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教學實踐經驗是教師把在其教學過程中點滴的成功經驗、對失敗之作的思考、自己的感想體會、新的認識和今后的改進意見記錄下來,一方面可以積累經驗資料,使其成為今后教學的有益借鑒,另一方面作為鞭策自己的手段,使自己的美術教學不斷更新,有利于教學觀念的提高、完善和改革。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培養反思型教師和提倡反思教學,可以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我也嘗試把自己的點滴感悟、體會、做法等記錄了下來。現摘錄幾篇,與同行們分享。
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提倡老師盡可能地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也在教學中大量應用,它輕松地解決了課堂所需要大量精美圖片的問題,播放音樂、演示動畫、創設情景,輕輕一點,就能充實和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解決了常規教學中信息量不足的問題,大大開闊了學生的眼界,給了學生充分感受美的機會,也使學生對美術課有了濃厚的興趣。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也積極地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用多媒體展示的課,我都要制作成課件,展示給學生。可時間久了,我發現學生觀看作品的眼神里少了些許興奮,表情也沒有了往日的激動,他們似乎感到屏幕上的作品都離自己很遙遠。今天上的課是紙版畫,我沒來得及做課件,就拿著以前的學生優秀作業,在課前貼到了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嚷了起來,“哇!這么漂亮,咋做的?”“老師,快教教我們吧!”學生的好奇心殺霎時被激發了起來,這樣的情景我已經好久沒有見到了。當我告訴他們這是上一屆的師哥師姐們的作品時,他們更是躍躍欲試了。這節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又讓我想起了以前的一節課,是讓學生為參加漯河市第二屆環保杯書畫大賽準備作品,我讓學生們欣賞了上一屆我校的參賽獲獎作品原作,同學們很感興趣,也使他們樹立了“我也能行”的信心。后來,學生們果然創作出了許多高質量的作品,并有十幾位學生在比賽中分獲金獎、銀獎和銅獎。由此可見,有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也不要排斥常規的教學手段。如果一味地追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把這些作品再用數碼相機拍下來,再制作成課件展示給學生,那效果可能將要大打折扣了。因此,多媒體教學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它不能成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學手段。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和手段,應正視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的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在用好現代媒體資源的基礎上,挖掘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作用,并把它們合理、高效地整合到美術課程的系統中來,并切實地融入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從而促進美術教學目標的實現。
綜合性學習是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個難點,是特別設置的全新領域。美術教育要培養學生從小能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的發展服務,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審美創造潛能和自覺融會不同學科的知識,使各種知識和技能互相貫通,形成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美術課程標準中的“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分為了三個層次,其中一個就是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如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與音樂學科等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相綜合的學習活動,在這一跨學科的學習活動中關鍵要找到與其他學科的聯結點,如知識的結合點、內容的結合點、情感的結合點,實現有機的整合,從而設計出豐富多彩的課程。本學期二單元安排的是壁報設計,而此時,語文學科正好要舉辦全市手抄報比賽,我就和語文老師商量,來個跨學科聯手,他們負責內容的選擇,我則針對學生在辦手抄報時忽略刊頭和大標題的書寫,從而影響整個版面效果的情況,本周專門開設了兩節美術字書寫方法的課,同學們很感興趣,使他們初步掌握了黑體、宋體和變體美術字的寫法,并把它應用到手抄報的設計制作中去,為手抄報的整體設計效果增色不少,這是一次較成功的跨學科合作。
在七年級美術的兩個欣賞評述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我都讓學生挑選自己看不懂或不喜歡的作品,許多學生都曾兩次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凡高的作品,我感到很有必要向學生們系統地介紹一下凡高—— 一位偉大的、天才的藝術家。因此,我搜集了許多資料,特別自編了這節欣賞評述課《走近凡高》。
我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凡高的一段話和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談談對凡高的第一印象,教室里立刻像炸了鍋,有的學生說;“畫得什么呀!亂七八糟的,看不懂。”也有的說;“這也能成為大師?是炒作出來的吧!”這時候無論學生怎樣評價凡高,我感覺都是他們目前真實的感受。要讓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真正體會畫家創造時融入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真正讀懂藝術家的作品,我就從介紹畫家的生平入手,讓學生了解凡高的生活狀況、健康狀況和他的性格特征,會發現許多他作品中所傳達的東西。接下來,又引導學生進入畫家的情感表現領域,從繪畫的藝術語言——題材、色彩、線條等方面來探究,讓學生了解為什么凡高喜歡畫向日葵、麥田、柏樹、和自畫像系列,畫家作品中的色彩和線條表達了凡高怎樣的情感。通過這一階段的探究,學生們對凡高作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許多不喜歡凡高繪畫風格的學生也因為了解了畫家的內心世界而寬容地接納了他,這也在我設計的一份調查問卷中得到了印證。最后,我又讓學生欣賞了美國鄉村歌手為凡高寫的一首歌和我國詩人海子的一首詩歌,感受他們是如何再現凡高的藝術追求的,引導學生將外在的審美體驗能力轉化為自身的素質。
許多學生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不僅學會了欣賞凡高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用寬容的心態去接納自己還不了解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還有個學生說:我以前喜歡手冢治蟲(日本著名漫畫家)現在我崇拜凡高。
本節課也有遺憾之處:欣賞結束后我又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讓學生寫一段文字表述對凡高的理解或者選擇一幅凡高的作品改動一下色彩、筆觸或線條,看看傳達的情感是否有變化,由于一節課時間有限,這個練習可能落實不了,以后再上此課時可安排為兩節課。
曾有專家說: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我們美術教師要運用新課程理念,針對自己的教學實際,用批判、審視的眼光,看待自己思想、觀念和行為。只有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行為進行積極、主動、有效的反思,才能提高、豐富、完善自己的教學,才能在新課程改革進程中不斷成長,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作者單位:漯河市外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