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環
一、教學目標
1.會認“唬、詭、踉、蹌”等11個字,初步理解“晌午、恰當、豈不、請勿自誤、脊梁、咆哮、酥軟”等詞的意思。
2.通過對“打虎”這部分的讀、悟,領會作者的謀篇布局、寫作等的精妙,從而習得寫作方法。
3.以“武松”這一人物形象為起點,學會客觀評價一個人,并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研讀武松這一人物,會客觀地評價武松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談背景,知武松
1.話說,北宋政和年間,綱紀敗壞,貪官污吏把持朝政,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天下英豪紛紛起義。于是,一部經典巨著就此誕生,它叫——《水滸傳》。今天,咱們就去熟悉其中的一員。此人,正是曾被人譽為“水滸第一人”的“行者”——武松(板書:武松)。
2.說起這個武松,還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水滸傳》中,從第二十三回到三十二回,非常集中地寫到了他。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選自其中的第二十三回。(出示:景陽岡)
(二)查預習,理思路
1.檢查初讀情況,把句子讀通、讀順
把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語換成現在的說法。
(1)店家給武松篩了滿滿一碗酒。
(2)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
(3)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4)這時候天快亮了,你還過岡,豈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5)請勿自誤。
2.檢查導語中的問題
(1)文章寫了打虎,還寫了什么?(喝酒、上岡、下岡等)
(2)談談對武松的印象(把詞語寫下來)。
3.這些詞語很亂,怎么辦?該怎么分類?出示:
4.小結
通過這樣一整理,我們眼前出現了兩個武松:一個優點多多、一個缺點多多。
(三)入文本,探武松
1.明確研究內容:課文的哪部分寫出了武松的優點?(打虎)哪部分主要寫出了武松的缺點?(喝酒和上岡)
2.我們先來學習武松打虎部分。
3.交流反饋
(1)優點部分重點交流:
①交流圈出來的詞。
撲——閃
掀——閃
剪——閃
②從中看出“武松”和“老虎”誰更厲害?展開討論。
③交流:寫老虎厲害是為了突出武松的厲害。
④細品“閃”字的精妙。寫老虎用了三個不同的動詞,而寫武松卻用了相同的一個“閃”字,如果把它換成“躲”好不好,為什么?
(“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御的手段,準確刻畫了武松在遭到大蟲的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動作。“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里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這樣,充分說明了這一個連一個的“閃”字,絕不是重復、雷同,而凸現了武松的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⑤男女生合作再把這段讀讀,注意把需要重讀的詞給強調出來。
(2)老虎第二次進攻部分
兜——掄、劈
(3)武松反攻部分
撲——跳、退
搭——揪、按
掙——按、踢
沒力——提、打
不動——棒打
(用“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過人的高大形象。)
4.從打虎的這些動作描寫當中,我們體會到了武松的優點。感受到了他的英雄形象。我們再去看看武松性格中的缺點,文章中哪些話能看出武松的缺點?找出來讀給大家聽聽,并說說看出了什么缺點?(隨機板書:倔強、粗暴、死要面子、自負、多疑等)
(四)出文本,評武松
1.剛才我們既看到了武松的優點,又看到了武松的缺點,那你是怎么看待“武松”這個人的呢?拿起你的筆,把你的意思表達出來。
2.出示相應的學習提示:
3.交流反饋。
4.小結:從總體上看,應該怎么樣去評價這個人?(武松既有優點,又有缺點,但優點勝于缺點)
5.施耐庵先生寫了武松這么多的優點,為什么還要寫這些缺點?這樣不是有損他的英雄形象嗎?
舉例說明:打虎后武松是怎樣走下景陽岡的?為什么用一個“挨”字,可以換成“走”或“跑”嗎?(它準確地寫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腳酥軟,精疲力盡的狀態。武松也畢竟是血肉之軀,經過一場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勞了,困倦了,這是很自然的現象。這樣寫,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樸實豐滿,更加逼真可信。)
6.武松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是非功過,自有人評說。明末清初的評論家金圣嘆曾這樣評價他:
7.武松是一個很具有爭議性的人物,要想真正地了解武松,就應該置身于整個故事情節中,與他同命運、共呼吸,這節課只是個起點。課外再去讀讀《水滸傳》中寫武松的十回,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發現——
迅速地瀏覽回目,做個了解。
8.《水滸傳》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共有705個,每一個人物都是一個傳奇。讓我們——
朗讀百年《水滸》,理解百位英雄,發現百味人生!
(五)課外拓展:
1.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講給身邊的親人或朋友聽。
2.讀一讀《水滸傳》中與武松有關的章節,繼續探究武松的性格。
附板書:
景陽岡
機智、勇敢、敏捷、鎮定
武松
多疑、自負、死要面子、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