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
痛風患者的飲食控制是重要的基礎治療,因此有很多痛風患者在飲食上控制得非常嚴格,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最后每頓飯只吃一些蔬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但痛風病情依舊,到醫院查尿酸仍然偏高。
痛風為嘌呤代謝紊亂和尿酸排出障礙所致疾病。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癥、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和痛風石引起的慢性關節炎、泌尿系結石和腎實質病變。其原因包括尿酸生成過多和(或)尿酸排泄減少,以后者居多。
尿酸是體內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如果痛風患者單純飲食控制,減少嘌呤的攝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尿酸的生成,但是有些食品雖然本身含嘌呤不高,比如酸奶,但其含有的乳酸可大量減少尿酸的排泄,使得體內尿酸含量逐漸升高,當達到飽和量時,尿酸結晶就可沉積在關節、軟骨、腎臟等組織臟器。
所以,痛風患者去醫院單純驗血里的尿酸是不夠的,應該同時檢查血尿酸和尿尿酸。較為理想的結果是兩者都能控制在正常范圍。如果尿尿酸升高,而血尿酸正常的話,那說明體內尿酸總量仍然是多的,但是由于腎功能正常,多余的尿酸仍可以通過尿液排出,不過會增加腎臟的負擔,終有一天腎臟會出現失代償的狀況;如果血尿酸升高,而尿尿酸不高,那說明體內升高的尿酸已經不足以通過腎臟排泄,那就表明腎臟功能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需要進行腎功能及腎臟B超檢查,來看是否腎功能異常或有腎臟結石等。
除了減少高嘌呤的飲食攝入如飲酒(特別是啤酒)外,患者可以適當服用一些增加尿酸排泄的藥物,減少腎臟的負擔,從而降低血液里的尿酸含量。長期控制理想的尿酸水平,可以降低痛風的急性發作風險及關節破壞風險。同時改善體內酸性環境,堿化尿液,促進尿酸排泄。研究表明,尿液pH值為5.0時,游離尿酸僅15%;pH值為6.6時,幾乎所有的尿酸均處于游離狀態。只有游離狀態的尿酸可以通過腎臟排泄,這就可以看出,堿化尿液可大大提高尿酸的排泄率。
堅持每天飲水2000毫升以上,并能改善體內酸堿環境,就能將體內的尿酸有效排泄。患者可定期至醫院隨訪血尿酸、尿尿酸,在血尿酸和尿尿酸控制平穩的情況下,并不是所有含嘌呤的食物都不能吃,比如海鮮、豆制品等還是可以適量進食的。
(摘自《大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