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粉蕓
【摘 要】數學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整個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師生進行教學信息反饋與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如何設計作業,如何讓作業成為學生學習、創造、游戲的樂園,開發學生的潛能呢?老師應設計趣味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設計層次性作業,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設計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設計開放性作業,點燃學生的創新熱情。
【關鍵詞】作業設計;趣味性;層次性;實踐性;開放性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提高課堂效率這一永久性的教研課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那么,怎樣才能在不增加課時,不加重學生課外負擔的情況下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呢?在認真審視了教學的各個環節之后,我們將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作業設計”。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作業應是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教師要借助作業活動,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積極體驗,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以下是筆者從數學作業的內容的角度,介紹了幾種設計,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饒有興趣的作業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去完成。趣味性要體現出題型多樣,方式新穎,內容有創造性。讓學生感受到作業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采,使之情緒高昂,樂于思考,從而感受到做作業的樂趣。帶著好的心情做作業,思維更活躍,反應更靈敏,何樂而不為呢?學生做有趣的實踐與提問的過程是對生活數學的理解和對所學知識深化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
二、設計層次性的數學作業,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每位學生在學習上都有差異,這種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作業設計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針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設計多梯級、多層次的作業,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各取所需,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與難度,讓學的好的學生繼續保持學習的勁頭,而相對較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樹立自信。比如在作業布置時,利用“作業自助餐”的形式設置三類題目。A類為基本題,這是針對一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布置的,淺顯易懂,緊扣當天所學的內容,主要目的是用來鞏固新知識,有利于他們獲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B類是提高題,這類題目反映概念深刻、解題方法靈活,讓學生能“跳一跳,夠得著”;C類是發展題,這種題目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針對基礎好的學生設計的,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解題的多樣性。在“作業自助餐”里,學生可自主選擇類型,也可以各種類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異,各取所需。
三、設計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標準》提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實踐性作業在書本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為學生提供了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機會,教師要鼓勵學生向課本、向固有知識挑戰,多思多問多實踐。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已有的教學活動經驗,設計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實踐性作業,使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了“軸對稱圖形”這節內容之后,我讓他們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自己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第二天,有的學生帶來了剪紙作品;有的學生設計了樓房圖案;有的學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業五花八門,形狀千姿百態,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設計出來的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看著學生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們對于本節課的內容已全部掌握。類似這樣既有趣又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探索的意識,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點燃學生的創新熱情
泰戈爾說:“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定好的河道里。”現實生活的問題往往存在于比較復雜的現實情景中,它的解決不僅需要學生具有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需要學生具有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在設計作業時,要與現實性和挑戰性相結合,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的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創新熱情。
總之,作業設計應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面向全體學生,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使數學生活化。只有針對不同的知識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個性差異,把作業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表現出來,大力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實踐運用中張開智慧的翅膀,使數學作業成為他們放飛潛能的天空,從而賦予數學作業生命的色彩。
※該文是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是:DX(2010)G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