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斐
摘要:人才資源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對于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因此,如何合理安排人力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用,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是所有企業都應該考慮的問題。隨著企業間競爭的日益激烈,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通過對現階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構建科學合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問題;建議
我國人口數量眾多,是名副其實的人力資源大國。截止到目前為止,人才的整體數量仍然具有繼續攀升的趨勢。怎樣才能從不同領域的人才中挑選出適合本企業發展的人才,這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課題之一。根據研究結果顯示,人力資源市場目前已經處于飽和狀態,人才競爭異常激烈。人力資源市場期望可以通過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科學性,合理分配人力資源,緩解人才市場的壓力,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所需要的人才,人力資源市場現狀的需求也是督促企業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合理性的重要原因。
一、現階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發揮人力資源應有的作用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得不到應有的發揮,主要原因如下:首先,企業內部聘用員工是任人唯親,“托關系,走后門”的現象比比皆是,人力資源部門對于優秀人才的選拔作用形同虛設。其次,每位員工熟悉和擅長的領域不同,而企業人力資源的分配不合理,造成不能發揮每個人的實際價值,更無法充分挖掘人才的潛能。最后,傳統的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的管理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如果企業的市場份額,產業結構的組織形式發生重大的轉變,對于人力資源的管理無法適應這些重大的轉變,不利于企業的長足發展。
(二)忽視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的時間尚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我國的計劃經濟還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對于產品的需求還處于短缺性的時期,只要生產出來的產品都可以賣的出去,因此,對于人力資源的重視程度還不是很高。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的產品供應由短缺型變為膨脹型,人才資源的稀缺程度越來越高,人們才逐漸轉變傳統的觀念,開始重視人才的培養。但是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還不太重視,人力資源在企業規劃中的位置還在從屬型和支配型的邊緣徘徊。
(三)對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開發不科學
企業對人力資源投資的合理化,有利于本企業今后的可持續發展。但就目前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投入情況來看,在投入開發資金時往往欠缺合理化的評估和分析,在對這些資金進行使用時也沒有嚴格遵守實效、節儉的原則。負責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的人員在實踐和理論上存在嚴重脫節,在進行培訓工作時不能有效的聯系企業管理的實際。隨著近幾年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在我國的發展,企業管理者已經逐漸的認識到了人才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影響巨大,但目前情況是專門人力資源管理、培訓機構十分缺乏,并且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缺乏操作性和預見性。由此可見,在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進行開發時,科學合理性的缺乏嚴重阻礙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優化和發展。
二、構建科學合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意見
由于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只有把握好人力資源,才能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構建符合中國國情,與市場需求相一致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構建的過程中可以將以下幾點建議作為參考:
(一)合理借鑒外國成功模式
人力資源的管理涉及到管理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等眾多范疇,是一門跨領域的綜合性學科。人力資源的管理首先在國外興起,后被逐漸引入進中國,隨之進行逐步探索和完善。
(二)不能照搬外國模式
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在國外興起的較早,發展也較為完善,有很多成功的模式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是我們不能完全照搬外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有著其獨特的方式,這與企業文化和傳統的農業文明密不可分。
(三)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創新
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我國的產業結構正處于關鍵的調整時期,市場經濟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調整。因此,人力資源的管理模式也需要逐步地發展和完善,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和企業的內部改革。
結語
企業競爭壓力的進一步擴大,對于人力資源的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相信,隨著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進一步探討,會有更多有價值、值得社會關注的研究成果出現,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然后制定有效策略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的管理力度,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效益。
參考文獻:
[1]丁敏.關于企業人力資源戰略控制系統的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2]謝成,程明.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探討——淺析我國民航企業人性化管理體制[J].當代經濟(下半月),2008(03).
[3]李文芳,李文軍.基于國際慣例的人力資源管理[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