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彥
【摘 要】采訪技巧是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經常運用的技巧和訪問藝術,它是記者獲取新聞素材,了解事實真相的重要方法。記者采訪前要做足準備工作;采訪時應注意提問技巧、要善于觀察和傾聽;通過周邊采訪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關鍵詞】電視新聞 采訪 技巧
筆者踏上電視新聞記者這一工作崗位已8個多年頭,對電視新聞采訪的方法和技巧也有些認識。探討電視新聞采訪技巧,或可找出電視新聞采訪中的一些共性的東西,以進一步指導采訪工作。
一、做好采訪前的準備
日常采訪中,記者會遇到不同的人群,他們的個性不同,所以面對他們,記者就必須要“對癥下藥”,從采訪對象的嘴中“套”出我們需要的信息。在提問前,記者必須了解事件和采訪對象的背景,為采訪做好準備。一般來說,先與采訪對象聊天、談心,緩和現場氣氛,將距離拉近,消除被采訪對象的心理戒備,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同時,記者提的問題也要符合對方的學識范圍,要用較通俗的語言表達出意思,盡量避免一些專業性太強的詞匯,造成冷場。
二、注意提問技巧,善于觀察和傾聽
1、提問技巧
提問是新聞采訪的核心,也是記者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由于在采訪中碰到的采訪對象性格各異,因此提問的方式要根據采訪對象的不同而改變。對于比較外向、健談的采訪對象,記者可以開門見山,直接引入主題,而在談話過程中,如果采訪對象偏離主題,記者可以通過引導,或者話題轉移來引導被采訪者回到正題。
而對于性格比較內向,不愿意與記者交談或比較拘束的采訪對象,記者最好先和他耐心的攀談,消除他的戒備,漸漸把話題引導正題上來。例如:一次我們去采訪春節過后的保姆市場,職介所里,雖然有不少保姆正在報名,但是沒有一個愿意接受采訪,她們或許不好意思出現在電視上,看到攝像機就躲。這時候我們并沒有急于用攝像機對準她們拍攝,而是和她們閑聊起來,問她們老家在哪里?家里什么情況?春節在哪里過的?怎么會想到一過完年就來求職?通過閑聊拉近了和她們的距離,然后再把我們的采訪意圖告訴她們,很快消除了她們的戒備,最后,不但拍攝到了她們求職的鏡頭,還順利的采訪到了她們。
此外,記者還可以通過開放式提問、閉合式提問的方式來獲取信息。開放式提問時,提出的問題不可以太籠統,不著邊際。閉合式提問時,不能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于被采訪者,不可以提出讓人無法回答的問題;可以從事情的反面提問,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于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或者是對方不能直接回答的問題,可以從側面提問,旁敲側擊,讓觀眾側面去了解事件。
2、善于觀察和傾聽
意大利著名女記者法拉奇說:“現場觀察是我采訪的第一步,察言觀色,察行觀態。我選擇新聞這個職業正是因為任何其他職業都無法使你在事件發生的當時就寫出以后的歷史,而你本人就是見證者。”可見記者的觀察的重要性。在采訪現場,記者用眼睛認真觀察,可以獲得更為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捕捉到生動的細節,加深對采訪對象的理解,讓報道更實在,有現場感。
與此同時,在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攝像在拍攝采訪對象時也是記者最好的觀察時機。記者可以通過觀察自然背景和采訪對象周圍的環境來獲取更為直觀的信息。
多年的采訪經驗告訴我們,記者的說只是采訪的一部分,善于傾聽更為重要,善于傾聽的記者往往更有收獲,也更容易與采訪對象溝通。一些重要的信息,說不定就在與采訪對象溝通中得知,有用的新聞線索,會因為有心傾聽而被發掘。記者不但要全神貫注的傾聽,還應該在與采訪對象的交流中注意傾聽,通過提問和要求補充說明來鼓勵對方把話說下去。
作為電視新聞記者,還要在采訪中充分利用話筒,有選擇性地將記者認為有用的對話作為同期聲記錄下來。有時候,與采訪對象之間的對話要比記者的語言描繪更有說服力,這就需要記者在傾聽的過程中抓住關鍵時刻錄下同期聲。
三、采訪的基本要求
1、采訪要有針對性
語言是人類的第二外表,人們從個人的語言中能分辨出其性格、文化涵養、興趣愛好等特征。電視采訪以直接的畫面作用于觀眾,對記者的語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所以記者的采訪、提問也應根據不同的人提不同的問題。例如采訪建筑工人, 千萬別刻意的把他叫到某個地方, 而是要到他的工作場所,在工地上和他聊天。感受采訪對象的生活,成為朋友,你才能得到需要的東西。反過來說,要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采訪對象,或根據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問法。一般來說,問全局性的問題就找負責這方面的領導或工作人員;而要問點上的情況就找基層普通干部、群眾,尋求知識性的事情就找專家學者。
2、尊重采訪對象
新聞采訪以人為本,在現場同人打交道, 這就需要記者掌握采訪的語言技巧,要以提問交談的方法, 在幾十分鐘內得到通常花幾個小時才能得到的東西,要讓對方說實話,很大程度取決記者對采訪對象的態度,因為這不僅影響采訪效果,而且也將影響到采訪對象對記者所代表的媒體的看法。因此,記者在采訪時,一定要注意禮貌,尊重對方。
現在,人們的素質普遍有很大的提高,對媒體不再像以前那樣的有種敬畏感,也懂得在媒體中如何發表自己的想法。這對記者而言既有利,但同時也要求記者更加重視現代人們交往時遵循的禮節禮貌。
3、營造良好的采訪氣氛
在短時間內與采訪對象“一見如故”,傾心相談。這就要求記者有一種能夠消除陌生感,讓對方很快熟悉自己,適應自己,達到一種和諧的提問氣氛的本領。
營造和諧的氣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種“媒介”,筆者工作的地方是上海寶山,寶山地屬郊區,有很多講本地話的居民,所以在采訪中遇到的是本地人,最好拉近距離的方法就是能講一口本地話。特別是對一些年紀較大的人,他們的普通話一般不是太好,記者用普通話提問時,他們回答起來就不會那么流利。而如果用本地話提問,與他們的對話肯定就會順暢很多,記者也容易從他們的回答中得到信息。
總的來說,采訪是人與人交流的過程,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再多的技巧也比不上新聞工作者自身的真誠與熱情。面對采訪者,只有記者本身抱有真誠的態度,才能感染對方,成功完成采訪。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