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軍
摘要:中國山水畫在創作形式上分為工筆青綠山水和水墨寫意山水兩種。工筆山水畫性格色彩突出,棱角分明,給人毅然肅穆之感;寫意山水重在形態描繪,突出了書法的自我表現效果,是一種閑適散逸的繪畫風格。文章從潑墨技法的歷史淵源出發,分析了這一特殊技巧對于中國山水畫發展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潑墨技法;中國山水畫;歷史概況;運用;影響
作為中國山水畫創作的一種特殊技法,“潑墨”一直深得中國歷代畫家的青睞,有著崇高的藝術地位。所謂“潑墨”中的“潑”原意是指在力的作用下使某種液體向外傾倒或潑灑,從而呈現出一種液體散開的效果。用之于畫作技法當中,反映的則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靈氣和生命力,使得畫作本身愈顯朝氣和活力。伴隨歷史的發展,“潑墨”技法的表現形態逐漸恣肆和放縱,并一度成為中國山水畫的領航坐標。
直至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水墨畫才經歷了切實的革新,慢慢從單一的文人樣式發展至如今的抽象山水圖式,突出了山水畫創作過程中表現性語言的傳達。從潑墨山水畫的歷史概況出發,分析潑墨技法在中國山水畫當中的具體應用,這對我國現代山水畫的創作勢必產生積極的指導與借鑒意義。
一、中國山水畫中潑墨技法的歷史淵源
縱觀中國山水畫的眾多藝術表現手法,潑墨山水畫憑借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表達形式始終彪炳中國畫壇。在潑墨技法的襯托下,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傳達更為真實,情感烘托暢快淋漓,是藝術家豪放肆意心態的極致表達。對于觀賞者來說,亦可謂是一場視覺的盛宴,令人心境寬暢,流連忘返。在氣勢磅礴的寫意風格下,中國的山水愈發活靈活現,在畫家的筆下熠熠生輝,給人無限美的享受。
據史料記載,唐朝時便有顧生與張員外等人當眾潑墨震驚四座的事跡,這展現出來不僅是一種境界,更是畫者精湛畫藝的體現。而在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創作講究的是筆法和格法的工整,除此之外,從畫家筆墨之中所展現出來的品性也是一種儒雅氣度的最好概括。類似于潑墨這樣的狂放之筆其實并非符合古代民眾的審美需求,更無法與文人畫的創作相提并論。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不少古代的潑墨作品僅僅是局限于花鳥松石的創作之中,至于全景式的長篇山水巨著則不多見。直至現代,潑墨技法才被世人所接納和推崇,這樣的邊緣技法才真正得以大放異彩。
以張大千、劉海粟為代表的潑墨派畫家拓展了潑墨技法在中國繪畫界的使用范圍,使得這一特殊技法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接納。在他們的影響下,中國當代畫家楊延文、宋文治等也逐漸承襲了這樣的繪畫風格。
從潑墨技法在中國繪畫界的演變來看,其命運是顛沛流離的,在經歷了數次的冷遇之后,潑墨技法還是回歸了自身的邊緣領域。張大千獨創的潑彩法是潑墨技法的延伸,這種結合西方抽象畫風的繪畫創作對于中國畫壇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時代召喚下,筆者認為當代的潑墨作品在呈現藝術風格的同時更應該昭顯出其作品本身的藝術精神及創造價值。
二、中國山水畫中潑墨技法的具體運用
潑墨技法的運用,關鍵在于心態和落筆,只有結合扎實的繪畫功力和決絕的繪畫底氣才能真正發揮“潑墨”的藝術效果。潑墨的落筆體現了畫者的靈性,其中的隨意性并非沒有規律可循,在層次感的烘托下潑墨畫的意境和念想才能得以體現。中國山水畫注重畫面的留白效果,無論有意或是無意,潑墨的留白都必須妥善收尾,做到小心謹慎。不管是墨階的層次還是墨色的潤澤,對于潑墨效果的體現都是極為重要的,切忌出現“亂”和“濁”的現象。在用筆上,潑墨必須與畫作的整體效果和諧統一,展現出線條的凌亂美。
在視覺效果的營造方面,中國的山水畫重視的是視覺效果上的審美享受,只有在視覺的呈現下畫作才能有美感可言。而潑墨技法的運用,是對傳統視覺效果的有力沖擊。在如今的時代潮流發展下,我們對于藝術的態度也應隨之有所改變。
因此,當前中國畫的發展不應只是一味守舊,而應該朝著更為現代和廣闊的空間發展。潑墨效果憑借其震撼的視覺沖擊效果抓住了我們的眼球,運用大量的團塊與線條構造出凌亂的藝術美,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視覺沖擊對比,配以鮮明的節奏韻律和濃厚的色彩給人無限的張力和愉悅感。在中國山水畫的創作中,對于色彩的偏愛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潑墨技法今后需要關注的重點與方向。
在畫作氣勢的營造方面,中國山水畫的創作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氣勢,這也是符合現當代人的審美需求的。在欣賞一幅山水畫作時,我們最先能夠感受到的就是畫作當中所展現出來的氣勢,這是對于筆墨形態的一種烘托,更是營造出畫面整體與局部關系的一種體現。山水相連,山水相簇,山水相擁,是一種意境,更是一種氣勢。在氣勢的要求下,潑墨更像是一種途徑和手段,使得畫作的整體呈現效果更加真實,藝術形態也更加豐富。
在畫面意境的營造方面,畫面意境是中國傳統畫作當中的一個重要審美范疇,也是體現畫家真實情感的一種呈現方式。在潑墨技法的烘托下,深化了畫面本身的意境,其本身蘊含的潤性和流性也遠遠超過了這一技法本身的價值,是一種形態優于物態的最好體現。此外,潑墨技法還加重了水墨畫作的自身特點,使得整體畫面的意境越發縹緲,無論是山與水的銜接還是云與氣的配合都恰到好處,這種復雜濃厚意境的營造也正是潑墨技法在中國山水畫創作當中的一大優勢。
三、結語
從中國山水畫作當中潑墨技法的沿用歷史來看,它對于中國畫壇各個時期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的。在各大名家畫作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畫家沉著閑適的繪畫狀態,更是各種繪畫技巧的嫻熟運用。
然而,在時代發展的潮流背后,我國的繪畫藝術也應隨之有所改變和創新,力求做到與時代思想相銜接,與現代藝術相吻合。就潑墨技法而言,其形式與內涵也不應當是一層不變的,理應有所開拓和創新。如何在中國山水畫的創作過程中更好地發揮潑墨技法的綜合運用技巧,甚至潑墨技法所涉及的范圍是否應該被擴大,這些都應該成為中國畫壇首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相信基于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潑墨技法必將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下走得更遠更好。
【作者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