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玲
摘 要: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科學設計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要讓學生樹立創新服務社會的理念,學習創新所需要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創新的科學方法,發現影響事物發展的問題,通過系統地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來實現有效的創新。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是:科學設計,系統培養,重點激勵。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8-0186-02
國家2010—2020中長期教育規劃中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提高質量,這是高等教育領域的一個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任務,尤其要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高校未來生存和發展前提,是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科教興國的重要保證。
在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所有高校都面臨提高辦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的挑戰,面臨優勝劣汰的壓力。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是高校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近年來,我國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已經在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比如,北京大學2001年成立“元培學院”,清華大學從1998年建立數理基礎科學班開始進行了一系列探索,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建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浙江大學2005年成立“竺可楨學院”,南京大學成立了“匡亞明學院”等等,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多樣化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適用于各類高校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尚未建立。
國外高校長期形成的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而非灌輸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值得借鑒。然而,未來國際教育競爭日趨激烈,國外人才培養的物質環境、文化環境等條件與我國有很大差異,我們必須探索符合我國實際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調查和研究探索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提高大學的教學質量。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應該是:科學設計,系統培養,重點激勵。
一、創新型人才的主要特征
1.擁有創新服務社會的理念。
2.擁有創新必需的綜合素質。
3.具有創新的能力。
二、確定創新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和方案
(一)確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
1.數量指標
首先,根據國家要求和學校實際確定具體的數量指標之后,再分專業確定具體數量指標,如工商管理專業5個、會計學專業6個等。數量指標必須結合學校的物質條件和資金實力來確定,不可以盲目確定,否則可能無法進行具體支持和培養。
其次,具體人員的選拔應遵循科學的程序,不能簡單確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創新的意愿和創新的潛質,必須因材施教。具體操作時可采取學生自薦與推薦相結合,輔導員推薦與任課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確定。
2.質量指標
(1)發表論文1篇。
(2)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科研課題1項。
(3)設計1個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大學生創業可行方案。
(4)參與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并撰寫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研究報告1篇。
(二)編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案。
培養方案要結合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進行設計,課程設置和時間安排應不同于傳統的方案,可適當縮短理論課教學時間,增加實踐環節的時間安排。
三、創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
(一)創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辦學理念
在高校的發展規劃中應該把創新型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組織全校師生學習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高校應該創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價值觀和辦學理念。
(二)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物質環境
1.制定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具體政策。如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專項資金保障政策、配套的環境和設備保障政策等。
2.建立創新型學生獎學金制度。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獎學金應比一般的獎學金高,真正能起到激勵學習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創新的積極性和自豪感。
3.建設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師資隊伍建設是很重要的保證,嚴師出高徒,學生的培養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言傳身教。
(三)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校園文化
1.建立學生創新成果宣傳角。
2.建立創新型學生光榮榜。
3.定期召開創新型學生事跡報告會。
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培養學生創新服務社會的理念
教育學生樹立創新服務社會的理念,社會的發展需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年輕人崇尚創新服務社會的理念,鄙視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反對貪污腐敗。行成于思,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決定人的行為方向。教育學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社會的進步和改變從自己的行動開始。
(二)發現影響事物發展的關鍵問題
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和思考以發現影響事物發展的主要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傳統教育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主要是聽教師的觀點。創新型人才培養應把學生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培養貫穿于每一個環節,教師起引導和管理作用。
(三)系統地分析問題
鼓勵學生自覺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引導和啟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地探索和分析問題的本質。解決問題必須從整體出發,充分研究問題的各個方面,把握各方面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片面做法。
(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所有可行方案,探尋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解決方案。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引導學生全面了解過去和現在已有的方法,找到新的更有效的方法。
結語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科學設計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要讓學生樹立創新服務社會的理念,學習創新所需要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創新的科學方法,發現影響事物發展的問題,通過系統地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來實現有效的創新。
參考文獻:
[1] 房波,張輝.另類解讀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的關系——兼析目前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的尷尬存在[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8,
(3):90-91.
[2] 陸勇.“板塊經濟”格局下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特色探索[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6):38.
[3] 崔長勇.完善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路徑[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8(6):164.
[4] 魏發辰,顏吾佴.創新型人才的能力及其修煉[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80.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