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英
[摘 要]音樂的功能存在著兩種傾向性,一種是沿用藝術理論關于功能的論述方法,即把音樂的功能視為與其他的藝術一樣,具有認識、教育和審美三大功能;而另一種是單純以各種社會音樂觀念現象為據,從音樂藝術對人和社會所產生的實際作用中總結出音樂的功能。
[關鍵詞]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
藝術能陶冶情操,開拓人的思想和視野,培養人的創造才能,促進人的個性全面發展。而音樂作為一門特殊的藝術,主要是以聲音為物質材料,以音響為表現手段的特殊的藝術形式。人們在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之余,都喜歡以欣賞音樂的方式來消除疲勞。因為,一支抒情動聽的旋律能使人的神經系統產生良性刺激,一首節奏鮮明的樂曲能使人的情緒興奮。正如俄國大文豪契訶夫所說:“歌聲是太陽,沒有歌聲的生活就像沒有太陽的生活一樣蒼白、淡化?!笨梢娨魳放c人類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也起著不可缺少的能動作用。在這里,我們從認識、教育、審美三個角度來談談音樂的功能。
一、 認識功能
從哲學上可知,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有一位評論家曾說過:“人類認識世界有兩種方法,即科學的認識和借助于藝術的認識。”音樂能以其特殊的藝術形式幫助人們認識世界。音響的高低、強弱、長短、音色的對比實質上是反映人的情緒、感情、愿望和興趣。貝多芬說:“文字不能表達的地方,你就用音樂來表達吧。”音樂的特殊性加強了人們對“音樂是表現情感藝術”觀念的認識。音樂和語言都是用聲音來表達的,但它們表達的意義完全不同,前蘇聯美學家莫卡岡認為音樂的聲音能夠最準確地體現和表達情感為主的信息,一首優秀的音樂作品能讓欣賞者感悟、認知到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社區、不同民族和不同階層的具體生活情景、文化模式、藝術表現風格、心理性格,從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認知人生的真諦,認知歷史與現實,認識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等。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其中有一段音樂是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對答,表現梁山伯與祝英臺樓臺相會的情形,雖然音樂本身無法表達出這對情人在互訴衷情時的具體語言內容,但人們從音樂的音調中可以感受到這對情人離別時的情感。從中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認識到封建禮教對美好愛情的摧殘,從而給欣賞者一種美的熏陶和享受。
二、 教育功能
音樂的教育功能是諸多功能中重要的功能之一,對于它的音響渲染力,無論你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接受還是學校音樂教育有目的地培養,它的諸多功能均在音樂教育活動中產生。音樂是甘甜的乳汁,清澈的泉水,中國傳統的音樂教育主要著眼于教化之功,一向是統治者道德教育的輔翼,是在潛移默化中產生的。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造過程中,總是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作品中表現對人類社會生活、生命存在等方面的見解和價值判斷,并把它融入所創造的作品中。因此,欣賞者在欣賞生動的藝術作品時,總會感知到藝術于作品中所表達出來的人生理想、藝術追求、價值判斷、倫理態度等方面的內容。因此優秀的藝術作品就能讓欣賞者獲得諸多教育與啟迪,使欣賞者的思想境界、道德品性得到提升。例如,《一分錢》這首兒童歌曲,通過一個兒童的口,敘述了他把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的經過,非常自然地體現拾金不昧的美德。
三、 審美功能
音樂的審美功能在音樂藝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樂的審美功能是建立在審美經驗完成的基礎上的。而所謂的審美經驗,就是指人們在欣賞美的一切事物時所產生的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也就是在感知音樂的過程中,能夠領會音樂表達的感情。從音響訊號中捕捉到作曲家和表演家所傳達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是人的內在的心理狀態。審美功能在音樂中的地位可以說比其他任何藝術更為重要。因為音樂藝術有著自己不同于其他藝術的特殊性,也就是它的無具象性,音樂藝術所使用的材料是音響,音響在客觀上不可能產生直接的功利作用。一幅畫的功利內容往往可以一目了然,一部文學作品的功利內容也容易比較清晰地映現在讀者的心中。在看一幅繪畫時人們能從作品中所描繪的具體形象中感受到其現實的功利作用。而在聽音樂作品時,音樂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和弦并不是有特定的意義,它們對于現實生活,既無約定性,也無對應性。
不同的人對與不同音樂雖然有不同的熟悉程度,但從總體上來說,它畢竟是人類最親近的一門藝術,人們在高興的時候哼上幾句調子也是習以為常的表現。音樂對于人來說總是那么親近,它絕不是一種遠離現實的藝術,所以一方面音樂與人是那么親近,另一方面音樂又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這種既親近又遠的關系,也許正是布洛所說的那種適中的審美心理距離。盡管如此,它畢竟是一門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藝術,在現實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音樂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音樂。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