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婕
摘要:曾國藩創作的對聯頗多,不僅具有裝飾環境、啟迪世人、傳遞感情、祈祝吉祥、陶冶情操等較高的實用性,而且綜合運用了用數、夸張、譬喻、用典、對反、嵌名等多種修辭方法,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技巧,顯示出了獨特的語言魅力。
關鍵詞:對聯 ;實用性 ;修辭; 藝術性
曾國藩(1811.11.26-1872.3.12),原名曾子城,乳名寬一,字伯涵,號滌生,湖南省湘鄉縣荷塘二十四都(今雙峰縣荷葉鎮)白楊坪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歷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等職。清代洋務派和湘軍創立者和首領,晚清重臣。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謚曰文正。毛澤東有曰:“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表達出對這位已故鄉人的推崇之情。
曾國藩在文學上主張理、詞章、考據三者并重,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其奏疏,信札、詩文輯為《曾文正公全集》。單就其創作的對聯而言,不僅數量頗多,具有較高的實用性,而且綜合運用了用數、夸張、譬喻、用典、對反、嵌名等多種修辭方法,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技巧,顯示出了獨特的語言魅力。
一、明朗的實用性
對聯雖然樣式短小,但其內容卻極為廣泛、豐富。或治學修身、或抒情言志、或記事明理、或詠勝誨人、或述史論今、撻伐戲謔……真可謂無所不包、無所不備、應有盡有。曾國藩的對聯或自箴,或贈與,或題于圣地,或勸勉他人,實用價值一目了然。作品作用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裝飾環境
裝飾環境是楹聯的自身特征。這在于對聯本身包藏著一種對稱之美,正應和了中國人的審美觀點。不管是過去的桃符,還是現在的紙聯,雖有不同內容,但它首先通過裝飾這一過程達到目的。貼對聯的目的是給人看,所以它必須以美的形象出現于不同場合,就起到了裝飾的作用。如:
蓮香入座清,筆底當描成這般花樣;
湖水連天靜,眼前可悟到斯道源頭。
——曾國藩題湖南省衡陽蓮湖書院
百戰山河,剩此樓頭煙樹;
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曾國藩題江西省奉新九天閣
曾國藩這兩聯不僅極好地描繪了兩處的自然風光,而且對聯本身也成為了一道人文景觀。
(二)啟迪世人
對聯也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中國古代文化是凝合文學和哲學為一體的一門學問,它融入了中國古老的辯證理論,具有一定的說理性和教育性。對聯也是如此,一篇好的對聯往往使人頓開茅塞,令人從中領略人生的哲理和真諦。曾國藩就常以聯警世,教誨和鞭策同仁、同輩和親朋好友,給人以鼓舞和勉勵,傳為美談。如: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曾國藩自箴
遇事讓三分,天空海闊;
心田留一點,子種心耕。
——曾國藩贈馬瀛洲
前一聯勸勉自己,后一聯警醒他人,曾國藩修身之意可見一斑。
(三)傳遞感情
對聯不但具有諸多社會作用,它還是人們傳遞感情,增進友誼的最好媒介。綜觀楹壇,許多高手、名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題贈佳品,或互相勉勵,或寄托情思,或抒發心志,或言明事理,或表示對對方的景仰、思慕、寄托之情。如:
歸去來兮,夜月樓臺花萼影;
得不得也,楚天風雨鷓鴣聲。
——曾國藩挽二弟曾國華
大筆高名海內外;君來我去天東南。
——曾國藩贈孫琴西觀察
前一聯表達了痛失胞弟的傷感之情,后一聯傳遞出對友人的仰慕之意。
(四)祈祝吉祥
祈祝吉祥,是對聯以及桃符這一文體的內核。《后漢書·禮儀志》就有過古人以桃符驅逐鬼邪的記載。如:
善果證前因,愿斯世無災無害;
拈花參妙諦,惟神功能發能收。
——曾國藩題江蘇省金陵痘神廟
無論是否是迷信,勸勉大家向善棄惡從來都沒錯。
(五)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是古今文人修身之法門。歷代文人,多借用詩歌散文等一些手段,或直抒胸襟,或隱寓文心,或借古喻今,或托物抒懷,以發天地人之感慨,真善美之心聲。自從楹聯出世,中國的文人們慶幸找到了一種簡捷精練的文學形式。從此,寫出了大量修身、養性、詠物、言志、治學的佳作詩對。曾聯如:
世事多因忙里錯;好人半自苦中來。
——曾國藩書齋聯
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曾國藩自勉聯
尤其是后一聯,被很多人認為就是曾國藩的人生寫照。
二、修辭的藝術性
曾國藩畢生服膺程朱理學,又主張兼取各家之長,認為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者不可缺一。于古文、詩詞也很有造詣,被奉為桐城派后期領袖。
對聯是我國文學園地中,獨有的“一朵別致的小花” (臧克家語)它形式簡短、音韻和諧、言辭雋永,用它作為辭格的例句, 最便于學習誦記。至于曾國藩的對聯,更是駕輕就熟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一)用數
即在對聯中使用數字,將數字巧嵌于對聯中。數字與文字對聯交相輝映,將數學演算引入對聯之中,能啟迪人們的思維智慧,激發讀者的興趣愛好。特別是那些構思奇巧的數字對聯,令人嘆為觀止。對聯的用數,在通常情況下與普通文章的用數沒有什么區別。但普通文章的用數比較自由,而對聯的用數卻要受到限制。如上聯用一個數,下聯一般也必須而且只能用一個數;上聯在哪個位置上用數,下聯也該在哪個位置上用數,否則就不能成對。曾聯如:
八州作督,一笑還山,寸草心頭春日永;
五嶺出師,三冬別母,斷藤峽外大星沉。
——曾國藩挽李星沅
此聯中用一、三、五、八等數字,巧妙概括了李星沅一生的重大事件,且對仗極為工整。
(二)夸張
夸張是指通過張皇鋪飾擴大事物的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指為了啟發聽者或讀者的想象力和加強所說的話的力量,用夸大的詞語來形容事物。夸張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擴大事物本身的特征;二是用其他事物進行襯托。曾聯如:
一飯尚銘恩,況曾保抱提攜,只少懷胎十月;
千金難報德,即論人情物理,也當泣血三年。
——曾國藩挽乳母
對聯中對乳母的深情厚意感人肺腑。
(三)譬喻
譬喻,就是打比方,簡而言之,就是“借彼喻此”,是運用想象力和聯想力,以具體而熟悉之物象事例,比方說明或形容描寫抽象的談話主題。也就是利用乙事物與甲事物間的類似點,從而用乙事物來比譬甲事物。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種,對聯經常使用。曾聯如:
陡驚失萬里長城,那堪死后得書,尚題七月初七夜;
已拔作一朝名將,未解生前何意,僅容三十有三年。
——曾國藩挽王壯武
一個“萬里長城”,生動鮮明的表現出王壯武的英雄氣概。
(四)用典
用典亦稱用事,凡詩文中引用過去之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語言文字,以為比喻,而增加詞句之含蓄與典雅者,即稱“用典”。主要通過類比手法,借古喻今,做到古為今用。有學者說過,“用典既可化繁為簡,精練文句,又可援古證今,以影射難言之事,甚切可掇拾文采,以增強作品之典雅。”典故有兩種含義,一是引用歷史故事叫“事典”,一是引用古代名句成語叫“語典”。
寸草三春,令子名同天北斗;
生芻一束,不才來似客南州。
——曾國藩挽某友夫人
對聯借用孟郊《游子吟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
(五)對反
把意義相對或相反的詞放在一起產生一種矛盾統一的趣味就叫對反。
有詩書,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
無官守,無言責,時事不聞不問,只將艱巨付兒曹。
——曾國藩自箴
“有”“無”之間,顯現了曾國藩的人生追求。
(六)嵌名
嵌名聯,顧名思義,就是嵌入名的對聯,也就是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稱嵌人聯內的有關部位,使上下聯相互對應,以提高對聯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嵌名是對聯常用的一種技巧,嵌入相關的地方,并保持其相對的獨立性,使對聯意中有意。嵌名可分為整嵌和分嵌。
大抵浮生若夢;姑從此地銷魂。
——曾國藩贈女校書大姑
聯以鶴頂格嵌入受贈人名。
參考文獻:
[1]曾國藩.曾國藩全集[M].長沙:岳麓書社,1986.
[2]蕭一山.曾國藩傳[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李 婕(1979-),女,甘肅天水人,本科,講師,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基礎部教師,研究方向:文學、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