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當前的數學課堂教育中,如何為學生滲透生命教育,如何在實際數學教學中在“動”與“交流”中駕馭知識,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每一天的學習中感受學習帶來的收獲,感受生命的有效性,成為了我思考最多的問題,下面以其中一節(jié)教學實踐課來談談具體的教學思考。
一、背景介紹
“空間與圖形”是新課標規(guī)定的四大領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研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價值。如何更科學地實施教學,引導孩子學會思考、理解、能夠感受到它的實際應用價值,并自愿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迫切需求;如何讓數學課堂煥發(fā)生命的光彩,讓孩子們在多角度解題策略的啟迪下感悟生命價值,成為我實驗的契機。
二、案例描述
整節(jié)課我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生命課堂的教學模式,生命課堂其實就是從學生的生活世界出發(fā),鏈接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課堂中的師生交流互動創(chuàng)設出新的生活經驗,使生命融入新質從而促進學生生命的發(fā)展。所以和往常一樣經過精心的準備,我讓大家展示搜集的有關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圖片,當學生充分介紹完自己收集的資料后,教師讓同桌的同學互相看一看、說一說搜集的組合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立是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前期預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對個人知識體系的初步梳理,引導學生對要學知識有了初步的需求,這樣才能激發(fā)出學生的求知興趣和探究知識的欲望。學生才能盡情張揚個性,釋放出自我的潛能。
接下來用校園一角的圖片教學,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它在生活中常會遇到像這樣的多邊形,怎樣求這個多邊形的面積呢?有什么辦法?并說明理由。聽到問題,學生思考后提出解決策略:①用分的方法分成學過的圖形。②把它想辦法變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這樣可以把這個多邊形變成已經學過的簡單圖形好求面積。那把你的想法表示到作業(yè)紙上。明確教師的提問學生在作業(yè)紙上開始實踐。作業(yè)紙的設計上我畫了相同的5幅圖,思考時間為5分鐘。這里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是開放的思考時空,想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與真理的探究者、發(fā)現者,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特征讓學生觀察;思路讓學生探索;方法讓學生尋找,結論讓學生驗證、難點讓學生突破。同時這樣做也是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讓有能力的學生有繼續(xù)思考的空間,而讓能力欠缺的學生有思考一種解題方法的空間。隨后學生交流思考方法。(如下)
生1:我用的是分的方法,把這個多邊形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梯形。
生2:我用分的方法,把它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生3:我用分的方法,但是分成了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
生4:我是用補的方法,補一個三角形成大梯形。
生5:我是用補的方法,補一個梯形成長方形。
學生在做題時教師要及時巡視完成情況,在第一時間掌握孩子們知識生成情況,在學生匯報交流思考方法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積極的看、認真的聽、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肯定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的思考過程,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改錯,允許學生解題方式多樣化。我們常說要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其實就是有用的數學,與生活有實際聯系的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數學,那么生活和做題是一樣的,它不單單只有一種解決策略。解題方式的多樣性也折射了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態(tài)度,我想讓學生明白每當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我們就可以用到剛才的解題策略——轉化的方式來思考。把我們認為復雜的問題拆分成幾個簡單的問題來解決,或者把它借鑒成以前遇到的問題來思考解決策略,就一定可以尋找到方法;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來源于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同伴,所以我們要真誠的肯定每一個人的特性,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別人的長處,我們要用借鑒的方式來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這些做人做事的潛在道理用我們數學課堂的學習策略就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當學生把思考方法全部呈現出來后,教師發(fā)出驗證計算的指令,但作業(yè)紙的設計上沒有標任何數據,當學生得到老師發(fā)出的計算指令時會有各種不同反應。這樣的教學設計是經過我思考后決定的,它改變了原有的教學例題,之所以這樣呈現,其目的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觀察問題的眼光。教學中發(fā)現在計算圖形面積的題時,學生出錯多的地方是學生不會根據需要合理準確的選擇對應數據,這樣處理問題,就把原有的“死知識”變成了充滿生命力的“活”知識。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也想為學生滲透一種學會合理選擇的理念,當今繁雜的社會中我們的孩子面對的事情和誘惑有很多,合理選擇面對不良誘惑時會拒絕成為孩子應該學會的生存法則之一,數學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并掌握這種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自我負責的生活態(tài)度,合理選擇,學會拒絕,不做傷害自己和家人的舉動,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增強學生的合理選擇能力和責任意識。也為學生提供了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和自我實現的時機,從而有效地增強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形成積極樂觀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
總之在這樣的教育里,我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真誠地欣賞自己,讓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快樂與幸福,通過課上我一系列的策劃促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提高生命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