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汪洋 徐松林
摘 要: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軟件產業的繁榮,而對軟件的法律保護問題也隨之凸顯。由于軟件版權保護的不足,世界紛紛開始向專利制度尋求解決方式。作為傳統的大陸法系國家,俄羅斯一直致力于知識產權法的民法典化,在對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上,除了堅持傳統的版權保護之外,還開創性的設計了統一技術權這一權利。我國對于軟件專利問題的立法和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是借鑒國外先進的立法經驗,建立符合自身國情的軟件專利保護制度。
關鍵詞:俄羅斯;軟件;可專利性
中圖分類號:DF5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8-0158-02
俄羅斯的知識產權法體系,在2006年已經完全法典化。在俄羅斯知識產權民法典化之前,頒布單行法律《俄羅斯聯邦計算機軟件和數據庫保護法》,與版權制度共同保護軟件。在俄羅斯知識產權法民法典后,在民法典中確定軟件作為版權法保護的客體,并作出具體規定,將《俄羅斯聯邦計算機軟件和數據庫保護法》吸收進《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之中,進行分析總結。并且俄羅斯還創造性地在《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四部分第七編(即知識產權法部分)中增加了“統一技術權”這一章節,對計算機軟件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一、俄羅斯軟件的版權保護
(一)俄羅斯計算機軟件版權保護的相關法律
于2008年1月1日生效的《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7編,規定了俄羅斯知識權利的相關內容,這是俄羅斯知識產權法的民法典化的表現形式,那么該部分也理所應當的代替了原有的《俄羅斯聯邦計算機軟件和數據庫保護法》,將其原有的內容進行吸收概括。在《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7編第70章著作權的相關內容中,明確規定了計算機軟件屬于著作權保護的客體,并對計算機軟件版權保護的保護方式、保護要件、保護主體、保護期限等問題作出了詳細的規定。該編內容也成為了俄羅斯對于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的最重要的法律。
(二)俄羅斯軟件版權的具體保護方式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規定,計算機軟件的權利人享有可以處分權利的專有權。專有權是指計算機軟件的權利人可以以任何不違反法律的形式對作品進行處分。具體的軟件專有權處分行為包括:(1)復制計算機軟件,包括在計算機軟件存儲介質上的記載,也被視為是復制;(2)通過出售、轉讓的方式傳播計算機軟件或其復制件;(3)公開展示該計算機軟件;(4)出租該計算機軟件原件或復制件;(5)對計算機軟件的邏輯處理層或者文檔部分進行再加工。
二、俄羅斯統一技術權中的軟件可專利性探討
雖然俄羅斯已經明確地將計算機軟件排除在專利保護的客體之外,但是為了完善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適應國際發展趨勢,《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四部分第77章創造性地規定了“統一技術中的智力活動成果權”,即統一技術權。這一權利制度是俄羅斯法律從未出現的制度,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權利?!敖y一技術權”將由不同知識產權制度調整和保護的智力活動成果整合成一個復合客體,以方便在實踐中應用?!敖y一技術權”的調整對象,是發明、實用新型、工業設計、計算機軟件以及其他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智力成果,以此“統一技術權”完全是《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四部分中的一個創舉,是民法典中最為特殊的一章?!敖y一技術權”將計算機軟件作為其保護客體,那么也就表明了俄羅斯在運用著作權法保護軟件的同時,也運用統一技術權對計算機軟件進行保護。
(一)統一技術權的適用范圍
獨聯體國家一直非常重視科學技術領域中知識產權客體的保護。獨聯體成員國在2002年通過了《實現國家對科學與技術領域中知識產權客體示范法》,“該法以通過使用國家資金支持開發的新技術和其他科技活動成果來提高民族工業和獨聯體成員國的經濟競爭為目的,規定了在不同形式所有制的科研組織、企業和國家權力機關、地方自治機關之間在研發、推廣和使用知識產權客體領域中的關系的組織基礎和法律基礎。”[1]俄羅斯同樣也十分重視國家領域對知識產權客體的保護。據不完全統計,俄羅斯知識產權的總價值約為4 000億美元,其中90%為國家所有,并以專利的形式存在。因此,如何保護國家的創新成果并加快科技成果的實踐應用成為俄羅斯在知識產權領域的主攻方向[2]。
俄羅斯法律中關于統一技術權的適用范圍,僅僅針對于滿足以下兩點要求的統一技術。(1)該統一技術必須是由使用俄羅斯聯邦預算資金而創造產生的;(2)該統一技術必須應用于民事、軍事領域。只有滿足了以上兩點要求,才能夠獲得統一技術權,得到《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保護。
(二)統一技術權的概念及特殊性
由于統一技術權的客體都是能夠受到《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保護的智力成果,那么統一技術權的保護客體,即統一技術便是一種復合客體。
而統一技術作為一種特殊客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1)統一技術的保護客體包含著不同知識產權制度(比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個別化手段法)所調整的知識產權客體(如發明、文學作品)的整體使用。在統一技術中可以包括各種各樣受不同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保護的客體,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工業設計、計算機軟件等,也可以包括不受俄羅斯法律保護的智力成果,如技術資料和其他信息。因此,可以說統一技術權并非是對某一智力活動成果的專有權,而是對包含了多個受法律保護的智力活動成果的復合客體權利。(2)統一技術應當被視為是科技活動的成果,而并非單純的特定的知識產權客體總和。根據俄羅斯《科學與國家科技政策法》的規定,科技活動是指為了取得、適用新知識以解決技術的、工程的、經濟的、社會的、人文的相關問題,保障作為統一體系的科學、技術和生產運作的活動。因此,科學活動是指包含了新知識或者是新解決方案并可以固定在任何信息載體上的科技活動產品。(3)統一技術要想獲得法律保護,也必須具有客觀表現形式。俄羅斯學者認為,統一技術應當具有實踐上的可應用性,即實用性。(4)并非所有的統一技術都能夠獲得法律保護,只有全部或者部分由國家撥款研發的統一技術才會受到法律保護。統一技術權的規則僅適用于使用聯邦預算資金完成統一技術,不但排除了依靠私人資金完成統一技術的保護,也排除了通過聯邦貸款的形式所完成的統一技術[1]。
(三)統一技術權的主體及權利義務
按照俄羅斯的法律規定,統一技術權的主體分為兩類,具體如下。
首先,一般來說,統一技術權屬于組織創造統一技術的人,該人也被稱為履行人。履行人組織創造智力成果可以是使用自己的力量和資金進行創造,也可以與他人簽訂創造統一技術的合同,與他人共同合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該統一技術的創造,必須含有國家預算撥款的資金才能受到法律保護。法律沒有對統一技術的創造者提出任何特別的要求,因為他們即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但是俄羅斯法律規定對特定領域的統一技術進行研發,比如研發航空技術、武器和軍事技術、使用國家秘密信息等領域時,必須要獲得國家的特別批準。統一技術可以包括屬于創作者的智力活動成果,也可以包括屬于他人的成果。
其次,《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中規定,除了履行人可以成為統一技術權的主體以外,公法組織——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聯邦主體也可以作為統一技術權的主體。俄羅斯聯邦統一技術權產生的特別依據就是該統一技術與保障俄羅斯聯邦和安全有直接關系,因此,只有將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聯邦主體作為統一技術權的主體,才能夠真正保障統一技術的實施推廣和維護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統一技術權到底歸屬于俄羅斯聯邦還是俄羅斯聯邦主體,其判斷的標準主要是看哪個主體的預算資金被用于創建統一技術的撥款。
再次,統一技術權范圍內計算機軟件的可專利性認定?!抖砹_斯聯邦民法典》對于計算機軟件的這種新型的保護方式的特點在于:
(1)獲得保護的條件。首先,計算機軟件必須同發明、使用新型、工業設計等知識產權保護客體融合被創造成統一技術權;其次,包含計算機軟件的統一技術必須作為一種科學活動成果在俄羅斯民用或軍用領域的特定實踐活動中起到技術基礎作用;再次,包含計算機軟件的統一技術必須具備實用性;最后,包含該計算機軟件的統一技術必須在完成后被推廣應用。
(2)權利的主體。與一般的計算機軟件的權利人為計算機軟件的創作人不同,在統一技術權構成中的計算機軟件的權利主體不光包括計算機軟件的創作人,還包括組織創造統一技術的人(履行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聯邦主體以及其他在統一技術創造過程中投資的投資人。當然,雖然計算機軟件進行融合構成了統一技術,獲得了統一技術權的法律保護,但是,作為計算機軟件獨立的其他權利,仍然受到《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70章著作權制度的保護。
(3)權利保護機關。根據俄羅斯聯邦政府2009年《聯邦知識產權、專利與商標管理局條例》的規定,俄羅斯專利商標局是“負責在包括在納入統一技術構成的發明、實用新型、工業設計、計算機軟件、數據庫、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商標、服務標記、商品原產地名稱法律保護領域中履行監督與監察職能的聯邦執行權力機關。
(4)關于保護的方式。根據《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規定,當一項計算機軟件作為統一技術的組成部分時,該計算機軟件能夠被視為統一技術向俄羅斯相關部門提出專利授權申請、智力活動成果國家登記申請、采取信息保密措施等保護方式。
從以上對計算機軟件的統一技術權保護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在現階段俄羅斯其實是在對計算機軟件進行一種變相的專利授權,也就是說,俄羅斯是承認計算機軟件具有可專利性的。雖然俄羅斯專利制度明確的將計算機軟件排除在專利保護客體之外,不會單獨地對計算機軟件進行專利授權,但是俄羅斯卻創造性地采取了這樣的一種有條件的、折中式的軟件專利授權方式,這種“條件”就是計算機軟件要與其他的知識產權客體融合,形成一種新的權利——統一技術權。但是,對于計算機軟件自身,在俄羅斯的現有法律制度中,仍然是不具備可專利性的。
參考文獻:
[1] 張建文.俄羅斯知識產權立法法典化的創舉——統一技術權制度[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0,(3).
[2] 李力.俄羅斯的知識產權保護[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04,(7).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