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璐瓊
摘要: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大力推行的今天,美術基礎課程標準中明確表示,要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全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美術教育中只有注重個性化的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產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產生科學探索欲望。
關鍵詞:基礎美術;個性化教育;想象力
基礎美術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樣性、豐富性和童趣性,它在培養學生藝術修養、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也愉悅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對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而在當前的美術教育中,教學方式單一枯燥,教學理念落伍,在各學校仍以升學率為主導的觀念下,美術教育容易被忽視,被邊緣化,根本起不到素質教育中“美育”的基礎性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大范圍健康有序的推廣,美術教育亦要緊跟改革的步伐,借助新課改這股東風,改變當前傳統美術教育中的不足,重新定位美術教育在學生的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義,使其個性化的特征發揮的淋漓盡致,這不僅是當代美術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未來美術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一、
課堂教學思路要拓展,教學方式要個性化,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基礎美術教育階段不是以培養畫家為目的的教育,而是通過多彩的美術活動和美術課堂讓學生對美有著最初的認知,能初步受到美育陶冶,激發其探索美的欲望,因此,教師在美術課堂中要拓展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式,使其美術教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又富有一定的童趣,這樣才能使學生既有著好奇心去探知,又能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大膽的想象,因此這樣的課堂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上一年級《小小建筑師》這一實踐課的時候,在第一個班,我直接說了一聲,我們這節課做個小房子吧,大多數的同學都中規中矩的按照生活中常見的房子樣式開始搭建,毫無新意。而另一個班級我則通過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各個國家不同的建筑物,在播放的過程中就聽見下面傳來了竊竊私語聲,“原來房子可以有那么多的造型啊”,“圓形的房子真漂亮”,“我長大后要造一個花朵形狀的房子”,然后學生就很有興趣的討論開了,在我準備好的幾何形體中,好多學生都通過視頻播放的啟發,變幻出不同的房子類型,學生大膽的想象實踐,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
教師觀念要個性化,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美術的世界里盡情的遨游飛翔。隨著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在美術教育中教師要想與時俱進,也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寓教于樂于興趣中。這里的教學觀念個性化指以下三個層面,首先,語言要個性化。美術課堂中,教師的語言直接決定了整節課的教學效果,生動風趣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這種變化直接體現在學生的美術作品中。比如在講到三年級下冊《多彩的窗簾》這一節時,我創設情境,模仿了朵拉的聲音與孩子們進行交流,“小朋友大家好,我是朵拉,最近一直有個難題圍繞著我。我剛搬了新家,裝修的也非常漂亮,但是惟獨我家窗簾還沒選好,真是頭疼極了,但是我聽說,我們班級的小朋友,非常聰明,又擅長設計,所以我想拜托大家幫忙設計幾塊窗簾,你們愿意幫我嗎?”這樣一個情境導入,孩子們很快就融入了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積極又熱情的幫朵拉設計出了各種有創意的窗簾。其次,教學手段要個性化。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比傳統的語言教學更具有實效性和說服力,在學習《手形的聯想》這一節時,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各種手形的影子,激發了小朋友們探究影子的欲望,拓展了學生的審美范圍。其三,課堂內容也需要個性化,這就使得教師的課堂容量要豐富,加強美術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生活走進美術,讓美術反映生活。
三、
評價方式要多元化,使學生在美術教育學習中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創新意識,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目前傳統的美術教育評價方式獨裁性比較明顯,為了“教”而學,過分追求美術學習中技能技法,只注重學生作品的最后效果,而忽略了其創造的過程,這樣用單一的“對”與“錯”,或者“像”與“不像”的評價方式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試想,如果每個學生的每幅作品都相似逼真,這將是多么諷刺可怕的一件事情。這樣的做法不僅違背了其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亦是美術教育的一種悲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面向每一位學生,促使其全面發展。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為了適應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就必須針對學生的這一特性采取多樣化、個性化的評價方式,這樣才能適應不同能力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性需要。我在評價小朋友畫作的時候,很注重孩子們的心理,采用的方式都很符合孩子們的童真特點,有的時候會通過大小不同的笑臉來評價他們,有的時候則通過花朵的數量去評價,有的時候則通過太陽公公的陰沉與晴朗去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大大的保護了孩子們的自尊,為了能得到更大的笑臉更多的花朵,使得孩子們創作的欲望更強烈。
美術教育的評價方式也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單一的評價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美術教育的課堂需求,不管學生的繪畫作品如何,不能否認作品背后學生的努力,不能簡單的用“好”與“不好”來直接評判,而要綜合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來制定相應的評價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才能使美術教育發揮其藝術的魅力。
個性化教育是“因材施技”的教育實踐,更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在美術教育中實行個性化教育,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了每位學生的個性差異,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也是獨一無二的,在美術教育中只有實行個性化教育,才能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才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從而保護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揮。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杜衛.美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2000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8
【作者單位:上海市青浦區香花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