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鳴
自家釀制葡萄酒,成為不少家庭的一種習慣,喝著自己親手釀的酒,感覺就是一種享受。但筆者在網上搜索“自釀葡萄酒甲醛超標,美酒變毒酒”這一詞條,一共彈出9篇報道。報道說,自釀葡萄酒有風險,有人將自釀葡萄酒送到檢測機構檢測發現,許多自釀葡萄酒的配方都存在甲醛超標等問題。而甲醛等物質,則屬于“有毒”物質。
然而,筆者查閱了所有的報道,對自釀葡萄酒檢出甲醛這一說法,只是來自于該媒體記者的“聽說”,并沒有任何權威實驗檢測機構的實驗數據作為佐證。因此,該結論不免讓人懷疑。
為了求證上述說法,筆者分別在南寧3位市民的家里采集了3份樣品,其中張阿姨家和秦女士家采集的樣品是剛釀的葡萄酒,韋先生家的樣品是剛泡不久的酸梅酒,每種樣品取樣2兩左右。筆者將這3份樣品送到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農產品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請工作人員進行實驗檢測。
實驗室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檢測方法,經過嚴謹的檢測,結果顯示:3份樣品均沒有檢出甲醛。工作人員說,此前從未聽說過葡萄酒內含有甲醛這一說法,但是自釀葡萄酒內含有甲醇倒是事實。他懷疑,會不會是網絡的報道誤將甲醇認為是甲醛?他解釋說,葡萄酒國家標準GB15307—2006中并沒有對甲醛含量進行限量,而甲醇含量是發酵酒生產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的重要指標,國家標準中對甲醇含量有明確規定,要求每升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不得超過400毫克。
葡萄酒企業在制作葡萄酒過程中常常會加入商業用果膠酶,這些果膠酶的加入可以使部分果膠物質進一步分解,提高葡萄汁的出汁率,而果膠會讓水果中的羧基甲脂成分進一步降解出甲醇。甲醇是一種有害物質,假如含量高會引起慢性中毒,如失明等。但市民自己釀的葡萄酒一般不會去添加商業果膠酶,因此,甲醇超標的機會幾乎不會發生。
是否會像那報道所說的,自釀葡萄酒會滋生大腸桿菌?對此,醫學專家認為,這個情況不排除會發生,但概率相對較小。自釀的葡萄酒,整個環境是酸性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大部分的細菌都不會繁殖生長。如果有存在大腸桿菌等細菌,可能跟前期購買葡萄時沒有清洗干凈有關。因此,買回來的葡萄,要清洗干凈,盡可能去除破皮和腐爛的顆粒,為了消除葡萄上的農藥殘留,建議用淡鹽水浸泡一段時間再加工。
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對自己親手做的吃食都不放心,那市面上賣的,你會放心嗎?只要合乎制作的流程與科學常識,注意清潔衛生,自釀的葡萄酒喝著別有一番滋味。
(摘自《現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