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精美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思想的轉變,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以管教,致使班主任工作越來越難以勝任,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另一方面,在應試教育的號角聲中,班主任的觀念可能還未徹底轉變,唯以分數論英雄的做法還客觀存在。班主任所關注的只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心系的只是班級的升學率,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品格發展,淡忘了孩子的內心需求和本真愿望。在班主任這種功利而畸形的教育方式下,成績差的學生只能課上呼呼大睡,課下尋求刺激,追逐浪漫。這樣班主任會想當然的認為這些學生有頭腦沒有靈魂,有教育沒有教養,班級經營工作陷入了“僵局”。
幾千年來,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直在影響著我們,他在《詩經·陽貨》中提出詩歌的作用“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這些透徹精辟的見解,對今天處于“僵局”的班級經營者——班主任卻有著不可小視的啟迪作用。
一、“興”——讓學生熱愛社會和生活
“興”,即激發人的精神之興奮,使人獲得一種美的享受??装矅椤耙┻B類”,就是通過個別的形象的譬喻同普遍性的道理融為一體,并通過直觀聯想訴之于個體的社會性情感,作用于人的個性和心理。這雖然強調的是詩歌的作用,但是對班級經營和教育學生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強調啟發誘導的作用,反對赤裸裸的說教,主張和道理都包含在“引”之“譬”中,高度重視個體人格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感發人的心靈,使人樂于行仁為善。簡言之,就是通過生動的教育和感化,讓學生產生愛。“曉莊是從愛里產生出來的,沒有愛便沒有曉莊?!薄靶奚韨惱硪活惖膶W問,最應注意的在于實行。”這些既舊又新的教育思想無不啟示我們:要用實際行為和人格去感化學生,要注重師生接近,注重以人教人,摒棄過去不打不成才,嚴師出高徒的陳舊思想,堅決杜絕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班級經營若早如此,可能不會上演老人被卷車輪下危在旦夕,而圍觀者只顧拍照發微博那一幕讓人心寒的場面,更不會出現那些尋釁滋事、報復社會的慘劇,因為教育管理中的“興”之本質就是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社會。
二、“觀”——讓學生了解社會和生活
所謂“觀”,即能看到社會政治和道德風尚狀況,從中觀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風俗的盛衰。簡言之,就是了解社會和生活。在當前高考制度下,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兩耳不聞窗外事,生活范圍狹窄,自私自利思想比較嚴重。作為班主任,不僅僅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成人和健康成長,應教育學生學會了解生活,了解社會。給筆者印象較深的,那就是魏書生老師帶領學生《春到雙臺河》《開荒種地》《尋找春天的蹤跡》等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魏老師深深體會到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活用了孔子的“觀”,讓學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的艱辛和大自然的神奇??墒?,在過度強調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當今,很少有班主任愿意將學生集體帶出校門,深入生活和社會,學生的生活成了名副其實的兩點一線,整天接觸的是除了書本還是書本,沒有了解生活的媒介,缺少了解世界的窗口。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指出,目前的學生在宏觀問題、重大問題上缺乏思考和訓練,他建議學生在學習中應接觸社會,以引領社會進步為己任,這樣才能學以致用服務社會。所以班主任應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和國家的未來,一定要淡化分數,給學生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讀書看報的時間,讓他們了解生活,認識社會。何炳章先生認為:“在學生的識字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應不失時機,讓他養成正餐式(經典性)閱讀為主的習慣,這恰恰是學校教育對孩子終生負責的又一重要表現?!?/p>
三、“群”——讓學生融入社會和生活
所謂“群”,孔安國注為“群居相切磋”,朱熹注為“和而不流”。也就是說,作為社會中的“人”,一定要合群,要適應他人和社會各種因素所形成的各類環境。在孔子看來,真正的“群”應當建立在人們互愛互助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要增進互信和情感交流,加強團結。在學校中,每個學生都是班集體中的一員,他們可以在成績上有優劣之分,但不允許他們在人格和性格的發展上有所缺憾,無論他們是富貴還是貧賤,是健康還是殘疾,是聰明還是愚鈍。學生的人格和性格將決定著他們的未來,尤其對于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班主任應巧妙的通過各種教育活動讓他們融入集體,為以后融入社會奠定基礎,因為無論學生的現在和未來,他們都必須生活在與他人和社會密切交織的關系中,他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一個實實在在的“群”中,或者說生活在集體生活之中。集體生活可以逐漸培養一個人的集體精神,這是克服個人主義、英雄主義及悲觀懦性思想的有效藥劑。集體生活愈豐富,文化教育愈充實。
四、“怨”——讓學生批判社會和生活
“怨”則強調人的道德情感具有純潔性、崇高性,即具有懲惡揚善之志,辨偽求真之心,勇于干預現實、挑戰權威,有批判意識,敢于向既定理論、觀點提出質疑。哥白尼在批判的基礎上建立了“日心說”,伽利略在批判的基礎上建立了“自由落體定律”。可以說,沒有批判就沒有創新,沒有批判就沒有進步。這種批判意識,不僅指敢于對科學知識的正確性存在質疑,更指在“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敢于對一些丑陋的社會現象進行批判,引起更多人的思考。班主任在經營班級的實踐中,應讓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鼓勵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這是激發求知欲和培育創造性思維的一把鑰匙。在當前道德滑坡、自私自利等不良風氣盛行之下,班主任培養孩子的擔當意識、批判意識,讓他們懂得敢于揭露、勇于批判的教育方式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怨”的教育是對未來人能力的培養,它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遠遠高于單一的學科知識的傳授。
從這些層面上說,孔子的思想既是古典的也是現代的,甚至是未來的;既是單一的也是多向的。孔子的智慧是卓越的,我們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學生的直接管理者,要心系責任,著眼長遠,探索方法,古為今用,活用“興觀群怨”來教育好自己的學生,經營好自己的班級,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M].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
[2] 魏書生. 班主任工作漫談[M]. 漓江出版社,2008年4月第6版.
[3] 何炳章教育文選[M]. 上??萍冀逃霭嫔纾?004年12月第1版.
[4] 論語通譯[M]. 延邊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第3版.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