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豪甫
累分為兩種,身累和心累。所謂身累,多因體力勞動過多過大,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休息休息就沒事了。而心累往往與體力活動無關,也要復雜很多,這種自我感覺的體驗和癥狀是一種自卑心理的集中體現,它是吞噬自我心靈的病菌,給人帶來莫大的痛苦。其實只要按下面的方法及時調整自己心態,進行自我心理咨詢,這種感覺不難消失。
認識自我
對自己要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體力和環境等具體條件去設計自己的人生目標。簡單來說,最好的心理健康策略就是對自己不挑剔,不給自己定一個太高的期望值標準。以免未能完成目標的失落感占據心靈,加重心的疲憊。
實事求是
人之所以覺得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每天都在強求自己去實現某種美好的憧憬,愛與人攀比,每天都在膨脹自己的欲望,把別人的行為結果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至產生貪婪的心理情結,心理上產生“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饑荒感覺。對地位的饑餓、對金錢的渴望、對虛偽自尊的堅持,對享樂的無盡欲求等,造成自身徹底的不愉快,總感覺到生活得很累。其治療的“良藥”是用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態度去開發自己的潛能,不盲目套用他人的目標,不過分注意別人的掌聲與稱贊,在不斷地擴大自己心理空間的同時,體驗生活本身的意義和愉快。
面對現實
對于職場人士而言,心累的原因更主要來自于對工作對職業的不滿和焦慮。心理學家馬斯洛有句名言:“第一流的湯比第二流的畫更富創造性”。意思是說,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如果你更適合當廚師,那就努力做個出色的廚師,不要因為畫家看起來更有面子、地位更高而揚短避長地追求當畫家。大家應該更新觀念面對現實,在自己力之所及的范圍內努力地去追求和進取。所謂“行行出狀元”,職業沒有高低之分,任何職業,只要做到極致就能體現個人價值,贏得社會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