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濤 段海燕 黃燕
優質的教育源自于優秀的教師,教師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目前,國家大力發展農村教育,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新課標的實施力度,直接關系到農村教育的質量。根據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南昌市教育局積極貫徹教育部精神,從2001年秋季開始全市各鄉鎮所在地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經過十年的發展,目前南昌市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如何?農村小學的英語師資現狀如何?農村小學的教師隊伍能否滿足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否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這些正是我們要著力研究的問題。為了更好地了解江西省南昌市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及師資現狀,筆者采用多樣化方式對江西省南昌市農村小學進行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調查,基于調查結果分析南昌市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現狀,對提高該市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推動江西省農村小學英語教育的發展。
一、調查設計
1.調查工具
為順利開展本次調查,筆者設計出《南昌市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調查問卷》,問卷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基本情況(性別、年齡、教齡、職稱結構、專業結構、教學任務等);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情況,從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方面開展調查。
2.調查對象
南昌市的行政區劃包括四縣五區共47個鎮、33個鄉。南昌市的各個農村小學分布較為分散,為了確保調查對象的廣泛性、調查數據的真實性,筆者利用南昌市農村中小學緊缺學科(英語)教師培訓的機會,將參加2011年與2012年兩次暑期培訓的138名來自于南昌市不同地區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師作為本次研究的調查與訪談對象之一;筆者下到南昌縣幽蘭鎮竹林小學、新建縣樵舍小學、安義縣喬樂鄉喬樂小學、灣里區招賢鎮港下小學、進賢縣趙埠鄉三陽小學開展調查,將這些小學的部分行政人員與英語科任教師作為調查與訪談對象;筆者聯系現就職于南昌市各農村小學的歷屆畢業生,把他們工作所在地的小學英語教師作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共發放652份調查問卷,回收535份,回收率82.1%。調查涉及全市4縣5區,覆蓋了南昌市75%以上的農村地區,規模較大,涉及范圍較廣,調查數據具有真實性與可靠性。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師資隊伍基本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數量不足,并且教師的性別、年齡、教齡、職稱結構、專業結構、教學任務均存在不合理現象。從性別比例來看,在被調查的535名小學教師中,男性僅占9.7%,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女性成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主體。從年齡結構來看,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基本上是年輕教師,82%年齡未超過30歲,這是一支年輕的教師隊伍。從教齡來看,不足3年的有168人,占31.4%;教齡超過5年的有145人,占27.1%;從事英語教學年限不足3年的有394人,占73.6%。因學校開設英語課程的需要而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就上崗任教的非專業英語教師仍然占有相當的比例。從職稱結構來看,62%的英語教師具有小教二級職稱,29%的具有小教一級職稱。從專業結構來看,第一學歷為專科的為327人,占61.1%,中師畢業的為208人,占38.9%,其中245人為非英語專業畢業,占45.7%。535名教師中,有312人通過函授、自考等形式獲得本科文憑,占58.3%。整個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隊伍學歷層次偏低,專業化程度不高。從教學任務來看,教師的教學任務重,幾乎每個專職英語教師要承擔幾個年級乃至全校的英語教學任務,兼職英語教師除了承擔英語教學,還要擔任其他科目的教學工作,周課時量達到20節以上的占45.3%,周課時量低于16節的占14%,但必須兼任一些教學以外的行政事務。
2.教師專業素質情況
(1)專業態度
本文對于南昌市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態度現狀主要從師德和教育觀念兩方面展開調查。總體來說,絕大部分英語教師的思想狀況是積極的,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他們對教育工作非常熱愛、比較熱愛、有點熱愛、不熱愛的比例分別是36%、55%、9%和0%。在對學生的熱愛程度調查結果中顯示,92%的教師對學生都非常熱愛。通過訪談了解到:大部分英語教師都十分關愛自己的學生,能夠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諷刺、歧視學生,不提倡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86%的小學英語教師都贊成小學階段開始英語課程,但其中84%對于目前農村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實際情況表示不滿意,英語課得不到重視,英語課程周課時量太少,經常被語文或數學課挪用或占用,英語課程的開設流于形式。調查發現,85%的教師對學校的英語教學環境表示不太滿意,認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最大困境就是缺乏英語學習環境。
(2)專業知識
教師專業知識包括教育理論知識與學科專業知識。調查結果反映,系統學過小學教育學與心理學的教師只有32%,有一大半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對小學教育學與心理學只是了解一點,這將會嚴重阻礙教育的進步與發展,值得我們關注。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有過硬的英語專業知識。根據調查發現,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英語語言學、詞匯、語音、語法、聽力、閱讀、口語交際、英美文化、英語小教法等英語專業知識掌握情況都不盡如人意,每個被調查項目幾乎都有將近一半的被調查者選擇的是“一般”,選擇“好”的分別僅為5%、14%、7%、10%、7%、13%、7%、3%和13%,由此可知其英語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太樂觀。根據訪談了解到部分教師認為是由于自身的專業問題并且缺乏后期在職培訓機會,也有一部分教師認為由于缺乏英語學習與提高的環境,導致自己英語水平降低,對自身英語能力缺乏自信。
(3)專業能力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實施者,教師教學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根據調查發現:在課堂教學中絕大部分課時使用英語組織教學僅占到28%,仍有24%為大部分使用漢語組織教學;從上課時講與練的時間比例來看,62%的教師選擇講練適中,尤其是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講與練的時間比例為3:6;61%的教師在教學中注重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師教學技能的運用情況十分不理想,尤其是多媒體教學技術,根據進一步了解得知,很多農村小學只有一套多媒體教學設備,多用于公開課教學,教師一年難得用上一次;教師的基本功較差,50%以上的教師認為自己簡筆畫、普通話水平一般或較差。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差,科研意識不強,僅有23%的教師參加過校級以上的教改實驗或課題研究,沒有在市級以上專業刊物上發表過教學論文的占56%。聽課、評課是農村小學英語教研活動最主要的開展形式,47%的教師認為聽課、評課大部分流于形式,缺乏深度。
三、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策略
根據上述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南昌市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在專業素質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還有待于不斷提高。增強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保證,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整體專業化水平是一個關系到社會、學校、教師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協調。
1.確立學科專業地位
學科專業地位的確立對于學校分配有限的教育資源和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只有小學英語學科的專業地位得到確立,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才有努力的方向。目前農村小學普遍存在著英語教師轉崗、兼職現象,這充分反映出人們對小學英語學科專業性認識的不足。要使小學英語教師走上專業化的發展道路,我們首先必須確立英語的學科專業地位。很多孩子與家長、甚至是部分教師對英語學科的認識存在誤區,他們認為小學中語文與數學是主課,英語是一門副課,學好學壞無所謂,對英語毫不重視。如何轉變學生與家長的態度呢?首先農村小學應該認真貫徹教育部的精神,及時提高對英語學科的重視程度,在課時安排、評價方式等方面提供足夠的空間,擁有與語文、數學學科同等的專業地位,使英語學科不斷專業化;在福利待遇、進修培訓等各個方面給予英語教師適當的傾斜,幫助英語教師不斷成熟與發展。
2.豐富師資來源
師范院校初等英語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是南昌市農村小學英語師資的主要來源。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南昌市培養小學教師的主要基地。我們應該充分吸收與采納國外師資培養模式,建立多元型一體化的開放式教師培養模式,讓各類學校都可以參與到教師培養中來,極大豐富師資來源;鼓勵非師范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加入到教師隊伍中來,拓寬教師引進渠道;結合教師資格制度,通過招聘考試與面試全面吸收各類院校各類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到小學任教。
3.改革教師教育體制
教師教育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縱觀江西省目前的教師教育體制,無論是職前培養、入職教育,還是職后進修均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教育缺乏統一性與連貫性。如果要實現江西省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化,提高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就必須對現行的教師教育體制進行改革。
(1)調整職前培養體系
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該適應當前英語教育的發展趨勢和課改要求。根據教育部師范教育司頒布的《三年制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方案(試行)》,師范院校的課程設置要緊密結合當今小學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的特征,力求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英語教育專業(小學教育方向)開設的課程既要科學地安排文化知識課和教育理論課,又要注重教育實踐和科學實驗,重視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2)加強入職教育
小學英語教師的入職教育分為針對新任教師的入職教育和針對轉崗、兼職教師的轉崗培訓。從師范生到教師是一個巨大的角色轉變,新任教師缺少實踐經驗與時間歷練,常常會在實際工作中感到茫然、困惑,甚至是失落,對新任教師進行入職教育能有效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小學英語教學工作。轉崗、兼職英語教師是小學英語學科迅猛發展時期的特殊產物,對于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轉崗、兼職英語教師而言,轉崗培訓是他們快速提高學科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針對轉崗、兼職教師的崗前培訓應突出其英語專業知識的增長和專業能力的提高,應加強對轉崗培訓效果的評估,使培訓工作落到實處,杜絕敷衍應付現象。
(3)完善在職進修體系
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經過職前培養,已經基本具備從事小學英語教學的能力。進一步開展在職進修目的是為了使教師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更新自身的思維方式、知識結構、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能力,豐富教學手段,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我們可以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制定培訓的總目標、階段目標與具體目標,根據教師的入職時間、學歷水平設計分層次的培訓內容,并且建立專題演講模式、互動交流模式、課題研討模式、案例教學模式等多樣化的培訓模式,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需求,打破單純的面對面的培訓方式,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重視現代遠程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師培訓中的作用,改進培訓手段。培訓應采用多元化的培訓評價形式,對小學英語教師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4.加強城鄉教育互助
政府應該按照公平原則把公共教育經費和教育資源分配給每一所學校,打破城鄉差距,關注農村學校建設,建立城市與農村教師定期輪換制度,城市學校每年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師下到農村學校去支教,農村學校每年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師到城市學校去學習。政府與學校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鼓勵發達地區的學校與非發達地區的學校、城市的學校與農村的學校建立互助合作關系,開展公開課展示、專題研討、學生交流等活動,形成城鄉之間資源共享和交流的長效機制。
5.完善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合格證制度
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合格證制度是確保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具備專業素質的基本保證。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在對教師的選拔與考核上要嚴格把好教師質量關,只有取得英語教師資格證書的大專以上學歷的畢業生才可參加小學英語教師應聘。對新上崗的英語教師進行嚴格的專業素質考核,成績合格者頒發合格證書;成績不合格的教師限期參加培訓,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直至考核合格;對那些確實不能勝任英語教學的教師要調離教學崗位。
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問題不是短期能解決的,而要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村教育質量,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問題就必須得到重視。只有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關注農村教育,關注農村教師素質,切實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隊伍建設,農村小學英語教育才能真正得到發展,農村的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新課程才會得以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吳麗芳.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高中英語教師素質調查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07.
[3] 教育部師范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李伯玲.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改革措施.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4).
[5] 紀國和,黃榮.新課標校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素養.現代教育科學,2005(3).
[6] 馬之成.城鄉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差異研究.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8(3).
[7] 林海.浙江小學英語教師素質調查.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5(3).
(責任編輯 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