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
摘要:從信息技術社會發展對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發,對如何做好各專業的計算機應用的教學進行了闡述,對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取和教學內容的考核上都做了細致的分析,加強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讓計算機應用真正的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所服務。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在用人要求上無一都會冠上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高職高專的教學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在高職高專開設的所有專業中,計算機應用必然已經成為必修的一門課程。那么,不同的專業,同一名稱的課程,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內容,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計算機這門技能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服務呢?
一、教學內容的設計
高職高專培養的人才重點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出技能硬的專門人才。所以,我們所有專業的計算機應用教學就不能一刀切。不能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生,采用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案例,統一的教學方法,統一的考核模式。這明顯是不符合教學規律的。那么,就要求在進行教學前,首先要研究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和職業標準或者說崗位要求,進行教學內容的選取,一定要和專業相關。例如,對計算機應用中excel表格的講解,財務專業的學生就可以選取制作財務報表為案例講解知識點;而旅游管理專業則可選擇如何制定旅游報價單。這就要求教師要分析你的課是和這里的哪一部分的職業標準、崗位要求相銜接的。那么,你的課程內容就得跟這部分職業標準和崗位要求一致。所以課程內容怎么設計,一定要分析職業要求。只要是崗位要求和職業標準規定了,那才是要教給學生的教學內容,而不是灌輸學生哪個按鈕怎么用,要和學生將來的就業相銜接。同時,課程內容的設計是為了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自己學習、自己動手、學懂學會,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要求的要保證知識的系統性、嚴謹性、完整性去設計的。課程內容具體講什么,最好結合職業標準或崗位要求,講一些比較成熟的工藝、技術、管理經驗或者叫案例,把現代生產、服務、管理一線用的東西設計到教學內容里。
二、具體教學的實施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無法之法,乃為至法。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應以理論夠用為度,學生動手練習為主,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當學生畢業后,在實際解決問題時,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在高職教育的課堂上,重點是讓學生發現知識點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教師灌輸、傳授,強調的是如何能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一)“教-學-做-賽”一體化的教學方法
“教”是教師以項目為依托進行示范講解,借以講出計算機應用中每個知識點的應用。
“學”是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借以達到學習知識點的目的,又鍛煉學習能力。
“做”是通過教和學之后,教師留給學生的獨立項目,學生自己做完,借以對知識點的鞏固和提高。
“賽”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適當的組織班內的比賽,系內的比賽或者是學校范圍內的比賽,既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也對知識做了提高。
(二)團隊合作的教學法。團隊合作教學法要求將整個教學班的全體同學分成小組,每個小組的人數均等,但是每個小組內學生的知識層次不同。
(三)情景教學法。教師在指導學生去解決問題時,創造不同的情景,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此時,學生已經不再是被動消極的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的知識探求者。
三、教學內容的考核
基于現在高職高專教學以能力本位的要求,教學的考核要重在強調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既以操作能力為主,體現綜合應用能力。
(一)加強形成性評價。例如:在學生項目練習結果的評講時對出色的學生進行正面評價,樹立榜樣,對處于中間位置的學生是一個激勵,對相對落后的學生也是一個提示。
(二)改變出勤的評價方式。建議把學生的出勤情況只是當做是否允許他參加期末考核的依據,而不要作為成績,取消“出工不出力”的現象。
(三)加強平時成績的比例。建議加大學生平時實做效果的成績比例。
四、對教師的要求
“師高弟子強”,要想讓自己的學生成為高技能的人才,教師本身就必須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所以,教師在能教學的同時,更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第一,熟練地操作對學生也會對學生產生無形的影響;第二,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能準確而迅速的解決問題;第三,學生也能在和老師的溝通中產生快樂,如果一個問題老師老半天也解決不了,學生也會產生反感。同時,努力讓自己成為“雙素質”的教師,把計算機知識和專業能力相結合,不斷地鉆研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改革考試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到最大。
五、結束語
總之,計算機應用教學重在應用,新社會的進步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時刻變化著,很多東西還等待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總結,在總結中推陳出新。走出一條適合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的教學的模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作者單位:大連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