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賽男
摘 要:以投入產出為分析視角,運用2010年四川省42部門投入產出延長表,深入挖掘四川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內部架構,通過對其消耗和波及效應線路探尋,找出文化產業結構屬性,從而提出提升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文化及相關產業;波及效應;投入產出
中圖分類號:F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8-0048-02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眾多產業呈現增長乏力之勢,文化產業卻逆勢而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得益于文化產業具備的“高效益、無污染、低投入”特征,該產業在我國起到了更好發揮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和增加就業等作用。文化是表現一國軟實力的核心因素。為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2011年12月四川省政府出臺《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標志著相關部門將文化產業作為重要支撐產業來培育。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大力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專業化、規模化及集約化水平,并強調“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項新要求之一。“天府之國”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稟賦,使得文化事業發展具有顯著區位優勢。四川正肩負“文化大省”轉變為“文化強省”重大使命,文化與經濟相互交織共融發展局面基本形成,因此,探討文化產業內部屬性找出文化產業發展的可持續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文化及相關產業結構屬性
我國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構建尚未足夠完善,其歸類依然處于“各說各話”階段,在國際標準產業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及投入產出表中沒有獨立的分類且統計口徑各異,因文化產業本身屬性的復雜性,導致內容范圍界定模糊。國家統計局于2012年7月出臺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指出,文化及相關產業主要由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活動、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和文化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構成。其中,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構成文化及相關產業的主體,其他三方面為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補充。① 本文按此標準,依據投入產出表行業門類,將信息、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和文化、體育及娛樂業歸為文化產品生產的主體部門,將造紙業、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歸為文化相關產品生產部門。文化及相關產業主要由文化服務業、文化制造業和文化批零業構成,根據此結構維度亦可將文化產業分為資源型文化產業、制造型文化產業和創意型文化產業,其中,資源型文化產業以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中的旅游業為代表,制造型文化產業以造紙、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等為代表,創意型文化產業以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和文化、體育及娛樂業為代表。
二、四川省文化及相關產業投入產出分析
投入產出分析是研究經濟系統部門之間投入產出依存關系的數量方法,能充分揭示國民經濟各活動間的波及連鎖反應。本文主要運用投入產出表所處理得出的完全消耗系數、感應度系數、影響力系數和依存度對四川文化及相關產業內部結構關系進行分析。
(一)完全消耗關系
完全消耗系數為某產業部門增加(或者供給)1單位最終產品對另一部門直接消耗和間接消耗的總量[1],該系數由投入產出表處理得到的列昂惕夫逆矩陣減去I矩陣而得。從表1可看出,文化、體育及娛樂業每生產1萬元產品,需完全消耗造紙、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1 344元,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96元,信息、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379元,批發和零售業660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375元以及文化、體育及娛樂業內耗為825元。這說明,文化服務業的核心業務消耗依賴最多的是造紙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其次才是自身。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主要依賴于內耗,而對其他產業消耗依賴表現相對均衡,信息、計算機服務與軟件業對文化、體育娛樂業的消耗依賴程度較低,說明四川文化產業的創意融合能力有待提升。
(二)產業關聯和波及效應
1.感應度系數與影響力系數
感應度系數是反映當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均增加1單位最終使用時,某一部門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即需要該部門為其他部門生產而提供的產出量[1]。該系數的意義是該產業對經濟推動作用的大小,顯示了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部門。其計算公式如下:
由表2可知,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內部結構屬性中,造紙、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均大于1,說明其關聯帶動效應顯著;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感應度接近1,影響力系數大于1;文化、體育及娛樂業的影響力系數為0.990 1,接近于社會產業部門的平均水平,感應度系數為0.561 8,遠遠低于平均水平,還未成為四川省經濟關鍵瓶頸部門,但增加1單位文化、體育及娛樂業,便會對其他產業顯示出顯著拉動作用。文化及相關產業的核心產業文化、體育及娛樂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信息、計算機服務與軟件業幾乎都表現出影響力系數大于感應度系數態勢。
2.依存度系數
依存度系數是指該產業部門的生產誘發額與該產業所有最終需求項目生產誘發額的合計之比[1]。由表3可知,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屬于典型消費依賴型,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屬于投資依賴型,造紙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屬于最終消費型,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表現出嚴重依賴投資拉動自身產業成長,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有著兼具消費型和出口型的雙向依賴。總體來講,文化產業發展主要依賴最終消費。
四、主要結論及對策建議
(一)主要結論
四川文化產業內部結構中,消耗關系上體現為文化與制造業、批零業和租賃、商務服務業之間的緊密關系,文化產業依然以資源型和制造型為主,創意型文化產業發展滯后。文化產業主要屬于消費依賴型產業,尤其是文化服務業,表現出“高影響力低感應度”特征,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推動作用較小,而文化產業對其他產業的拉動作用較大,這有賴于政府部門的主動干預行為來給予政策偏向支持[2],才有可能創造出各產業協調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對策建議
1.優化調整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結構升級,促進內生和諧共融發展
四川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內部結構的主導為制造型和資源型文化產業,以文化服務為主的創意型文化產業尚處于雛形階段,處于“資源型文化產業—制造型文化產業—創意型文化產業”的演變格局。四川省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較低,使用傳統技術的文化產業占比大,資源型文化產業和制造型文化產業的經濟附加值低,處于價值鏈“微笑曲線”中端。因此,應調整文化產業內部結構,從以地域資源依賴路徑逐步轉移至人力知識依賴路徑,使文化產業逐步向資源軟化、生態化和高級化規律演變,加強其內生和諧共融發展。
2.積極引導文化及相關產品的居民消費,完善多元化消費渠道
四川省文化產業表現出的低感應度系數值表明,其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推動作用小,主要依賴對自身需求供給消費來發展。四川作為文化大省,文化消費尚存在巨大增長空間,因此,應積極培育具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尤其是培育文化旅游商品與傳統手工藝商品的消費觀念,提高文化營銷層次,注重挖掘居民的多元化碎片化精神需求,豐富文化產品種類,嚴把文化產品質量關,打造和完善多元化消費渠道,培養文化產權交易市場,發展文化消費信貸產品,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分期付款、低息貸款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消費,挖掘居民潛在消費能力,提高我省居民文化消費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借助媒體宣傳等傳播渠道引導居民培養文化消費習慣,形成穩定的文化消費市場。
3.發揮四川文化資源稟賦優勢進行產業集群,形成規模和擴散效應
四川省應充分利用文化資源稟賦優勢,以龍頭企業為內核,以文化產業園區為載體,以構建“一核四帶”文化產業為區域布局,推動文化與旅游業、金融業、制造業等相關產業融合,使產業鏈不斷延伸,達到時空交織的產業集群,使文化產業產生集聚共融的外部效益,形成規模帶動擴散的效應。同時,應遵循文化產業自身內部屬性的特性,注重文化自身的跨越空間特性和文化產業內在依附的地理優勢的結合,對產業集群要有清晰的功能定位,從而形成布局合理、錯位競爭的產業集群。避免簡單重復化建設,防止造成集群的資源分散和惡性競爭。應著力提升低能耗、高附加值和智力密集型文化服務業在產業結構中比重,培育高端創意產業園區,促進創意設計與制造業、服務業有效鏈接,多元化探求文化產業價值鏈向高端攀升路徑,構建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文化產業生態圈。
參考文獻:
[1] 袁建文.投入產出分析實驗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 韓順法.文化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效應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2,(7):21-28.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