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進行,農村生產力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農民的生活方式有所改變,農民對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分析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并以此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農村文化建設;有效措施
近年來,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很大程度的進展,但文化建設方面的發展卻有所緩慢。因此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的同時,應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民的文化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建立。
一、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一)思想上不夠重視
一些地方政府只是一味地強調經濟方面的增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重視,由于公共文化建設場地不足,資金的缺乏等,導致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夠完善、農村文化建設發展滯后。認為文化建設投資大,只是投入沒有經濟收益的想法,而且每年要有一定的資金來投入設施、設備的維護和建設,認為有些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場地會自然而然地隨著農村城市化轉為現代文明,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和進行農村文化建設只會浪費人力、物力、財力;成果不宜量化等特點也使一些政府部門知難而退、不夠重視農村文化建設。這些因素都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和農村文化的建設造成一定的阻礙。
(二)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比較滯后,利用率較低
據調查我國大部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設備比較落后,除個別由省市下撥的像電視臺、廣播等較為完善外,健身場所及設施、文化館、文化站、圖書館、農家書屋、公園等基礎設施、設備嚴重缺乏,這樣嚴重制約著農民群眾日常的文化娛樂需求。同時,已有設施也存在嚴重老化、利用率低的現象。農村文化站、文化室、農家書屋、閱覽室、等建設、設施、設備陳舊、由于專業管理人員編制缺乏,導致管理水平跟不上,無法保證其功能的充分發揮和利用,進而不能滿足農民群眾文化需求。
(三)文化建設體制有待完善
近幾年來,我國的文化建設體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進和發展,對公共文化建設,硬件方面加大了投入,但在軟件方面,仍存在嚴重不足、有待進一步的完善,由于基層文化館、文化站文化建設人才匱乏、編制少,專業技術人才不多,有些欠發達的地區的文化站,由于文化站人員編制緊缺,只有1個定編人員,1人要身兼幾職,導致無法專心更好的開展工作,只有借助社會力量來完成任務,由于專業人才缺乏,對培養挖掘人才方面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二、有效措施
(一)提高認識
地方各級干部領導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公共文化建設服務和農村文化建設,切實落實新農村建設、為民服務,群眾文化,服務社群的指導思想,一方面做好文化建設重要性的宣傳工作,使廣大農民群眾都能認識到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進而予以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政府應將農村文化建設進行具體分工、落實到個人、明確責任,把各自的文化建設分工工作列入評先爭優等各種評價體系,并與個人工資或福利進行掛鉤,提高各部門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積極性。
(二)完善設備、加強管理
政府部門應加大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投資,積極完善公共設施、設備,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廣泛化、形式多樣性。首先,政府應設立農村文化建設的專款、專項、專用資金來保證文化建設資金的充足。其次,應將資金、場地進行合理利用,不僅用于圖書館、文化館、文化室、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等建設,還應做好長遠打算將部分資金用于農村小學建設、教師培養以及貧困兒童的資助等方面。同時要對已有設備加強管理,確實保障文化建設為群眾文化需求服務。
(三)完善農村文化建設體制、加快人才培養
一方面,要進一步對農村文化建設體制進行完善,建立一種政府和企業相結合的文化建設管理體制,這樣來確實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科學明確文化產業、文化事業的內涵,文化事業由國家來發展、文化產業由市場來引導,公益性文化和經營性文化進行區別對待。將農村文化建設與市場相結合,積極鼓勵一些社會資本加入農村文化建設中來。
另一方面,加快農村文化建設人才的培養,從農村的具體實際情況出發,積極鼓勵部分高校畢業生、專業文藝者等參與到農村文化服務中來,確實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還應促進農村文化能人、民間藝人在農村文化建設作用的充分發揮。同時,應加強對文化專業人才進行必要的培訓提高工作,提高文化隊伍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質。
三、結語
農村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切實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才能使農村文化得以繁榮、農民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和諧文明才能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李飛.切實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J].農村經濟,2012,(10): 51—53.
[2]吳理財,李世敏.農村公共文化的陷落與重構[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9,(03):94—98.
[3]邱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路徑新探索[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04):86—89.
(作者簡介:林傳佑(1962.12-),女,1985年7月畢業于江西省贛南師范學院音樂系,專科,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文化館,從事群眾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