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軍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如何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近年來,沙洋縣科技局在省、市科技部門的指導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方針,在實踐中探索,在創新中前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工作方式,拓展服務渠道,在推進項目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向創新驅動轉型等方面有了新突破,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實施技術創新工程,推進全縣工業化進程
技術創新是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重要前提。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立足實際,沙洋科技局找準工作重心,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深入廠礦企業,廣泛開展調研,摸清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和涉農企業生產、經營和技術開發等情況,協助解決企業生產技術難題,建立全縣科技項目儲備庫。通過調研,充分了解掌握各個企業生產和技術創新現狀,并形成較為詳實的調研材料和科技項目資料,供決策參考和科技項目申報、實施之用。
——引導企業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企業的科一是指導企業設立技術開發中心,成立專項技改工作專班、技術攻關組、項目研發部等機構,形成技術開發立體網絡。二是繼續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技術中心,加速形成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運行機制。三是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大力引進技術人才,充實科技人才隊伍。
——扶持和鼓勵民營科技企業和農業產生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大力培育新興主導產業。突出抓好農副產品深加工、棉紡、玻璃、水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應用。通過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健康發展,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區域特色顯著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優化服務,為科技與經濟同步發展助推
一是在科技項目的培育、申報和實施上狠下功夫。科技局組織全縣有科研課題、有研發興趣、有經濟實力的工商企業及事業單位,申報以應用型項目為主、研究型項目為輔,具有創新性、針對性、適用性、高回報率的科研項目。
二是健全科技服務網絡。支持縣、鎮、村各級科協、學會組織建設,優化對民辦科技實體、各種科普協會、科技中介組織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發揮科技管理部門“橋梁紐帶”作用,大興科研生產聯合體。加強與高校院所產學研結合,大力引進一批適合在沙洋縣發展的高新技術科研成果,將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并聘請專家、教授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
四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制度,鼓勵科技人員進入經濟主戰場施展才干。制定引進、培養、選拔優秀人才的系列優惠政策,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人才競爭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為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培養和留住一批優秀人才,鼓勵他們開展科技創業和有償服務等活動。同時,開展《專利法》和專利申請等知識宣傳,聯合工商、技術監督等部門開展專利打假活動,并為企業和發明人提供專利咨詢和申報服務,協助企業、發明人、著作權人搞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搭設平臺,營造良好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一是科技普及,全面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普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防震減災法》等法律法規實施周年紀念日,進行科技普及宣傳。
二是強化責任,提升科技自身能力建設。牢固樹立服務為本的理念,強化科技隊伍的宗旨意識、公仆意識、服務意識,著力打造學習型機關,構建和諧型機關。以人為本,深入學習宣傳新的《科技進步法》,不斷創新科技工作方式、方法,加強主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向的研究,提高科技管理的水平。科技局先后選送干部職工赴省信息院、省知識產權局組織的培訓,逐步形成了一支能干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工作隊伍。科技干部學理論,學專業,能夠科學分析科技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準確把握縣級科技工作的新任務和新要求。
三是放大空間,服務開發區和重點骨干企業。沙洋經濟開發區是全縣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沙洋科技部門發揮職能作用,首先以項目為依托,加大對開發區和重點企業科技扶持力度,逐步壯大開發區的重點產業。即以天一藥業為代表的醫藥化工產業;以秦江人造板為代表的木材深加工產業;以萬特銅鋁業為代表的新工藝加工產業。對已入駐開發區項目,從經濟上給予支持,解決企業發展資金緊缺問題,并幫助解決發展中技術難題,在政策上給企業發展實行捆綁。其次,以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同時加大對沙洋開發區的宣傳,讓更多技術含量高、有利于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有發展前景的科技項目進區發展。
(作者系湖北省沙洋縣科技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