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楊
摘 要:主要探討了怎樣讓學生感觸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把生活問題帶進數學課堂,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體驗生活數學,從而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關鍵詞:數學問題;生活;實踐活動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以一種我們看不見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數學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讓學生切實感觸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讓數學從課堂走向生活,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一、合理組織教材,把生活問題帶進數學課堂
1.創設生活情景,激發探索欲望
在數學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創造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數學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如,在教學“角”的概念時,我們可借助學生都熟悉的鐘表、墻角、張開的圓規等生活題材,啟發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數學問題:角有幾個頂點?什么叫做角的邊?角有幾種……讓學生體驗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加深理解教材所學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的能力。
2.通過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獲得新知
數學教材有很多和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如,在剛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后,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我們教室長8米,寬6米,高4米,現在要粉刷教室的四面墻壁,請同學們算算粉刷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立刻拿筆計算,很多學生求出了教室五個面的總面積。這時,我讓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教室,想想自己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教室的門窗、黑板是不用粉刷的,于是我又補充了另外一個條件:門窗、黑板面積是22.4平方米,現在你會算它的粉刷面積了嗎?學生茅塞頓開,很快算出了答案。通過對這道題目的練習,使學生了解到解決數學問題必須考慮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學生在相互啟發和交流中,問題越來越多,思維越來越開闊,課堂也因此充滿了個性與活力。
二、精心設計練習,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
1.通過實踐活動,拓展新知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為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拓展新學知識。如,學習“長方形面積”一課后,我布置學生回家測量家里客廳的長和寬,求出面積,再測量一下一塊地磚的長和寬和面積,最后算一算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把課內外緊緊結合起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2.以“生活經驗”的借助,思考數學問題
一切科學知識都來自生活。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生活經驗是否豐富,將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教學時要注重聯系學生實際,借助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去學會思考數學問題。如,在學習有關服裝銷售額的統計時,根據羊毛衫、游泳衣使用的季節判斷銷售高峰。我們在教學設計時,除了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外,還要為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解題的依托,使學生能借助生活經驗來思考數學問題。
三、巧設活動的情景,體驗生活數學
中年級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且他們愛玩、好動,上課經常不專心聽講。因此,在教學中我巧設合理的活動情景,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認識、掌握數學知識。
在“周長”的教學中,我特意設計了讓學生量距離的游戲活動,讓學生自由組合,自由下座位,想量什么就量什么,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很活躍,量桌面、量課本、量窗玻璃、量“學習園地”……這樣“周長”的概念在不知不覺中就從自己的身邊找到了。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教學課堂中只有再現數學知識與人類生活聯系,才能擴大數學教學的信息量,才能使課堂充滿個性與靈氣,才能使數學更加有血有肉、富有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