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敏 荊彤
從《數字媒體藝術研究》的課上我了解到數字媒體藝術是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專業。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寬泛,其中包含了視覺藝術、人機互動、多媒體、數字網絡、動畫、虛擬環境等多個方面。作為一名動畫專業的學生,我對于如何把握好動畫技術性與藝術性的關系這個問題十分感興趣。我認為動畫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門兼顧藝術與技術的學科,缺少了藝術性的動畫就是對現實的照搬照抄,毫無存在意義;缺少了技術性的動畫制作效率低且效果差。要懂得把握這之中的關系才能做出真正高質量的動畫。
1動畫的本質屬性是藝術性
動畫的本源在于藝術,因為反觀動畫的發展史,從最早期的巖壁畫到之后的走馬燈都離不開個“畫”字,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講,動畫就是將畫面連續播放以達到“動起來”的效果,這種效果的實現必須要求動畫師將動畫片中每個動作刻畫細致,動畫才能做到流暢自然,這也是成就一部好動畫的基礎。在讀《動畫人生存手冊》這本書時我看到了迪斯尼著名動畫師阿特·巴比特說道:“動畫師不懂繪畫干脆就別干這個工作,這等于沒胳膊沒腿的演員?!边@句話雖然殘酷但很受用,為現在一部分在技術上不斷炫技以致使大眾視覺疲勞的動畫人敲響了警鐘。所有優秀的動畫都離不開繪畫,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動畫師宮崎駿先生在中學時代就為了自己的漫畫家夢想積極練習漫畫,步入社會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在東映動畫擔任的都是最底層的原畫師。于是我們不難看到,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側耳傾聽》,還是近幾年廣受好評的作品《千與千尋》、《懸崖上的金魚姬》都是“宮崎駿式”樸實清新的風格,在他的動畫中高科技手段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全程以手繪原畫為準,人物刻畫到位了,動作自然流暢了,畫面效果當然很出色。
當然,動畫的藝術性不僅限于手繪基本功,導演編劇對故事和整體風格的把握,前期工作人員對分鏡頭的設計和人物場景的設定,包括背景音樂的制作等等這些都是動畫藝術性的體現。具有藝術性的動畫才是真正有風格的動畫,中國早年的美術片將動畫與中國傳統藝術相融合,如水墨、京劇、皮影等,做到了風格上的獨樹一幟。近幾年的中國動畫加入了flash軟件、3D軟件的制作技術,但其實運用這些技術的能力還達不到美國、日本這些動畫強國的水平,于是反而丟失了自己的特色,少了些許藝術性。
2技術的進步是動畫人的福音
之所以想到“技術的進步是動畫人的福音”這句話是因為想到了從第一部動畫片誕生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動畫都是以逐幀手繪形式出現在銀幕上的,當時為了使動畫人物的表情動作看起來更精致流暢,每一分鐘的動畫需要畫上千張畫稿,動畫師們經常累得精疲力竭,但雖然動作到位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總是不夠。
電腦動畫技術出現以后,動畫的制作都進入了全新的時代。利用電腦技術制作動畫片縮短了制作動畫的周期,節約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每個動作的中間畫不需要像之前手繪時一幀幀刻畫,計算機能將中間畫操作得很準確,省了很多的功夫。完全利用電腦制作的動畫,在技術上能夠使得動畫人更加自如的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達到他們所希望的結果。技術進步的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是使動畫的畫面更具沖擊力,一些三維軟件的應用使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畫面更加生動和逼真,這是傳統的純手繪動畫無法達到的高度,甚至許多傳統動畫手段無法達到的效果都能依賴電腦動畫技術。由于技術進步而帶給我們的一系列好處,現在很多的動畫人對于技術的依賴越來越強。即使是我之前提到的宮崎駿,雖然他至今仍然沿用了他固有的動畫創作技法:平面手繪,但后期的幾部作品也都采用了電腦動畫來輔助作畫,比如《千與千尋》中主人公流淚的那段鏡頭,小女孩的淚水晶瑩飽滿,讓觀眾看了很是心疼,甚至有想為她擦拭眼淚的沖動,其實淚水的效果運用了三維的制作手段,因此才能刻畫得如此逼真??梢娂词故窃媱赢嫶髱熞矡o法抵抗科技風暴帶給人的誘惑,事半功倍是電腦動畫逐步取代傳統動畫的最主要原因。
3正確處理好動畫中藝術與技術的關系
隨著動畫技術的不斷進步,有越來越多的動畫創作人投身到電腦動畫技術的研究上去,以做出更好的畫面效果,更強的視覺沖擊力。這樣的想法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將全部精力投身到技術上,一味追求逼真的效果,動畫就會缺乏生命力,只是成為了一種對現實的復制和炫技的手段。只有平衡了這兩者的關系才能做出成功的動畫。迪斯尼近年出的3D動畫片《up》雖然大量運用了三維軟件制作技術,但我認為他更多的將側重點放在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上。首先故事選材很新穎也很感人;鏡頭運用的很大膽,主人公跟隨房子被拖走時運用了大的俯視和仰視角度,畫面充滿了震撼力;人物設定為了尋求一種風格感經過了反復的斟酌,在人物五官和比例上做了很大的突破;場景的設計很多都是就地取材,以便將景色描繪得更生動,透視把握得更準確;動作細膩流暢,背景音樂大氣簡約。由此看來,好的動畫在每一關都要追求精益求精,更何況少了藝術與技術中的任何一樣。
4結論
其實數字媒體藝術涉及到的各個門學科都是藝術與技術結合的產物。最近我讀了一篇名叫《喬布斯:開創科技藝術交匯點的“商界貝多芬”》的論文,喬布斯推出的一系列產品,包括iphone,ipad僅用手指與一個鍵就能控制,這種全新的模式讓全世界都為之瘋狂。所有人都說這是科學技術上的一大創新和飛躍,但其實這更是藝術設計上的一大飛躍。蘋果公司的產品造型線條流暢,基本都以銀色調為主,銀色代表了時尚,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配上獨特又極富辨識度的logo,簡潔但又不失個性。因此,在《喬布斯:開創科技藝術交匯點的“商界貝多芬”》中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設計優良產品比僅憑科技本身之力的產品更有吸引力,他同時改變了消費者在日益數字化的世界里與科技互動的方式?!?/p>
不只是動畫,數字媒體藝術中的任何一門學科都應該正確把握技術與藝術的關系,只有這兩者協助發展,共進互補才能做出真正富有時代感和創造性的優秀作品。
參考文獻:
[1] 原動畫基礎教程——動畫人的生存手冊[M].中國青年出版社.
[2] 動畫藝術概論[M].海洋出版社.
[3] 喬布斯:開創科技藝術交匯點的“商界貝多芬”[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