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海
人們從食物中攝取的維生素D非常有限,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僅有魚肝油、脂肪含量高的深海魚及動物肝臟等。其實,人體補充維生素D,一直都有“免費大餐”——陽光。這是因為人的皮膚中含有一種7-脫氫膽固醇,這種物質經過紫外線照射后,會轉變成維生素D。
很多中國人都說看不懂那些老外,太陽那么大還要曬,把自己曬得像“小龍蝦”一樣,何苦呢?其實,那是因為歐美等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重視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很多人覺得自己天天在外奔波,最不缺的就是陽光。可是有研究顯示,隔著玻璃、衣服、防曬霜,身體幾乎無法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所以,出門開車、撐遮陽傘、穿防曬服、涂防曬霜的市民,很可能仍是“缺D一族”。
現代醫學證明,維生素D缺乏,容易引起骨骼、呼吸道、神經、心血管以及癌癥等多種疾病。這主要是因為維生素D的缺乏會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患病的風險也就隨之增加。人在冬天特別容易生病,其中一個原因正是日照時間短,人們穿著厚重,不容易吸收紫外線。
現在流行說“正能量”,其實陽光就是名副其實的“正能量”。專家建議,胳膊和腿露出30厘米,每天在陽光下曬30分鐘,堅持一個月,體內的維生素D就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在陽光“霸道”的夏天,可以選擇早上或黃昏時到戶外走走。嬰幼兒更要注意補充維生素D,否則容易出現佝僂病。晨昏的溫柔陽光對寶寶來說絕對利大于弊。
此外,對戶外活動不夠多的人來說,可以通過服用維生素D片劑來進行補充。
編者注:曬太陽是把雙刃劍。接受陽光照射,可促進體內合成維生素D,對健康有利;但如果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也會導致皮膚癌。國外皮膚癌高發,與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有關。不要盲目效仿老外的“日光浴”。
(摘自《家庭科學·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