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曾幾何時,中國電影似乎在一夜之間變得“抬頭挺胸”起來。從近兩屆奧斯卡處處向中國致敬,到《鋼鐵俠3》與《變形金剛4》等國際巨制主動向中國“大拋媚眼”,中國在國際電影界的地位仿佛轉瞬之間便“平步青云,扶搖直上”了。難怪面對《變形金剛4》的外資出品方,有媒體直接質疑對方是否“是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來中國拉投資,搶市場”。且不論對方初衷究竟如何,這樣的質疑聲便明顯透著“財大氣粗”的底氣。在如此背景下,如今已經舉辦了三屆的北京國際電影節,無處不昭示著一個“電影大國”或者“準電影大國”的“野心”。
電影節的“野心”
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野心”首先來自于一組數字:800余家中外公司和機構、3000多位業內人士,分別比去年增長33%、50%;電影市場簽約項目27個,簽約總額87.31億元,比上屆增長65%;北京展映觀影人次近3.8萬,是去年的兩倍余;電影嘉年華首次增設懷柔分會場,開幕式當天即吸引15萬市民參與,活動四天參觀總人數即超過去年。
而北京電影節“野心”的最大彰顯莫過于今年首次增設評獎環節——“天壇獎”。要知道,國際大型電影節幾乎無不具備評獎環節,北京電影節自然不肯甘于人后。本屆參與評獎的7位評委也打著深深的國際“烙印”,分別來自俄羅斯、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韓國和中國,且都相當資深。
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趙志勇在電影節結束后接受采訪時表示,“北京國際電影節明年會建立一支專家顧問團隊,嚴格以國際電影節的標準要求自身,向戛納、威尼斯等世界大型電影節看齊?!?/p>
無論如何,相比起那個欲叫板“諾貝爾”的“李太白世界文學獎”,北京電影節的前途要光明坦蕩得多。
最火的是3D
2010年《阿凡達》刮起3D狂潮,去年北京電影節卡梅隆的親臨又為這股狂潮加了一把猛火。時至今日,3D熱潮有增無減。本屆電影節亮相的新片當中,主打3D的影片成為一大亮點?!恫讲阶坊辍钒?D技術與驚悚類型相結合,中英合拍的《傳奇》則將3D技術與探險結合。3D版《八仙過海》也十分引人關注。該片的導演是曾經執導3D電影《唐吉可德》,并監制3D版《大鬧天宮》的阿甘。據他透露,影片講述的是被關在沙門島監獄的8個囚犯越獄的故事。
電影市場的展臺中,幾乎有整整兩排都是3D技術公司,數量多達30余家。從國別來看,有中國的、韓國的、歐美的、澳大利亞的。國內公司當中,除了資歷較深的靈動力量,不乏諸多后起之秀。3D特效公司仿佛雨后春筍一般,一夜間遍地開花,且很多公司都號稱擁有國際先進技術。其實單從技術方面來講,國內外并沒有無法逾越的鴻溝,關鍵是看你要“花多少錢,辦多大事兒”。而3D公司的如火如荼也預示著中國電影的流行趨勢,仿佛“不3D”就“非大片”。比如《四大名捕》雖然沒有搭上3D這輛“快車”,但據悉《四大名捕2》就在3D轉制當中。
“紅毯”變“藍毯”
電影節,最吸引觀眾眼球的自然是星光璀璨的紅毯儀式,但本屆北京電影節卻將“紅毯”換作了“藍毯”。
4月20日,電影節進行的第5天,四川雅安發生了7級強震。消息一傳出,電影節組委會也迅速做出反應,第一時間向所有展映影院倡議,借放映電影的機會向災區致以慰問,向雅安人民祈福。同時電影節官網也呈現了逝者安息、生者堅強的主題,第二天的官方日報也表達了對死者的哀思。之后舉辦的所有活動都會在開始之前首先向參與者通報災情。此外,不少片方為了祭奠死者,臨時取消了新聞發布活動,趙薇等明星也在第一時間帶頭向災區捐款。23日晚閉幕式上,原本的紅毯變成了凝重肅穆的“藍毯”,很多明星身著黑色系禮服,胸掛綠色絲帶。
雖然只是細節上的調整與變化,但電影節組委會對災情迅速并恰當的反應,也受到了不少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