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冰
摘 要:分析了班班通在山區小學課堂教學中的使用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班班通;迷茫;現狀;對策
隨著信息時代網絡技術的大發展,網絡技術對現代教育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絡的教育應用,既極大地突破了教學的時空界限,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使教育資源共享得以實現。信息技術以其逼真的圖畫、動畫、音效營造了一個超越教室局限的虛擬而又真實的環境,同時又以其靈活多變的交互性深深吸引著學生。在開放的教學資源環境下,學生和教師在平臺上實現了基于網絡資源的交互式學習,構建了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學習情境。這樣的課堂無疑會更加生動形象、更富有感染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與傳統的課堂相比,具有網絡資源的課堂有明顯的優勢。隨著教育均衡發展理念的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班班通”已走進山區小學課堂。這是劃時代的進步,對學生而言,坐在教室里可以放眼看世界,對教師而言,輕輕松松就可以分享他山之石。所以,學生樂了,教師也樂了。可是,在教師和學生樂的背后卻是迷茫。這種迷茫正在困擾著教師、影響著學生。
一、迷茫之因
1.教師的迷茫。網絡技術走進課堂,對山區教師而言是措手不及的。網絡技術應用于課堂的優勢不言而喻,但其首要條件是要求教師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各種功能。如,從網絡下載自己需要的資料,把下載的資料進行個性化應用;自己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制作課件;把自己的感悟上傳到網絡上交流等等。這些必需的使用技術,對城區的年輕教師而言,就是小菜一碟,而對于山區的、年齡又偏大的教師而言,就有些困難了。有一些教師一竅不通,連開機關機都不會,就是懂一點兒的教師也是略懂皮毛而已。說到制作課件,真正是不可企及。可班班通已經安裝,不用是不行的,可怎么用,真是心里沒底。
2.學生的迷茫。以前聽說電腦功能強大,坐在家里可以知天下事,還可以QQ聊天,還可以盡情游戲;可又聽說電腦可以使人著迷,上癮,不僅影響學習,還會使眼睛近視,更可怕的是如果沉溺,會使人意志消沉。現在電腦走進了課堂,近距離接觸了,已經習慣了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學生,在這樣的課堂又將是什么樣的角色呢?
二、使用現狀
通過對已經安裝班班通的學校使用狀況的調查發現,班班通的使用效果遠遠沒有預想的好。甚至有些學校使用了班班通的教學效果還沒有以前好了。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為了面子而強用。有的教師連開機關機都不會,也不愿意學習,但為了顯示自己也在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在學生的幫助下,打開電腦,想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卻不知道怎么找,于是用手中的鼠標亂點一氣,需要的資料一點兒也沒有找到,而不該出現的廣告、視頻、音頻都出來了,學生哄堂大笑,教師氣急敗壞。
2.為了省事而濫用。一些教師認為,網絡有現成的教案、現成的課件、現成的練習題、現成的測試卷,我還費力做什么?借來用用,既省心又省力。于是,教師的教案變成了打印的、通用的,還美其名曰“集體備課”的教案。課堂變成了電影院,教師手中的教鞭變成了鼠標,教師變成了放映員,把下載下來的自己還沒有來得及看的課件一步不漏地播放給學生看,學生看完,一節課也就結束了。一節課下來,學生高高興興,教師糊里糊涂,還美其名曰“這節課,我一句話沒說,把時間全部還給了學生”。而學生只是看了一場熱鬧而已。教研會也不再是鉆研教材、探究教法的研討會,而是變成了有關“網絡新名詞、網絡新人物、網絡新鮮事”交流會。關于教育教學的研討,也就僅限于怎樣下載教案、怎樣下載課件,利用這些教案課件是如何省心省力了。
3.為了展示而泛用。現代媒體固然有它不可抗拒的魅力,但傳統媒體也有它無法取代的作用。許多課堂采用多媒體教學,充其量不過是將課本搬上計算機,多媒體投影代替了黑板。在實際教學中,有的語文課上,教師用多媒體只顯示三個問題;還有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只不過是為了完整地顯示全部板書;數學課上,有的教師僅用電腦打出兩道復習題和一個數學定義;作文課上,從上課到下課屏幕上始終展示的是作文題目和下面的兩點要求。對這些現象,不能不嘆息人力物力的浪費,這種停留在淺層意義上的應用,實際上對教學并沒有多大的幫助。一道能口算的數學題,也要設計成課件,通過電腦呈現答案。用小黑板、小卡片就能達到教學效果的內容,非得用上多媒體,而最終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展示簡單的文字信息。這些將多媒體作為黑板、卡片,甚至課本代替品的做法,只會造成“現代化教育”的表象,穿的是新鞋,走的是老路,得不償失。
4.目的不明而誤用。有的教師在設計時,由于設計目的不明確或是設計目的與教學目標不一致,出現了誤用現象。例如,一位教師為了讓學生感知1平方厘米的大小,就在電腦屏幕上出示了一個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告訴學生:像這樣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或許這位教師放大圖形是為了讓學生看清楚,但學生看到的“1平方厘米”比他的手掌還大,從而給學生留下了錯誤的表象。
5.學生上課買櫝還珠。對山區學生來說,計算機是新鮮的,他們充滿了好奇和驚喜。上課的時候,看著教師展示的圖畫、動畫、音頻,眼花繚亂,而在這需要教師引導的關鍵時刻,教師又由于計算機使用技術的欠缺,手忙腳亂,根本沒有引導的精力。熱熱鬧鬧的一節課結束了,問學生:“你喜歡這節課嗎?”回答:“喜歡。”“為什么喜歡?”“好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不知道。”學生一臉的茫然告訴我們,這課不能這樣上啊!
三、解決對策
1.加強培訓,讓教師精通。要想順利使用班班通并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加強對各級教師的培訓。而最基層、最有效的培訓就是學校培訓和教師自我培訓,學校要請有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教師對缺乏應用能力的教師進行培訓,一對一輔導。同時,教師個人也要積極學習、及時請教,盡早掌握多媒體的使用技術。
2.著力引導,讓教師做通。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是分不開的。多媒體應用于課堂,不僅僅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改變固有的教學觀點和思想。如果教師的教學思想一成不變,教師就會把計算機當作傳統教學方法的附屬物,不能很好地發揮計算機的獨特潛力,只能用它作演示或練習。這實際上是用新瓶裝舊酒,是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的。如果教師的教學思想更新了,那么教師不僅能用計算機去完美實現傳統的教法,而且也能創造或完善新的教學方法。
3.完善設施,讓學生玩通。學生的茫然是因為他們充滿新奇的不是計算機展示的內容,而是計算機本身。只有讓學生對計算機有所了解,他們才會對計算機所展示的內容產生興趣,以取得課堂教學應該達到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做到:(1)盡可能裝配計算機教室,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計算機的機會。(2)上好信息技術課,通過信息技術課,讓每一個學生親自操作計算機,感知它的神奇,了解它的功能,明白它的課堂效能。學生玩通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課堂也就通了。
總之,班班通作為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已經走進了山區學校的教室,走進了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它對現代教育教學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我們沒有理由不用好,更沒有理由不去用。但在剛剛使用時,我們一定要先學后用,不能強用,要慎用,不能濫用,更不能誤用。
(作者單位 湖北省房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