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晶晶 方圓
[摘要]隨著視聽作品大量涌現,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其版權保護問題愈加棘手,必須進一步完善與發展《著作權法》,從法律角度給予視聽作品明確的規定,采取可行的技術保護措施,建立完善補償金、集體管理等制度,健全視聽作品出租權,使視聽作品的著作權得到有效保護。
[關鍵詞]視聽作品;版權;保護
[作者簡介]梁晶晶,華南理工大學;方圓,湖南大眾傳媒學院。
視聽作品是人們獲取精神娛樂享受的重要來源,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視聽作品的傳播方式、傳播途徑發生了巨大變革。數字技術在影視產業中的應用,推動了數字視聽產業發展的同時也為侵權行為打開了方便之門,使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受到巨大沖擊,版權保護體系中的一些原有概念和原則無法解釋。為了維護版權人的知識產權和著作權,探討藝術表演視聽作品的版權保護問題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不僅利于維護版權人權益,更利于促進影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視聽作品版權保護的法律問題
我國現行的版權保護法中沒有“視聽作品”這一概念,只有兩個與這一名詞相近的概念。一是錄像制品;二是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無論哪一種法律概念,現都已無法滿足類似產品版權保護的需求。在視聽作品創作日益繁盛的當下,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視聽作品盜版打開了方便之門,必須在法律上給予“視聽作品”明確的概念定位,確保其在著作權保護上享有正當的權益。我國著作權保護法應立足國情,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的相關法律法規,對那些不能起到有效解釋的法律概念和原則進行相應修改,使視聽作品的著作權得到有效保護。
視聽作品版權保護的法律條件
簡單地說,只有符合著作權保護條件的視聽作品才具有版權保護的資格。第一,屬于文學、藝術或科學領域,是人們智力創作成果。第二,具有一定的獨創性,既要是獨立創作的,又要具有一定的創新,侵權的視聽作品不受著作權保護。第三,以有形形式加以復制的視聽作品,就是在不改變作品內容的情況下,運用機械、電子等手段將作品再現出來。數字技術在視聽產業中的應用,使視聽作品的盜版現象猖獗,增加了著作權法律保護難度。第四,《著作權法》中規定,“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在信息傳播中,被著作權管理部門認為反社會、反人類、影響社會風氣和公共利益等視聽作品不受版權保護。
視聽作品版權保護的有關措施和途徑
1.在立法上給予明確定位
為了有效保護視聽作品的版權,必須在立法上給予明確的定位。由于我國《著作權法》中沒有明確界定“視聽作品”這一概念,只有與其相近的兩個概念,導致視聽作品與類似制品之間的界限不夠清晰,難以區分新出現的藝術形式,影響著作權人相關權益的行使和維護。當前,“視聽作品”這一概念在很多國家著作權法律體系中都被采納,如美國、法國、俄羅斯等。為此,我國《著作權法》應參照國際條約和其他國家的立法經驗,引入“視聽作品”這一概念,給予視聽作品明確的司法定位,使法律上的視聽作品概念既涵蓋現有的作品形式,又能包括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的作品形式,讓著作權人的權益受到保護。
2.加強技術措施保護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中明確規定了技術措施的任務,即締約各方應規定適當的法律保護和有效的法律補救辦法,對不受法律保護、未經法律準許的行為加以約束。在我國,《著作權法》中明確規定: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權利人許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除了一些在行政等方面具有特殊規定的;視侵權情節的嚴重性來確定侵權人所承受的法律懲處,情節嚴重的可以沒收侵權復制品的制作材料、工具、設備等;對于構成犯罪的侵權行為,依法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在互聯網普遍應用的當下,視聽作品的侵權行為更容易出現,權利人可以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以保護視聽作品的網絡傳播權。為此,我國相關法規需要依法設置視聽作品版權保護的技術措施,依法處置侵權行為。
3.設立著作權補償金制度
由于數字技術應用普遍,一些人大量復制視聽作品并將其廣泛傳播,導致著作權人的權益無法得到保護。為此,應設定必要的著作權補償金制度,對視聽作品的復制工具、設備、電子存儲介質統一收費,并歸著作權人所有。著作權人經濟權益保護是著作權法律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著作權法律制度不能一味消極地賦予著作權人排除或防止他人使用其作品的權利,應在二者之間建立一定的費用收取制度,使著作權人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著作權補償金制度的設立雖然給予了著作權人一定的經濟補償,但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視聽產業內部市場的運行,要求明確區分私人復制和模擬私人復制之間的區別。
設立著作權補償金制度,必然要確定補償金的收費機構,以確保補償金制度有效落實和執行。考慮到我國具體國情,可以考慮由著作權管理組織收取補償金,或者設立專門的補償金收取機構,然后再分配給相關著作權人。
4.完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
著作權集體管理是針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而言的,其實質是在著作權人授權范圍內,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以自己的名義集中行使著作權人的有關權利,包括著作權人難以行使的復制權、表演權、出租權、傳播權等都可以由集體管理組織行使。在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相關權利的同時,有必要完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從立法角度保護著作權人的版權,并明確規定著作權人如何實施自身的權利,明確著作權人和集體管理組織之間的權責區分,在集體管理組織實行相關權利的同時給予其有力監督,引導其正確行使著作權人所允許的權利。如有需要,要積極吸收和引進其他國家健全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加深國際交流和合作,保護國外視聽作品在國內版權,促進我國視聽產業繁榮發展,同時完善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
5.健全出租權
在視聽作品傳播過程中,要完善出租權以保護著作權人的版權。出租權的立法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將出租權納入發行權中;二是將出租權視為發行的一種方式。一旦發生著作出版權侵犯行為,要依法進行處理。如我國《著作權法》中對非法發行作品、音像制品提出了禁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或罰款、沒收非法所得等行政處罰。盡管如此,但我國視聽作品出租權的規定并不完善,要求進一步完善并做出明確的規定,著作出租權才會得到有力保護。
隨著視聽作品大量涌現,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其版權保護問題愈加棘手,盜版問題愈加猖獗,視聽作品著作權人的版權權益受到極大的損害,必須進一步完善與發展《著作權法》,從法律角度給予視聽作品明確的規定,采取可行的技術保護措施,建立完善補償金、集體管理等制度,健全視聽作品出租權,使視聽作品的著作權得到有效保護,規范視聽產業市場,推動其健康發展。
[1] 李昕. 論網絡環境下版權的技術保護措施[J]. 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 2009(4).
[2] 孫建紅. 視頻分享網站傳播影視作品的著作權問題與思考[J]. 電子知識產權, 2009(5).
[3] 王遷. 論“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含義 兼評“成功多媒體訴時越公司案”一審判決[J]. 法律適用, 2008(12).
[4] 王遷. “電影作品”的重新定義及其著作權歸屬與行使規則的完善[J]. 法學,2008(4).
[5] 孟雨. 論中國電影作品著作權的保護[J].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