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娣 杜俊良 張曄
摘 要: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計算機已經成為拓展人類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在多年的教學中一些缺點、問題也顯現出來,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對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時對教學方法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非計算機專業 計算機基礎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176-01
21世紀是信息化高度集中的時代,計算機迅猛發展,已經深入到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這就更要求現代大學生要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從而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技術緊密結合,應用于自己工作的領域,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特別是廣大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基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社會人們應用計算機的水平和掌握信息化技術的程度,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備受各方面的關注,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起點差異大、基礎參差不齊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是面向全區及部分省市招生,而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教育水平差異很在,城鄉差距也很大,許多來自城市的學生在中學時已經學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有的甚至在小學就已經接觸過計算機了。這些同學在進入大學時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水平,而那些來自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的學生,進大學之前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沒有計算機知識,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這樣就給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帶來難度,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學生在上課時感覺老師講的東西太簡單,而水平較低的學生卻感覺很深奧。
1.2 教學方式陳舊
雖然現在計算機基礎大多在多媒體教室上課,采用大屏幕投影,教師講解配合演示的方法,比較直觀的展現所教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仍是“滿堂灌”的形式,教學仍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的學習,即使聽懂了也很容易忘記,等到上機實踐時,學生還是不會,老師不得不再講一次,甚至多次,這無疑是增大了教師的工作量,降低了教學效率。
1.3 教學目標待于改變
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求還是通過全國計算機一級考試。很多教師總是重復一樣的內容來講,每個學期講的內容沒什么變化,教師出現“教學疲憊”現象。學生帶著應付考試的目的被動學習,也會覺得枯燥乏味、沒意思。
2 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需要改革
2.1 改進教學計劃
計算機軟硬件不斷的更新換代,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的教學計劃應以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技術為中心,調整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
教學應根據本專業培養目標加強操作技能,使理論和上機實踐有機結合,加強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操作、使用和維護,與社會結軌,以便更好的就業。
2.2 改進教學模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采用實例教學,給學生一個較實際的切入點,通過不斷的修改、擴充、完善問題,讓學生參與,在整個教學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擴展問題、再解決問題、在一個螺旋式滾動向前的過程中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的目的。
在教學的過程中盡量要多設計一些“懸念”,多提問,增加互動學習,同時要注意知識的連貫性,在復習以前知識的同時導入新的知識,把抽象的知識實踐化,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
不定期的舉辦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術大賽,對優秀學生給予獎勵,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3 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要少而精地將要點和基礎知識講授清楚,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更多的具體內容讓學生自學,多給學生思考時間,盡量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提問題,活躍課堂氣氛,加強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教學要摒棄傳統的多媒體講授、機房實踐分開的教學方式。直接在機房現場實時教學與實踐。摒棄傳統的灌輸知識方式,采用任務教學法,將每次課都安排成一次任務,在上課前將本次任務的要求給學生交代清楚,讓學生自主發揮,自己動手、動腦實踐積極地完成任務。作為計算機基礎教師,應該在工作中采取開放式教學法,努力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的方法講授計算機理論知識,加強對計算機操作技能的輔導。計算機基礎課程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上機操作,而且學生對于操作性的內容一般比較感興趣,主動性較強。教師利用多媒體講解時注意將知識點與任務結合起來,啟發學生加深對任務的認識,以任務為驅動,增強主動性與能動性。任務完成后,由學生在講臺上演示、講解自己的作品,這樣,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2.4 改進考核方法
考核是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和監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和保證。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考核方式都是任課老師出題,教什么考什么,甚至還有一些高職院校延續紙質的考核形式,這樣的情況只能導致教師沒有求變、求新的主動,學生沒有掌握計算機技能的壓力。可以通過提高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讓學生明白應該重視平時成績,比如依照每次任務完成的程度給出成績,并把這成績計入最后的總成績。這種考核方法非常有助于學生踏實的掌握所學知識,而不是期末考試時突擊復習,考完就忘。一個好的考核方法對于學習一門課程至關重要。
計算機教學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要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技能,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崔婭萍.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J].科技資訊,2010(27):210,212.
[2] 趙力.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現狀與分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0(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