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嶺
近來屢被問及:“兒子出生,你有何變化?”
想了想,說:“我對這個世界的愛憂成倍增加。”愛,是內心對生活的肯定,也是本能。憂,是因為這個時代,這個不完美的現實,這群不稱職的父輩,為新生命埋伏了許多敵人,設置了無數險境和障礙,而嬰兒卻蒙在鼓里。對他們來說,只是滿心歡喜地跑來,并無時空和身份意識,其嘴角的微笑,來自十個月的胎兒夢,來自母親的子宮和溫柔鄉(xiāng),那兒沒有門第、貧富、糾結與沖突,只有甘露、溫泉、肌膚和兒歌,那是完美的大自然母腹,是最柔軟的烏托邦。
嬰兒的特征,即“小”和“新”,這讓他有了神圣和無辜的氣質,讓人會有一種甜蜜的沉重和責任感。自從把兒子抱回家,室內空氣就變了,多了股梔子花的香味,這芬芳來自田野,來自陽光、牛羊、乳汁和無邊無際的愛。
想起林徽因那首給新生兒的詩:“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博客上,有網友留言:“你博客頭像上的娃娃照片和我家娃娃特像!”我回復:“嬰兒都非常像,我覺得,嬰兒是天下人共同的孩子……”是的,生命在很小的時候,都非常像,他故意讓你分不清誰是誰家的,這很好,如此,孩子能輕易繳獲天下人的愛憐。自從兒子降生,我看每個幼小生命的目光都一樣,心里的柔軟都一樣。看嬰兒的眼睛——那汪從未滑過陰影的眸水,會增添你奮斗的沖動和正義感,你會陡然覺得自己像一棵樹,高大而正直,身披霞光。
兒童節(jié)時,有媒體邀我寫句祝福,給初來乍到的小人兒。其實,我對兒子沒啥說的,我想到的是自己的同類——為人父母者。
在家庭單元內,在一對成人和親子之間,愛,顯得崇高而結實。每個人都愛懷里的幼小生命,孜孜以求他的前途和未來設計,皆甘愿舍己哺子、以自己的虧損來滋補孩子。但若換個角度,跳出血緣和家族,論及所有父母和所有孩子、一代人和下代人之間的關系時,荒謬即來了,這群父輩竟是最自私、冷漠、貪婪和不可理喻的。睜眼看看吧,他們決心把一個怎樣的世界交付后代呢?瘋狂地采掘、排泄、揮霍、毀壞、透支,江河、土壤、森林、礦產、能源、海洋乃至大氣……除了億萬噸垃圾,他們可曾想給后代留下什么?資源越有限,競爭越殘酷,也許將來,連新鮮空氣都要像牛奶一樣裝進袋子里了,誰有錢誰就多吸幾口。難道我們今天對孩子的期許,對其學業(yè)和智力的督促,就是指望在未來的生存大戰(zhàn)中自家孩子能優(yōu)先享受那袋空氣嗎?
在那段祝詞中,我寫道:天下父母,能給孩子的大愛是什么?不是房產、門第、存折、股權、綠卡,是尚能提取的藍天、凈水、江河、森林、礦產之大自然庫存和祖宗家底!是一個被健康的規(guī)則、契約、道德、秩序扶正的時代!否則,你能保證他接手的房子不被強拆嗎?你能保證他繼承的錢袋不被稅費、通脹、惡市、騙子和權勢洗劫一空嗎?你以為他躲得過貧困即能躲過毒大米、毒豆芽、毒牛奶、毒空氣嗎?你能保證他不被戶籍、入學、就業(yè)、種種潛規(guī)則拖累甚至得抑郁癥嗎?是時候了,我們要換一種大視野和大邏輯,用“家園”替代“家庭”,用“家國”替代“家族”,讓愛在天下父母和天下孩子之間重新鋪開。
天下的父母,應以大愛的名義、決心、共識和緊迫感,為天下孩子盡一項集體義務,即:締造一個公正、自由、安全有序的時代,一個溫美、平和、良性循環(huán)的社會!憑此承諾,我們才配做父母,才是懷揣真愛的父母,才是光榮的一代父輩。有些任務應在這代人身上完成,否則在未來人眼里,我們將不是讓人尊敬的老人,我們將配不上歲月的愛戴。
只有擔責的一代父輩,才能分娩出下一梯隊的美好人生,我們對子孫的祝福才不會成為謊言。天下父母,請走出自家門戶,來到高高的山頂之上,把許愿和承諾——拋向天下孩子吧,而我們的親生兒女,即在其中。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