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梅
今天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教學中不僅注重培養有知識的學生,而且重視培養有獨立思維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高考題目的難度越來越大,形式越來越靈活,這就要求教學方法也要與時俱進,本文想以《新航路的開辟》為例,就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做個初步探究,思考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發揮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以期能取得更好的教與學的效果。
我們都知道讓學生主動地學,有興趣地學遠比被動學習來得快樂,效果也更好,但在課堂中如何做到這一點,以學生以主體,這不僅僅是學生的事,更多的是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應該做什么呢?在教學中,我歸納了以下幾點。
一、鼓勵學生,調動興趣
“親其師,重其道”,教師要熱愛學生,充分重視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讓學生愿意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思考,獲取知識。在教學前,不妨旁征博引,聯系古往今來的歷史大事,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讓他們對即將上的課堂充滿期待。比如《新航路的開辟》一課相關的故事很多,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好望角”和“太平洋”名稱的由來等等,都可以給學生帶來懸念,讓他們想要了解更多。
第二,做好預習,設計問題
教師要預習在學生之先。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他們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幫他們導出一個知識結構。每個知識點都有它前后的知識聯系,整理出前沿和后續,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對于這一點也可嘗試留著由學生自己來思考和聯系。每課都有重點和難點,重點要能突出,難點則要考慮怎樣才能分析透徹。所謂的難點,主要指學生對此內容不熟悉,缺少認識,或者是一些比較抽象的理論,難以理解,這就需要借助課件或學案補充一些材料,通過材料的分析理解來加深認識。對于一些歷史名詞或專業術語也需要解釋清楚。《新航路的開辟》一課,它是前承資本主義萌芽的內容,后接殖民主義擴張與掠奪,本課的重點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經過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難點則主要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它具有兩重性,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如何去理解?這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創設歷史背景置身其中,假設他們分別是發現者一方和土著人一方,思考新航路開辟后所帶來的影響,以此來加深體會,再補充一些史實材料,鞏固認識。本課教學中還出現了一些歷史名詞,如“地理大發現”, “商業革命”,“價格革命”,這些都可以在預習的學案中給學生適當的解釋。
一堂課成功與否,與問題的設計密切相關。我們都知道每節課的基本結構類似,無非都由歷史事件的背景(包括原因),內容(包括過程)以及結果(或意義影響)等幾部分組成,這是一個模式,但每節課必然有它與眾不同的獨有的一些知識點,這些就必須給它突出表現出來。例如《新航路的開辟》一課,它發生的背景相對別課來得豐富一些,包括了經濟根源、社會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直接原因和主客觀條件等等。我們在學案上把本課的知識內容通過問題的設計,層層引導,幫學生理出一個基本的知識體系,問題細一些,了解就多一些。等學生熟悉了這樣的模式,有時也可讓他們自己設計問題,構建知識體系。
三、方法指導,課堂討論
這一環節就是展現學生課堂主體作用的主要環節。指導學生讀透課本內容,按慣有的模式歸納內容,嘗試自己提取重點與難點,并嘗試解決。課堂中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疑問,并針對知識與問題各抒己見,共同討論,可以多留些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大膽地暢所欲言。為了增加課堂趣味性,有時也可以自編自導,再現歷史場景,大膽假設如果是自己在當時時代背景下又可能做出什么反應,如前面所說,既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又增加了認識與理解。每個知識內容都要關注它的時代大背景,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離不開當時的環境,由此還可概括出每一時期的時代特征。課堂的形式是多樣的,分組討論、辯論,或者知識競賽,甚至可以征求學生的建議想怎樣上,只要不跑了主題,達到學習的初衷,偶爾也不妨一試,在師生互動中摸索新穎有效的教學方式。
四、歸納總結,得出認識
經過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堂中的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他們對本課知識有了一定的把握,再引導學生結合學案和他們的理解梳理知識,讓他們自己對知識點進行構建和補充,對理論性的東西進行總結和歸納,教師再給予適當的補充或解釋,本課內容就基本可以掌握了,此后就是課后通過題目練習、知識運用來鞏固知識點。
五、肯定贊賞,準備下次
每個班級必然存在學生的差異,有性格差異也有學習能力的差異,一節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是個別學生的參與,而是要盡可能地讓更多學生投入進來。有的學生性格內斂,也許他心里也有想法和答案,但他不善于主動回答,這就要注意發掘,看到這類學生欲言又止,卻很期待地看著你,就要多給他們一些機會,久而久之他們就會主動一些。不管學生回答得對與否,都要適當地肯定他們的一些表現,其實歷史很多問題沒有對與錯,有的只是不同角度的理解。當學生們在一節課里得到肯定與贊賞,他們就會對下一堂課充滿期待,接下來就是準備下一節課的內容了。
我們這邊說的只是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歷史教學中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那就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比如《新航路的開辟》一課,我們要通過對新航路開辟過程的學習,感悟航海家的精神,學習他們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有探索才有發現,才能推動歷史的發展進步,要讓學生知道在學習中同樣需要有探索與創新的精神,才能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新知。同時我們要能辯證地看待問題,比如本課通過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分析,我們知道它的影響具有兩重性,讓學生認識到新航路的開辟既是歷史的進步,但其過程及其結果又充滿血腥和罪惡,歐洲人認為它是發現,美洲人認為它是侵略,而今天從全球史觀來看則是兩種文明的相遇。
歷史的課堂是豐富多彩的,歷史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探索中,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要以學生為中心,傳授他們知識與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讓學生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