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一、問題的提出
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流動人口規模已經超過1億。在未來的20年里,還將有3億多農村人口進城。根據這個趨勢推算,全國留守兒童規模大概已經達到2290萬人,農村地區占87%。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目前我國農村中,存在著一支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農村的家鄉,并且需要其他親人或委托人照顧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6-16歲)。本文選取了留守兒童心理方面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對其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實證調查和測量,通過對留守兒童心理狀態的探索,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層抽樣法,選取湖南省岳陽市榮家灣鎮留守兒童較集中的農村小學和農村初中學生作為測查對象。抽取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三個班,初中一年級至三年級三個班的學生共375名。收回問卷整理后,兩份問卷都有效的是289名,其中留守兒童148名,非留守兒童141名;男生154名,占總人數的53.5%,女生135名,占總人數的46.5%,年齡分布在9-15歲之間。
(二)研究工具
(1)基本情況調查問卷 自編基本情況調查問卷,調查學生的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父母婚姻狀況、父母是否在外打工、監護狀況等的調查。
(2)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 本研究采用華東師大心理系周步成等人修訂的含中國常模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5],主要適應對象是中小學生。該量表采用二級記分方法,包括一個測試量表和八個內容量表:A學習焦慮、B對人焦慮、C孤獨焦慮、D自責傾向、E過敏傾向、F身體癥狀、G恐怖傾向、H沖動傾向組成。各內容量表分別由10-15個題目組成,總共有100道題, MHT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數(r)為0.91(P>0.01),重測信度為0.667-0.863(P>0.01)。量表采用團體施測方式,使用統一的指導語,進行匿名作答,測試時間約為30分鐘。
三、研究結果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
表1可以看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整體上處于正常的發展范圍內。但從最大值來看,部分留守兒童在總分及各維度上得分偏高,總分及八個維度得分偏高人數的具體情況見表2。
表2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留守兒童焦慮水平處于正常范圍以內。但在各維度上,標準分超過了8分的留守兒童均達到一定比例,其中恐怖傾向上標準分超過8分的留守兒童有一半以上。
表1 農村留守兒童MHT量表得分結果(n=148)
表2 農村留守兒童在MHT量表上得分偏高的人數情況(n=148)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別差異
表3可以看出,留守女孩的焦慮水平明顯高于留守男孩,男女留守兒童在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八個維度中,男女留守兒童在恐怖傾向上存在極顯著差異,其他七個維度上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表3 男女農村留守兒童在MHT量表上得分的差異比較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年齡差異
從表4和表5以看出,八個維度中,不同年齡留守兒童在過敏傾向這一維度上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其他七個維度的差異均不顯著。
表4不同年齡農村留守兒童在MHT量表上得分的方差分析
注:表中A代表學習焦慮,B代表對人焦慮,C代表孤獨傾向。
表5不同年齡農村留守兒童在MHT量表上得分的方差分析
注:D代表自責傾向,E代表過敏傾向,F代表身體癥狀,G代表恐怖傾向,H代表沖動傾向。
(四) 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
表6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在MHT量表上得分的差異比較
如表6所示,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從平均分看,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恐怖傾向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其余四個維度上,雖然留守兒童的得分稍高,但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
四、結論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總體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農村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水平量表上的得分整體上基本處于正常的范圍,有部分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的八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傾向。從八個分量表中,有超過留守兒童中人數一半多(52.1%)的留守兒童在恐怖傾向上得分偏高,表明有部分的留守兒童心理容易感到膽怯、害怕、恐懼。在自責傾向和身體癥狀維度上,超過標準分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分別為30.5%和32.4%。其余維度上也有部分留守兒童的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圍。
從親子關系的角度可以對以上結果進行解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與子女關系疏遠、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心理引導,兒童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嚴重影響。蘇萍(2008)對湖南省石門縣等地區的留守兒童調查研究結果,也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總體水平正常,他們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在恐怖傾向、身體癥狀和對人焦慮上。這與本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
(二)不同性別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差異
性別上,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量表的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留守女孩在總分上的焦慮水平明顯高于留守男生。在八個分量表上,男女留守兒童在恐怖傾向維度上存在極顯著差異,女孩的恐怖傾向焦慮水平遠遠高于男孩,而在其他七個維度上,男女留守兒童沒有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由此可以說明,留守女孩比留守男孩更容易出現焦慮、緊張、抑郁、恐懼等情緒困擾以及更容易出現身體上的不良反應,在對黑暗的地方和陌生的環境及事物上,留守女孩比留守男孩更容易感到恐懼和害怕。
(三)不同年齡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差異
不同年齡留守兒童只有在過敏傾向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其他七個方面,不同年齡留守兒童都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差異。但在過敏傾向這一維度上并沒有明顯的年齡特征。樣本的大小,以及本研究抽樣的局限性,可能是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
(四)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留守兒童在心理上比非留守兒童更加焦慮、緊張、不安、恐懼等,容易產生心理困擾和適應不良,也就是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留守兒童在人際交往方面也更加的困難,容易自責和感覺到莫名的恐懼。
父母的長期外出打工,對于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成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父母作為兒童早期的主要情感聯系人,對小學和初中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但因為父母長期在外,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得不到監護人的顧及,長期下去對于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容易滋生各種負面、消極的心理。
參考文獻:
[1]劉鶴.未來20年將有3億多人口從農村轉入城市[J].黨政干部文摘,2006(77).
[2]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作者簡介:王 曉(1987-),女,湖南岳陽人,現為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