中,教師使用了“目標定位”的方法,學生在練習的過程當中,教師要逐步讓學生增加滑行距離,直至學生即使滑行不到墻壁,也能自主站立。練習中教師要不斷地巡視學生的練習情況,并鼓勵學生在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下積極大膽地練習。當然練習中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動作示范,并且要特別關注那些“膽子”比較小的學生,給予更多的幫助,使其跟上教學進度。
三、反復練習,時刻關注“漂浮”安全關
此部分練習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以上幾個步驟,表現出敢做、敢練,有躍躍欲試的欲望。因此學生在練習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練習安全,以免學生動作不規范而導致嗆水、怕水,從而又出現不敢做滑行“漂浮”而前功盡棄。當然要想學生練習安全,首先要加強學習的紀律性,其次就是教師要教會學生自己能夠徒手站立。站立的動作要領為“利用兩臂直臂下壓而產生向上“浮力”,同時“抬頭、收腹、收腿”,從而自主、平穩、安全地站立于池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