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沁知
“好習慣,一生緣。改陋習,我當先。”這是我校“養成教育三字歌”里的一句話,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它告訴我們: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就會一生受益。雖然我知道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但還是避免不了一些陋習的存在。為此,我很是苦惱。怎么,你不相信?那你不妨與我一起走進下面兩個場景去體驗一下陋習給學習和生活帶來的不利之處吧。
場景一
一個政治晚自習,老師臨時有事,剛轉身走出了教室,全班立刻炸開了鍋,大多數人都忙著做自己的事情,只是沒有一個人在看書。我見他們大都在說話,我也放下手中的課本加入了他們。一會兒和同桌說說話,一會兒拿出一支筆,專注地玩起來。
離下課還有十分鐘時,老師從外面回來了,可手里卻多了一堆潔白的卷子,說是臨時測驗,讓我們做試卷。看著試卷上的題目,我心想:這不都是剛才老師讓我們讀的嗎?可我光顧著玩,一點書也沒讀,這可怎么辦啊!沒辦法,我只好硬著頭皮做起來。
場景二
早上吃過早飯,和朋友一起去商店里買東西吃,走出商店的門口,我順手就把塑料袋扔在地面上。在教室里,我總是習慣性地拿出衛生紙擦桌子,然后順手就丟在地上。教室后面有一個垃圾筐,每天喝完牛奶的時候,我也總是往那個筐子一扔,卻不管它扔進了沒有。
這些場景,你們可以經常在我身上看到,你也可以在其他人身上看到。
但從今年以來,學校開展了“養成教育”的活動,讓我感觸頗深,于是,我針對自己身上的陋習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進行改正。
措施一
期中考試以后,語文老師結合部分成績下降的同學的試卷進行分析,總結了我們班十條學習習慣的養成條例。我每天用心閱讀這些條例,做到上課專心聽講,不開小差,不做小動作,用心思考,努力管住自己。
其實,用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難,只要你嚴于律己,并能時刻提醒自己,那么,自我控制也并不是不能實現的。
措施二
我們為什么能忍受環境的臟亂差?我們為什么習慣了環境的臟亂差?那是因為我們在平時就沒有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因此,我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不隨手亂扔一張紙,養成把垃圾放進垃圾箱的好習慣,哪怕是一個小紙團或是一片小紙屑。
改掉了學習和生活中的那些陋習,好習慣就會在我身邊時時陪伴。同學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將你身上的陋習改掉。做一個有良好習慣的中學生!
特色點評
這篇文章采用情景展現的方法,形式新穎,具體描寫了陋習的具體表現。針對這些陋習作者采取了具體的措施,把這些陋習一一改掉,鮮明地突出了要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拾階而上
1.文章對于情景的設置過于簡單。如果能在寫作中恰當地運用一些修辭表達技巧,文章所要說明的道理才會更加深入人心。
2.文中多次提到“養成教育”這個名詞,那么,什么才算是真正的“養成教育”呢?文中并沒有點出來,如果能詳細解釋一下這個詞語的話,收到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指導并置評:聞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