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林


借用時下流行邏輯和話語,電信用戶的夢想是美麗電信。管道智能、帶寬高、速率快、資費低、安全順暢、開放競爭、保障有力是美麗電信的題中應有之義。美麗電信是公眾對電信運營商的期望,那么努力奮斗達成以上目標,滿足公眾的期待是中國電信運營商的目標和使命。美麗電信的內涵便是電信運營商的價值導向。
再提“寬帶中國”戰略
中國的固網和移動網絡全部掌握在電信運營商手中,管道網絡是整個信息產業的信息基礎設施,是命脈,因此運營商的第一要務是經營好管道。這直接關系到中國的信息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然而當前中國的網絡建設滯后,網絡能力嚴重不足,公眾對帶寬窄、速率低、資費高頗有怨言。基礎決定上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強大的寬帶基礎設施,競爭力無從談起。中國企業的基本面貌是國強民弱,而中國的民營互聯網企業是為數不多的不僅具有中國競爭力,而且還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根據互聯網長線分析公司KPCB的報告,當今全球互聯網25強企業中,美國占14家,中國占6家,其他各國總共只有5家。互聯網業是未來的黃金產業,中國是有希望的,不能在寬帶上掉鏈子。《互聯網周刊》主編姜奇平先生認為:“現在雙方力量對比為7:3,過5年我預測是8:5,雙方緩慢接近,再往后中國將出現超越美國的跡象。”這種愿景振奮人心,也是可以實現的,但前提是中國的寬帶實力要提升上去。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112個國家和經濟體都制定了寬帶化發展規劃或出臺了有關政策,有數千億美元的政府資金投入到光纖寬帶網絡。反觀中國,國家寬帶戰略卻一直千呼萬喚出不來,沒有把寬帶發展提高到現代化建設全局戰略高度看待,指導思想不夠明確,缺乏明朗的國家戰略目標和措施。網絡建設缺乏統籌規劃,國家引導和服務機制尚未建立。認識不足,不夠重視,自然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2008年在中國為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元投資中沒有安排對信息基礎設施的內容,錢都投到“鐵公雞”上了。其實對信息基礎設施的投入見效快、收益高,應將其提到與其他基礎設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地位看待。中國目前的寬帶現狀是速度慢、費用高、互通弱、普及低。來自權威CDN服務提供商Akamai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互聯網接入速率為1.4Mbit,國際排名降到了第90位。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寬帶用戶調查》中指出,中國大陸固定寬帶用戶上網1M帶寬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3美元,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中國寬帶的普及率雖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
除了不重視、缺戰略、少支持的因素外,運營商對寬帶的壟斷也是導致中國寬帶競爭力不足的原因。中國的寬帶網絡基本上掌握在中電信、中聯通和中移動3大運營商手中,而3家的網絡并沒有充分地實現互連互通,運營商出于經濟上的考量,沒有站在國家和公眾的立場,對其他運營商的流量進入采取了限制措施,人為地制造了帶寬瓶頸。寬帶運營商之間的不合理的網間結算機制也是寬帶費高企不下的推手之一,如在中移動與中電信之間的網絡網間結算上,無論流量的流向如何,中移動都得向中電信繳納網間結算費用。曾被發改委發起寬帶壟斷調查的中電信利用寬帶壟斷地位,實行歧視性區別定價,不僅拖慢了寬帶的普及加重了社會負擔,也延緩了中國互聯網信息產業的發展。人人生活在大環境中,受其約束,而大環境又是每個人參與營造的,運營商若只是想做網絡管道,倒是影響不大,但是運營商也在發展自己的互聯網業務,其自身的業務發展必然也會受累于其親手造成的業務環境,百轉千回,害人終害己。
提升寬帶競爭力,國家要盡快制定、出臺寬帶中國戰略,明確寬帶發展的戰略目標。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方向和資源分配,要同樣重視寬帶基礎設施,要拿出同美國同樣大的力度來,圈占寬帶基礎設施。加大寬帶投入和產出,構筑21世紀中國發展的網絡空間和競爭優勢。與此同時,要理直氣壯地把反壟斷當作寬帶發展的戰略關鍵,從國家全局利益著想,反壟斷、改革甚至革命才是使寬帶戰略效益最大化之路。為此,運營商要做到網絡中立、公平競爭、平等對待。要實現網業分離,這是保證網絡中立的途徑,要解決寬帶基礎業務與增值業務的市場結構問題。如果基礎業務(骨干網)保持自然壟斷,則要提供使增值業務完全競爭的條件,這是通過內部改革的方式實現目標。如果網業分離不能實現,則有進一步打破骨干網壟斷的必要,推進電信革命。
電信革命
電信業的改革是一直被關注研究也一直在做的事情,迄今為止中國已經進行了4次電信改革,歷次改革的初衷都是引入競爭、健全結構、提升實力,但目前電信業仍舊面臨著諸多難題,電信革命迫在眉睫。以前的改革都是重組,在排列組合,是物理變化,許多體制性的問題無法解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產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運營商不再是產業鏈上的核心,運營商自身的發展遭遇危機,而代表產業發展方向的互聯網企業也受制于運營商的抗爭,被束縛了手腳,甩不開膀子,沒有達到發展的最佳狀態。從國家、民眾利益的宏觀角度考慮,運營商、互聯網企業遇到的壁壘必須消除。而電信革命不失為一條好的路徑,雖然很艱難。革命不同于改革,不是修修補補,而是化學變化,要產生新物質。運營商成為管道已不可避免,與其自己的互聯網業務發展不起來還要牽絆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倒不如就讓運營商專心做好智能管道,將運營商的業務出售給互聯網公司去運作,完全轉型為管道網絡服務提供商,成為公共企業,保障基本的通信權利、通信自由和安全。當然運營商的語音業務、短信、彩信業務還需要繼續運營一段時間,畢竟還有很多不上網使用OTT業務的人需要,目前運營商的上述業務對互聯網企業的OTT業務有著安全、穩定、可靠的比較優勢,還會有一段時間的收入期,但最終還是做專業的管道網絡服務提供商。
電信社會責任
三網融合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必須順應。原電信網作為純粹電信管道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并且雖然還有電信業務通過其上,但主要還是以互聯網的內容為主。未來的一切網絡都將是移動的,移動電信網將轉向移動互聯網。現在的產業格局是互聯網企業占據核心,運營商應顧大局、隨趨勢,站在未來的角度看現在,全力做好管道,支持互聯網的發展。當然所有使用運營商網絡者也必須要讓運營商獲得合理的管道利潤。
此外,由于歷史設計和歷史運作的原因,運營商還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要保障社會的基本通信權利,滿足民眾的基本通信需求。要保證用戶的信息安全。即便是在管道運營上,也有必要引入競爭。最終純粹的電信運營商將不復存在,而是變革為承擔一定社會責任的管道運營商,也許不情愿,但這是大勢。這是公眾的大電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