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兵 陳玲芳
摘要:在現今室內空間設計表現出明顯的趨同化的趨勢之下,合理的傳承傳統文化與創新也是現代設計人的責任。室內空間設計領域中的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并不是沖突和對立的,傳統設計文化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傳統圖案和紋樣,它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演變、創造的,永遠處于未完成狀態。它與現代設計文化是一個不斷發展和相互影響的過程。一方面民族傳統文化元素會對現代設計產生影響,另一方面現代文化也會對民族傳統文化注入新鮮血液,使其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關鍵詞:空間設計;文化;傳承
室內空間設計有三個層面,即物質層面、技術層面與精神層面。物質層面包括空間界面、家具與陳設;技術層面涉及結構、工藝、規范與標準;精神層面則指凝固于物質層面和體現于技術層面的社會意識和設計者的文化素質與審美能力等。在數十年的室內設計的實踐中,對不同的裝飾內容,不同的地域和人文環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風格和文化內涵的工程項目,在體現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的同時,對主要表現的裝飾內容的風格上進行了探索和研究,發現成功的室內空間設計項目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對設計風格的把握。必須將風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會體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發展、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氣候物產、地理位置)和風格形成的內在因素(個人或群體創作構思,其中包括創作者的專業素質和藝術素質)相結合,從而營造出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
“水能量男士SPA養生館”是本人設計的具有新中式風格的室內空間作品,該項目坐落于長沙市韶山路鴻銘中心商業街的一棟商業臨街建筑的三樓,根據項目的經營性質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項目的客戶群定位于社會精英階層和商務人士,目的是滿足人們在工作生活之余,渴望得到的一種能徹底放松、調節轉換精神的空間環境。于是對其內部設計準確的風格定位,也成為我和業主在設計之初討論最多的話題。經過多次與業主的溝通以及實地勘查決定以中式新古典風格為線索,融入中國傳統的禪、道、儒文化,具體的設計思路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去開展:首先,立足于設計項目的文化背景,對傳統文化元素和裝飾符號進行提煉,然后,將它們與室內空間造型藝術和當代設計理念融會貫通,將既體現古典文化藝術特點又具有現代設計創作個性的風格融入我們所設計的具體室內空間中去,同時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筑美學原理,力求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賓客休閑放松和精神愉悅需要的室內空間環境。
1水能量男士SPA養生館項目的文化背景
(1)文化背景對設計風格的影響。著名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說到“每一個建筑都得個別設計,不僅和氣候、地點有關,而同當地的歷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慮。這也是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其獨特風格的原因。”室內設計風格的形成,是不同時代思潮和地域文化,通過創作構思和表現,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室內設計形式。一種典型風格的形成,通常是和當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又需有創作中的構思和造型特點。
風格雖然表現于形式,但風格具有藝術、文化、社會發展等深刻內涵,從這一深層含義來說,風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室內裝飾設計的風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風格流派的緊密結合,有時也以相應時期的繪畫,造型藝術,甚至文學、音樂等的風格流派為其淵源和相互影響。一種風格和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積極或消極地轉而影響文化、藝術以及諸多的社會因素,并不僅僅局限于作為一種形式表現和視覺上的感受。近年來,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在總體上呈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狀況。室內布置中也有趨于現代實用,又吸取傳統特征,在裝飾與陳設中融古今中西為一體。
(2)文化背景對SPA會所空間氣質的影響。伴隨經濟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也更多的承受著快節奏生活方式給身體和精神帶來的副作用。在城市鋼筋水泥的森林中,找到冥想的世界,遠離塵囂真正的感覺不是逃離,而是內心的安定。業主期望以東方養生為主題,營造休閑、健康、親近自然的都市SPA會所空間。SPA館的環境及氛圍,需要靜謐和神秘,完全將城市的擁擠和污染隔離開來,讓顧客充分享受舒適與寧靜的氛圍。這就與中國傳統文化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產生了共鳴。將人文因素與商業因素完美統一就需要我們在設計實踐中如何將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風格與文化的結合,從而達到室內設計的繼續和深化,創造出理想的文化氛圍和使人震撼、愉悅的空間氛圍。
2傳統文化元素的提煉
將一種傳統文化元素簡化,取某些現代風尚注入,的確可以兼顧創作與現實、傳統與現代的平衡,這也是“復古”二字可以在設計界歷久不衰的關鍵之一。最重要的是任何設計都應該事先深入文化內涵的層面,摒棄對傳統文化元素膚淺表象的濫用與仿制。傳統文化元素的提煉,指的是古典傳統元素(徽州木雕等)重新運用到室內空間設計上,但并不是復制它的特色或本質,相反應該是以拆分、解構、易位等方式來做全然不同的處理,讓人產生一種意外的差異感或趣味性。
“水能量男士SPA養生館”室內設計是把具有傳統風格的神韻又富有現代設計的創新結合的較合理的項目,在此工程的設計和實踐過程中,我們將徽州木雕中的窗格、木雕、垂花、雀替、掛落、等運用發展、延伸的形式進行概括和提煉,以把握物象的本質特征。對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進行了藝術形象的重構,對傳統造型中的造型元素提煉加工,對具象的元素處理,升華為抽象的符號。運用了徽州建筑青磚、窗格等元素,經過提煉與創新,使得整個設計看上去大氣、通透,耐人尋味,充滿了濃郁的中式韻味;在空間規劃上,借鑒了中式庭院的感覺,將傳統的生活方式融入其中,讓人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及歸屬感;材質上,室外入口大門經過古文“水”演變而來的LOGO紋樣雕刻,煥發了新的生機,室內隔斷則大量運用木材,石材,與窗格母題相呼應;陳設上,仍是運用改良創新了的現代中式家具,如白色的明代官帽椅、古香古色的吊燈、精致兩米多高的鳥籠等,從每一個細節上提升設計的品味。配合陳設所選用的各種粗紋陶罐、麻料布,營造具有現代東方神韻的氛圍空間。
參考文獻:
[1] 王焱.淺析室內設計中的中國傳統元素[J].中國科技縱橫,2010:4143.
[2] 李海霞.淺析中國特色的美學“情感”[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0.
[3] 沈福煦,沈鴻明.中國建筑裝飾藝術文化源流[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4] 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21.
[5] 祝愛平.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室內設計[D].南京林業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