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林
摘 要:煤炭是我國能源的支柱,也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煤炭提供了我國國民經濟70%以上的能源,煤炭的主體地位是長期的。人們大多關注煤炭開采生產、煤炭資源、煤炭的購銷市場等問題,而煤炭物流問題卻經常被忽視。因此,對我國煤炭物流的現狀進行了描述,并對未來的煤炭物流市場做出了展望。
關鍵詞:煤炭物流;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8-0045-03
引言
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所謂煤炭物流是指煤炭產品從煤礦開采出來后從礦井直到客戶手中的地理位置的全移動過程。其間,包括對煤炭產品的粗加工、倉儲、配送、運輸等諸種活動以及與各種活動相關的信息的匯集、處理過程。中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煤炭工業在我國能源工業和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的重要支柱產業。
一、我國煤炭物流業的發展環境
(一)整體物流產業發展迅猛
作為重要的生產服務性行業,物流業的發展不僅保證了國民經濟發展的物質需要,也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效應。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和政府支持的加強,中國的物流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1.社會物流總額持續增長
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125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1%;社會物流總費用預計為7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15.6%。年單位GDP對社會物流需求的系數達到1:3.2,即表示目前我國每單位GDP產出需要3.2個單位的物流總額來支持。該系數比2005年的1:2.6提高了23%,表明社會經濟發展對物流的需求呈加速增長態勢。此外,2010年我國物流業增加值為2.7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16.7%;占GDP的比重為7%,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6%,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這一切都表明,中國的物流業需求越來越大,發展越來越迅猛,規模越來越大。
2.物流企業資產規模增長較快
《2010年全國重點企業物流調查報告》共調查1 188家企業,有效報表1 117家,報表有效率94%。報告數據顯示,2009年物流企業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7.2%。其中,資產大于10億元的企業占14.2%,資產在1億-10億元間的企業占28.5%,資產在0.5億-1億元間的企業占12.6%,資產小于5 000萬元的企業占44.7%。不過與2008年相比,資產大于10億元的企業比重同比提高了1.8個百分點,小于5 000萬元的企業所占比重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
3.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大
物流基礎設施的擴建,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2009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8.6萬km,里程長度升至世界第二位;路網密度89.1km/萬km2,比上年增加6.1km/萬km2。
4.物流業發展政策環境明顯好轉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建立了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綜合協調機制,出臺了支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2010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有力地改善了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二)煤炭物流需求持續增長
煤炭屬大宗生產資料商品,煤炭被開采出來后絕大部分都需要以原煤的形式依靠鐵路、公路、海運以及內河水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的聯運才能從生產地向消費地轉移。近年來,煤炭產、運、銷較快增長。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為77.2%、70.3%,分別占世界煤炭生產總量和消費總量的45.6%和46.7%。據專家測算,到2015年,全國煤炭消費總量將達40億t。煤炭產量和消費量的增加以及進出口業務的增長,對煤炭物流的需求更加旺盛。
二、煤炭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回顧我國煤炭物流業的發展,此時正處于由傳統的物流模式向現代物流轉變的時期,整體發展環境利好,發展速度很快,但在進步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問題,阻礙著它的發展。如物流的運營規模小,專業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較低,一體化水平較低,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
(一)運營規模小
在物流過程中運輸線路和一些物流節點的出現,反映了物流線路上的經濟密度和物流節點上的經濟容量,經濟密度和經濟容量是規模經濟的不同表現形式。毫無疑問,在物流業中也存在規模經濟效益,其具體表現為隨著物流生產的增加其平均物流成本下降,反映了不同規模的物流公司其經濟效率和生產能力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反映了不同規模的物流公司的生產效率水平和資源優化水平。據國家安監總局消息,“十二五”期間,中國煤炭企業將被整合到4 000家以內,而2007年這個數字是2萬家左右。在煤炭生產企業兼并重組之前,中國煤炭生產企業以數量多、單井生產規模小而聞名。在生產經營一體化的自營模式下,造成了物流業務的分散、運營規模的低下,從而導致了煤炭物流企業運營效益低、單位成本高的不良后果。除此之外,因為中國以省為經濟單位的經濟模式,導致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造成跨省物流的營運成本太高。而且,這種以省為單位的經濟結構,很難形成大型的國有煤炭物流企業對大量需跨省運輸的煤炭進行統一管理。
(二)物流專業化不高
從分工專業的角度考慮,物流企業是專門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應與生產過程分離開來。通過專業分工,生產企業可集中資源搞好主業,打造其核心競爭力。物流企業依據其掌握的專業知識根據客戶要求為客戶定制最佳的物流解決方案,選擇最佳的運輸方式,確定最佳的運輸路線,為生產企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務。傳統物流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縱向一體化的經營模式,無論其生產規模大小,多數煤炭企業采用的是生產經營一體化的自營模式,專業化程度不高。從基礎設施建設出發,其專業化水平也落后。物流業是一個資產專用性較強的行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就目前的狀況而言,絕大多數煤炭生產企業并不具備這種資金實力,從而導致了物流業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從服務功能來看,煤炭物流企業離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有一定距離。
(三)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信息化是指廣泛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來管理和集成產品流通過程中的信息,通過分析、控制流通中的信息和信息流,來管理和控制產品供應鏈的物流、商流和資金流,提高流通運作的自動化程度和決策水平,達到合理配置流通過程中所需的各類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目前,很多煤炭物流企業仍采用電話、傳真等傳統的信息傳遞和控制方法,沒有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難以適應煤炭企業發展的需要,很難達到物流高效、快捷、準確的要求,影響了煤炭物流企業的競爭力。
(四)一體化水平較低
在這個資源整合的時代,物流供應鏈管理是主流思想。通過縱向整合價值鏈上的利益相關者建立戰略聯盟,通過橫向整合擴大規模,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的服務模式,將成為服務業的主要商業模式。雖然我國煤炭市場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但受計劃經濟體制殘留的影響,煤炭產業條塊分割嚴重,各自為政的現象較為突出,一體化水平較低。大多數儲運企業只能提供單項或分段的煤炭流通服務,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儲存、運輸和配送上,相關的包裝、加工、配貨等增值服務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應鏈。
(五)基礎設施落后
煤炭鐵路運力短缺是煤炭物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美國是世界上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多年來,鐵路運輸一直是美國最主要的運煤方式。2007年,美國煤炭產量為11.46億t,鐵路總長度為41.2萬km。同年,中國煤炭產量為25.36億t,鐵路總長度為7.66萬km。也就是說,中國用不足美國20%的鐵路運送了5倍于美國的煤炭量,從而導致為了爭取到車皮而產生的市場混亂和腐敗現象。
三、煤炭物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物流業整體發展環境利好,煤炭物流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處于發展轉型期間的煤炭物流應立足于整體環境,找出發展道路中的瓶頸問題,用現代管理方式改造原有落后的煤炭物流體系,鼓勵流通企業主動采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與裝備,運用現代管理方法,不斷提高物流水平和效率,朝著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和一體化的現代物流方向發展壯大。
(一)煤炭物流應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
全球跨國企業最基本的戰略是通過采購、制造、流通等方面的規模經濟效益降低成本,實現企業的成長和效益的增加。規模經濟效益是指在投入量增加的同時,產出增加的比例超過投入增加的比例,單位產品的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降低,規模收益遞增。兼并重組,實現規模化經營是我國煤炭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煤炭物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擴大煤炭物流企業規模,提高煤炭流通行業集中度勢在必行,煤炭物流應朝著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其中,煤炭物流園區是規模化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通過煤炭物流園區,整合煤炭運輸、倉儲、交易、加工、配送等功能的綜合服務體系,對保障能源供應、提高煤炭資源配置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煤炭物流應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
在外包業務繁榮的現代經濟環境下,歷來以縱向一體化模式為主的煤炭物流業,應審時度勢,把物流業務從生產業務中剝離出來,讓生產企業專注于生產作業,讓物流企業專注于流通作業,通過專業分工,各司其職。其中,第三方物流是專業化發展的主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管理方式。
(三)煤炭物流應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也是現代物流服務系統的關鍵支撐,現代物流是傳統物流的信息化。煤炭物流業的發展要朝著信息化的方向行進,積極推進物聯網技術應用,加快煤炭流通領域信息化建設,實現庫存最小化、環節最少化、成本最低化和物流低碳化。在實際應用中比較常見的信息化軟件有供應鏈管理軟件SCM、企業資源計劃管理軟件ERP、客戶關系管理軟件CRM等企業信息化管理軟件,物流運輸管理軟件TMS、全球定位系統GPS/GIS、智能交通系統ITS等物流運輸定位系統軟件,以及無線射頻識別RFID智能識別系統等。
(四)煤炭物流應朝著一體化方向發展
煤炭物流一體化是指在煤炭物流過程中,打破產業界限、區域界限、企業界限,通過相互協調和統一,創造出最適宜的物流運行結構,以提高整個物流過程運作效率和效益的經營戰略。一體化經營戰略的實施主要體現在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企業中的個別經營活動與整體發展戰略經常發生矛盾,各種經營活動的收益最大化與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之間也常常不一致。所以,在微觀層面,煤炭物流企業在制定經營戰略時,必須要考慮到企業的一體化戰略,從整體利益出發,進行個別經營活動。采用這一戰略的目的在于取得規模經濟。在宏觀層面,則主要體現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中,政府應打破地域界限,從整個物流業的發展考慮,制定相對寬松的政策以支持物流一體化的發展。
(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完備的基礎設施是物流業發展的前提。鐵路是中國煤炭運輸的主力軍,針對運力短缺問題,政府應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以解決西北地區煤炭到達港口的瓶頸問題。
結語
中國煤炭資源的分布狀況以及消費地的分布狀況導致長期以來的西煤東運、北煤南運格局,通暢的煤炭流通渠道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大力發展煤炭物流業,提高煤炭物流運營效率,降低煤炭物流成本對促進我國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韓廣,夏英偉.關于中國煤炭物流信息化的分析[J].中國煤炭,2009,(4).
[2] 蔣伶俐.對我國煤炭電子市場現狀的評析[J].煤炭經濟研究,2010,30(7).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