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祥
這是今年五年級的一節數學課。
課上到一半時我要求學生們討論總結: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同學們思考的思考,討論的討論。突然,“噗”的一聲,不知是什么東西從教室中間騰空飛起,接著,聽見“呀”的一聲,原來是鳥屎落到了小強的臉上。那只鳥還在教室里撲啦啦飛個不停。“嘩……”教室里沸騰起來,大家都用手捂住嘴大笑。不用說,從同學們的眼神中就能猜到,肯定是班上的劉×和曹×兩個淘氣鬼。難怪倆人一開始上課就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的。兩個家伙也緊張地、怯怯地看著我。我沒有像以前一樣責罵他們,而是掏出衛生紙給小強擦干凈,然后走到劉×、曹×身邊,邊用手示意他們站起來邊笑著輕聲對他們說:“小鳥可能是想急著飛出來和我們一起來討論吧。”也真巧,小鳥倒像聽懂了我的話似的,落在窗沿上一動不動地瞅著同學們。“同學們,快說說吧,小鳥想聽結果呢!誰說?”我話音剛落,只見劉軍唰地站起,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接下來,同學們紛紛舉手,“我有補充!我有補充!”……本來亂糟糟的課堂一下子恢復了正常,兩個“淘氣鬼”在后半節課中也異常認真。
課后我很慶幸,對于兩位“搗蛋者”,如果我一時怒起,在班上所有的同學面前批評責罵,讓他們顏面盡失,那么后果將不堪設想。批評責罵只會讓他們的心里更加難受,容易使他們對老師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這種逆反心態一旦形成,師生間應有的和諧關系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教育上的努力都將難以奏效。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許多老師習慣于用嚴厲的批評、無情的責罵對待學生們的錯誤,即使它能使錯誤改正,但是可能會因為這些,擾亂和阻礙學生的發展,影響了兒童的創新精神,更有甚者可能會影響了學生對學習或對一門學科的興趣。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等也提出“兒童不是小大人”的觀點。更何況他們的錯誤問題一般都不是原則問題,而是天性問題。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愛護學生的人格,寬容他們的爛漫和天真,要理解學生出現的錯誤言行,因為每個人都是從錯誤中成長起來的;要善待學生出現的錯誤,善于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找尋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良方;要認同“教室本是允許犯錯誤的地方。在教室里,學習是從問題開始的,甚至是從錯誤開始的”的觀念。在教室里,學生不成熟,容易出錯,出錯是正常的,不出錯反而是不正常的。
因此,新課標下,教師應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以一顆寬容的心去愛學生,教育學生。很多成功的老師就是因為這一點使得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
(作者單位 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長鋪小學)
編輯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