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每個班級總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生活經歷、周圍的環境、以及自身的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對學習毫無興趣,怕學,厭學,甚至逃學,這一群體的學生被大家稱為“后進生”。“后進生”的轉化需要家長和老師的耐心、細心、愛心,更需要家庭學校聯手抓,時刻不放松,堅持不放棄。
[關鍵詞]后進生;自卑;怕學;厭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這個“與眾不同”受著生活經歷、家庭環境、自身的智力或者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影響,造成了在學校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教師頭痛,家長痛心,這些學生成了后進生,于是后進生問題成為廣大教師在學生管理方面面臨的緊迫而嚴峻的課題。
后進生不是天生的,他們也不是一塊無用之鐵。“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優點,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家長和教師要正確地認識他們,真誠地和他們相處,才會發現他們身上的每個閃光點,進而使后進生轉變為優生。
一、以情感人,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心理學認為,人并不是冷漠地反映世界和認識世界的。人是帶著情感去認識周圍的一切。情感常常超越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并且控制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在教學中,教師以真摯的情感去關愛后進生,給予他們足夠的重視,讓他們感受到自身價值。從情感上激發后進生的自我欣賞的自尊,用他們內心的自尊去產生自我糾正的愿望。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從而“受其術”,學生在老師的關愛下也會慢慢向老師走近。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有了教育的保證,教師要做后進生的知心朋友,多談心,多個別輔導幫助,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心,從而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
二、樹立自信,以優點勵其志
后進生所表現出來的成績差、紀律差、思想差的現象,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千萬不能歧視他們,相反,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教師自己要信心十足,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個信念,要用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經歷告訴學生,老師沒有教過不會學習的孩子,只教過“進步”和“退步”的學生。只要努力,人人都會進步,讓后進生切身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認識到教師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后進生的教育與幫助。在老師的感化下,他們也會對自身有自信。其實每個學生內心都蘊藏著要求進步的“火種”,只是暫時被身上的太多缺點所掩蓋。教師要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并在適當場合表揚。對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進生,也許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身也會被老師認可,自己并不差,從而樹立信心,他就會從心里喜歡這位老師,進而喜歡這門學科。
三、培養興趣,激發學習動力
在非智力結構中,興趣是一個最活躍、最現實的構成要素,對人的個性發展和事件有著深遠的影響。不管是什么科目,教師在引導時都應逐步深化,按有趣——樂趣——志趣的發展規律呈現。就英語而言,教師可以給后進生降低難度,創造有趣的氛圍,如看有趣而又有簡單對話的電影或教其唱簡單又有節奏的歌曲童謠。在聽說讀方面都降低難度,一旦有進步,就在全班表揚,并予以獎勵。
四、家校聯手,反復抓,抓反復
在教育這一塊領域,光有學校肯定不行,尤其是在教育后進生這一塊,要爭取得到家長配合和幫助,才能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真正為后進生營造一個和諧的“精神家園”。家長不能把培養孩子的責任全推給學校,教師也不能因為后進生的暫時不如意而數落家長。光靠一方來教育是肯定不行的,家長與教師要溝通交流,共同幫助他們提高。另一方面,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故態復萌,反反復復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教師要交流如何正確引導、耐心細致地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允許犯錯,讓他們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在曲折中走向成熟。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