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 要:“全球化”給我們這個時代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世界設計的地域性正在逐漸消失,各民族國家的設計界限已無法區分,在這趨勢下,人們的眼光自然會聚集到具有明顯風格符號的設計師身上。米荷爾·白同異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這位設計師讓人們了解到,招貼絕不只是一個宣傳工具,他以自己獨特的視覺“語法”與“修辭”使他的招貼設計作品能讓人一眼從所有作品中被分辨出來,從而建立起一望而知的風格特色。
關鍵詞:米荷爾·白同異;招貼;設計語法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8-0273-02
米荷爾·白同異(Michal Batory)1959年出生于波蘭Lodz市,1985年畢業于羅茲國家視覺藝術學院,即今天的Lodz藝術學院,獲得平面設計碩士學位。1987年9月旅居法國,成為生活在法國的波蘭設計師。他的設計受波蘭民族文化的影響,具有較高的設計水準,對法國甚至西方的平面設計造成深遠影響。
二戰后,波蘭招貼藝術是在民族傳統文化和蘇聯的意識形態的混合下形成的,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強烈而凝重,深沉而又富有感染力,是設計師民族精神的顯現。波蘭招貼設計從來就未停止過對政治的參與和對意識形態意見的表達。波蘭現代招貼設計是同時兼有國家要求和設計師個人觀念表現兩個方面特色的最典型的設計代表,很少在典型波蘭招貼中看到法國式的輕松、調侃。而米荷爾·白同異是個例外,他曾這樣說過:“我做的不僅僅是把一樣東西搬到另一個地方,更主要的是把兩種文化嫁接起來。”的確,他繼承波蘭招貼設計中超現實主義的隱喻法、超自然的形而上的設計趨向,并與法國設計完美結合,以純真與浪漫情趣交融為個性特征,形成強烈視覺沖擊的對比手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設計師競相效仿的現代招貼設計風格。
一、靈感來源于生活
房龍在《人類的藝術》一書中闡述“生活是人類最偉大的藝術”。的確,生活是設計的創意源泉。觀看米荷爾·白同異的招貼設計作品不難發現,他的創意元素幾乎都來自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一堆玫瑰花瓣、一個法國長面包、一堆炸薯條、幾株植物或者土豆皮之類的能釋放他感受的東西之中。“我很少走上幾百碼才構思出一個作品”。五金店、附近的酒吧或者雜貨店都會成為他創意靈感的“供應商”。他熱愛生活和對生活點滴的關注,使他的招貼作品幾乎每一張都離不開現實生活的元素。他興趣廣泛,是非洲鼓的發燒友,每年的6月21日是巴黎的音樂日,他會在他工作室所在的街道上和其他友人一起舉辦音樂活動。“對于沒有音樂耳朵的人來說,藝術不過是噪音。”米荷爾·白同異的招貼設計給我們的啟示則是,有了對生活靈性的感悟,萬物皆是創意的源泉,設計的密碼就在自身對生活的感悟。“靈感只是當過去與現在相遇時,生活經驗的產物。這只是過去與現在這兩個世界的對話問題。”確切的說,是一種對生活的獨特見解。他在招貼中運用透視比例和隱喻的手法,運用符號學的基本法則,使用照相與電腦技術把想法與象征主義方式相結合,把兩種圖像糅合制造出第三種或是更多圖像的可能性的表現方法,最終將精彩的創意表現出來,使他的招貼設計作品能一眼從所有作品中被分辨出來,建立起一望而知的風格特色。
二、招貼設計元素分析
米荷爾·白同異招貼主要張貼在人行道、大型廣告牌上及地鐵走道里。他為蓬皮杜文化中心、Metz市軍火庫歌劇院、法國廣播電臺、波蘭Poznan市戲劇院、巴黎Colline國家戲劇院等文化機構設計招貼,這些都屬于文化招貼的范疇,常用輕松愉悅的圖形,使大街上匆匆走過的人們駐足,創造與人們視覺溝通的活動招貼。他曾說:“城市的比例有自己的規則,就像透視畫法,給劇院做的招貼不是廣告,僅僅是一種為劇院招徠觀眾的‘電話卡。我認為我的作品可以在視覺上和那些暴力圖像區分開來。目的是讓觀眾有一個獨處的時光去想、去看,然后自己找答案。這樣我就能讓觀眾去選擇一種語言然后自己去破譯它,盡管這條路走起來并不容易。人們想知道的是你是否給了他們必要的工具比如興趣、好奇等。”就這一點而言,他常常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從不同的形式方法入手,傳達出與特定時空相符合的具體信息。
(一)圖形的糅合制造
法國作家布豐在《風格論》中就指出,“設計風格就是人的本身。”米荷爾·白同異招貼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圖形的異質同構形成視覺的混搭,運用攝影與電腦后期合成技術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把兩種圖形糅合制造出集中、強烈、直接的第三種圖形,精彩絕倫的組合成為他獨特的設計風格。他借助圖形的糅合最終體現出其獨特的視覺語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從而達到傳達信息的目的,進行的審美創造性活動。通過極具感染力的圖形語言,給人以視覺上、心靈上的審美享受。
1996年白同異開始與蓬皮杜文化中心的“新音樂與聲響研究學院”合作,為時5年,為其設計的音樂節目季度系列招貼,是他圖形糅合的典型代表。設計音樂招貼各種演奏的樂器是必不可少的設計元素,也是司空見慣的。但白同異在這一整個系列招貼中,巧妙地使用圖形的糅合制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視覺圖形,將象征音樂符號的綠葉與聽音樂的耳朵完美的組合在一起,營造出強烈的對比意象,圖形的糅合碰撞、質感的差異、顏色的對比,表達一種倔強而充沛的音樂情感。于是一片綠色的柳葉與紅色性感嘴唇的糅合、一只黑色男式的皮鞋與赤裸的腳趾的糅合……都展示了他信手拈來的圖形魅力。他創作圖形的設計演變過程,與平時對生活的觀察視點和對圖形想象力、創造力的敏感程度是分不開的,結合他最喜歡的圖形表現技法——攝影,總是把非常平凡的生活元素用想象力和蒙太奇來重組在創作中,一邊開始想象重組圖形,一邊借助計算機和圖形軟件Photoshop等技術,把他的想象空間呈現在觀眾面前,這種重組有驚悸的視覺效果,猶如波蘭招貼設計的傳統精神。圖形的糅合制造給予完全的詮釋招貼概念的自由,令他的創作更具大膽和力度。
(二)文字的編排與畫面的韻律
版式設計首先要從構成中的點、線、面說起,它們是抽象主義繪畫中常見的元素。俄國繪畫大師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抽象主義繪畫作品就時常在畫面中直接灌入點、線、面元素,并以顯微鏡式的分析方式,輔以不同的形式和色調來描繪不同類別的心情和意境。那么,在白同異的招貼設計作品中,文字的編排也存在著如同康定斯基一般的點、線、面構成感,并且存在于招貼設計構成關系之中,從而達到喚起主觀精神的聯覺作用。
白同異招貼設計的版面非常靈活,文字與畫面的編排有多種多樣的變化,同時也為內容的組織和招貼觀看方式提供了靈活性,這創造了空間的秩序并把觀看者的注意力引向設計者的意圖所在。在他的招貼作品中,能夠捕捉到一種猶如音樂旋律般跳躍的內心感受。每一張招貼設計中的文字都是他用心設計的結果,文字編排的形式多變,文字與圖形之間存在種種互動的可能性。“最動態也是最復雜的構成導向就是傾斜,在構成上也會有更多的彈性。”他的文字設計最重要的是創造了一種排列方式,使得每個文字構成要素相互之間有導向上的聯系性。在視覺上畫面最為協調的構成要素都有多種排列方式,而且在他招貼畫面中沒有任何設計要素是孤立的,文字的擺放位置及其旋轉方向在視覺上與其他要素形成了既沖突又和諧的視覺感受。2000年,他與Metz市軍火庫歌劇院合作創作的歌劇海報。這家號稱歐洲最好的音樂廳,它的前身是軍火庫,后改建為文化場所,一洗本來形象。他在創作每場專題歌劇海報基礎上,增加了季度活動的節目單,與功能性相結合,其畫面的膨脹式構圖,會有一種文字與內容的秩序之感,在構圖中文字的編排以圖形為外軸形成環繞式排列,創造秩序感。節目單的文字編排成階梯式的排列,通過節奏和復現,可以引導觀看者的視線,字行弧形的組合可以簡化構圖,最終達到文字的編排與畫面的韻律完美結合的視覺效果。
(三)色彩的沖撞與控制營造舒適感覺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說:“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色彩具有先聲奪人的力量,是最能吸引人們眼睛的誘餌,因此人們視覺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而且能喚起人們的各種不同的情感聯想。一種色彩的刺激,通過想象激活大腦中關于這種色彩的知識和經驗的信息鏈,從而產生聯想。色彩聯想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種種色彩變化在人們的頭腦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因此某一種色彩或色調在他的招貼作品中出現時,往往會引起人們對生活的美好聯想和情感上的共鳴。
在白同異的招貼作品中那些圖像的色彩很豐富,會吸引觀看者的眼球。他的色彩是直接對心靈產生影響的一種方式。在他的招貼畫面中色彩和音樂是相通的,絢麗燦爛的色彩視覺形象能暗示旋律優美的聽覺形象,人們在欣賞他的作品時,似乎能從中“聽”到他用色彩譜寫的樂章,如同欣賞一首優美動聽的樂曲,似乎從中能“看”到用音符描繪的色彩一樣美妙。
色彩的興奮與沉靜感取決于刺激視覺的強弱,他的招貼作品中色彩的使用給人以舒適感,色相與色調的使用適中,純度不會過強,色相不會過多,明度反差更不會過大,給觀者營造舒適的視覺體驗。因為視覺刺激強烈的色或色組都容易使人疲勞,而綠色是視覺中最為舒適的顏色,因為綠色能吸收對眼睛刺激性強的紫外線,在其招貼作品中綠色是其慣用的顏色。并且,在他的畫面中沒有過分曖昧的配色,因而不會有難以分辨、視覺困難、容易使人產生疲勞的色彩。有此可見,白同異對色彩的沖撞與控制的能力極強,努力為觀者營造舒適的視覺感受。
三、總結
“成功的設計師總是在他的創作中融入個人性格、生活環境、對社會影響的反饋等因素,設計作品也成為其設計意念、生活哲學、審美情趣和時代感受的表達。”從自然物質中逸出的神韻中,找出能解釋創意思想的符號,總是處理得十分精確。在他鏡頭下收集的不過是一張小紙片、一個垃圾袋或一個涂鴉,善于發現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元素。他的招貼作品不僅僅局限于圖形與色彩的設計,而是將最初的純視覺化的圖形創意進一步物化、具象化,結合自己的個性、情感、生活狀態、審美取向及經驗等,使得圖形與文字的編排、色彩的控制、創意概念要素之間的有機組合,以一種幽默風趣的圖形語言為觀看者營造出一種奇幻而有趣的視覺體驗。他善于運用異質同構的設計原理,用生活中最單純的圖形形式和詼諧幽默的內涵語言,創造出富有哲理性和創新性思維的視覺世界,為招貼設計增添了新的生命力,為設計注入了人文、環境、文化等多種新鮮元素,使招貼設計在媒體發展迅速的現代社會中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2] 康定斯基.藝術中的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 黃軍,胡易容.世界經典招貼設計[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