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寶彥
雙腳是支撐人體全部重量的器官,有資料顯示,每一只腳平均每天要承受大約100噸的壓力,因此其出現的問題也是多多。據美國足科醫師協會(APMA)統計,人的腳有300多種疾病,大約4/5的人都會在一生中患上這樣或那樣的腳部疾病。
對于腳部疾病,很多人認為它們是小毛病,這種想法實在該改一改。
腳部問題可顯示其他病癥
從臨床上來看,最常見的足部疾病主要有足跟痛、拇趾外翻、嵌甲(甲溝炎)、糖尿病足、習慣性踝扭傷、雞眼腳墊等。這雖然看起來是小問題,但實際上,它們都并不是孤立的,糖尿病、循環系統疾病、貧血以及腎臟疾病等都可首先表現在足部。
看腳怎么能知道患有糖尿病呢?這是因為糖尿病的微循環病變主要在微小血管,所以常常引起眼底及下肢血管的病變。有相當一部分人能夠在早期發現患有糖尿病,往往是因為看了足科和眼科醫生,而不是內科醫生。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周圍神經病變,早期主要表現為足部麻脹、刺痛,像螞蟻在肢體上爬行,這在夜間尤其明顯,常使患者難以入睡。除此之外,貧血、腎臟疾病也都會有其相應的足部病變表現。所以,一旦發現足部細微的變化,或出現任何不適感,最好及時找專業的足科醫師診治,以提早發現問題。
治療不及時會傷及骨和關節
很多患腳病的人都習慣去找修腳師傅來修腳。然而,這樣的處理是治標不治本;并且由于修腳時消毒不徹底而造成感染的事故也為數不少。事實上,像雞眼、腳墊、嵌甲、甲溝炎這樣的足部疾病,在醫院是很容易治愈的。
除了腳部的感染,治療不及時還會導致下肢承重力線的改變,從而造成踝關節、膝關節的不平均受力,加重膝、踝關節的慢性損傷。長期下肢負重力線的改變,還會導致髖關節、腰部的代償性損傷,引起腰部及髖部慢性退行病變,使患者出現長期的慢性疼痛及關節活動障礙。時間一長,還有骨質增生的可能。
(摘自《環球時報·生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