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俊
摘 要 本文圍繞“動畫創意是動畫作品的靈魂與生命”這一命題,簡要地介紹了動畫的概念、起源、藝術特色和表現形式,對動畫創意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就如何正確處理創意中的幾個關系筆者提出了個人的見解,旨在探討動畫作品,如何在新時期的百花園中贏得一席之地。
關鍵詞 動畫創意 意義 方法
動畫是影視藝術一種特殊的形式。自誕生以來就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其發展經歷了從幻燈到膠片、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二維到三維這一系列的發展過程。
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極大地帶動了動畫的發展與普及。計算機制作的二維動畫、三維動畫,特別是三維動畫以身臨其境的逼真感、新鮮感和神秘感,永遠被觀眾所憧憬。
動畫又是一門以創意作為創作前提條件的藝術形式,需要動畫人的奇思妙想與先進的制作技術來實現。每一部成功的動畫作品都是創意的結晶,獨特的創意與精心制作相結合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上世紀50年代的《驕傲的將軍》,60年代的《小蝌蚪找媽媽》,70年代的《哪吒鬧海》,80年代的《三個和尚》等作品,都彰顯著中國動畫的經典創意和形象。
一、對動畫的基本認知
1、動畫基本概念
動畫: “運動的畫面”,是不以真人實拍為創作手段,而是采用繪畫或模型等造型方式、通過逐幀拍攝的攝影手段,來描述故事、傳播思想、表達感情的影視藝術形式。
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門類,是工業社會人類尋求精神解脫的產物,它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于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它的誕生,發展和革新,不僅涉及文學、戲劇、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等藝術元素,同時涉及到攝影,電腦圖形技術等科學技術手段。
2、動畫的產生
動畫的產生,來自于“視覺暫留”原理。1824年,彼得羅杰發現了人的眼睛具有“視覺暫留”現象。法國人保羅·羅蓋在1828年發明了留影盤,再一次證明了這一原理的實在性。人們根據“視覺暫留”現象加上本能的模仿和想象勾勒出種種連續運動畫面,這就是今天的“動畫”。
動畫和視頻一樣,都是利用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通過在單位時間內連續播放靜態圖像,產生出動態的畫面。與視頻不同的是,動畫是人為創作的,而視頻往往是真實世界的再現。
3、動畫的藝術特色
動畫是一門綜合藝術,具有“無限”的表現形式,即有純繪畫的精致,又有漫畫的娛樂,是前衛精神與大眾傳媒的結合。
(1)多樣化的內容與形式
動畫的表現內容:主要是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其次是漫畫作品、游戲、文學作品等。
動畫的表現形式:手繪平面動畫、剪紙動畫、偶動畫、沙動畫、電腦動畫等。
(2)豐富的想象力無盡的創造力
動畫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作用的成果。由眾多動畫形象編織而成的動畫與一般的真人實拍電影最大的區別就是它的虛幻性。如:角色形象不可觸及的虛幻、角色性格隨心而定的虛幻、故亊環境隨意安插的虛幻、影片內容夭馬行空的虛幻…… 。除此以外,還有角色的表情、神態、語言、動作可以極度夸張,不拘泥于人類和其他動物所固有的表現形式。
4、動畫的表現方法:擬人法、符號法、夸張與變形法等。
動畫呈現在鏡頭里的角色和場景完全是由人為創造的,是一種聚集人類創造力的影視形式。一部成功的動畫作品是動畫師們對藝術追求的最高表現,同時也是他們各自 “靈感” 開發的結晶。
二、動畫創意的理解與應用
(一)創意與動畫創意
1、什么是創意?
創意,創出新意,也指所創出的新意或意境。亦作“剙意”。
漢王充 《論衡·超奇》:“ 孔子得史記以作《春秋》,及其立義創意,褒貶賞誅,不復因史記者,眇思自出於胸中也。”這里的創意,是指孔子新的思想,這種新的思想貫穿在《春秋》典籍中。又如,郭沫若 《鼎》:“文學家在自己作品的創意和風格上,應該充分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這里強調的是文學作品要有創意。
百度百科對創意的解釋是:“創意是對傳統的叛逆;是打破常規的哲學;是大智大勇的同義詞;是導引遞進升華的圣圈;是一種智能拓展;是一種文化底蘊;是一種閃光的震撼;是破舊立新的創造與毀滅的循環;……”
簡而言之,創意就是創立一個新主意。這個新主意帶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一個是新穎性,二是初始性。通過創意創立的東西都是新穎的,都是突破前人的。創意的結果必須是新奇,驚人,震撼,實效。
2、什么是動畫創意?
動畫創意,是按照一定的科學方法、流程, 依據動畫鏡頭語言和角度進行視覺表達的“思維活動過程”。 動畫創意是動畫創作人員根據生活題材實現與受眾溝通的藝術思維活動及創造性的構想。
3、動畫創意的具體表現
(1)題材的創意
題材的創意來自編創人員的豐富想象力。它是以獨特的思維視角,將新的創作元素與原有的素材進行整合,形成全新的故事內涵,產生令人眼前一亮的觀賞視野。例如,美國動畫片《花木蘭》,其素材來自我國古典民歌《木蘭辭》的傳說故事,經過加工處理后的題材,剔去了帶有封建色彩的忠孝理念,使故事本身更加豐富,更富有時代感。
(2)表現風格創意
我國動畫作品大多取材于中國神話、童話、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環境描繪、人物面貌、性格特征都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借鑒和對本土現實生活的提純,形成了中國動畫與外國動畫迥然不同的民族風格。其中的水墨、剪紙風格的表現形式,創造出人們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表達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感情,達到生動、強烈的藝術效果。
美國有部分經典動畫無論是在畫面視覺上還是整體風格上都有意識的借鑒了中國畫的一些技法,實現了中美動畫藝術風格完美結合。
如取材于中國的《木蘭辭》美國動畫片《花木蘭》將美國的現代理念融入中國的古老傳說中,原本簡單的 “代父從軍”添加了“相親”、“愛情”和“護君”等情節,使整部影片的情節顯得跌宕起伏。為了強化夸張滑稽的風格,特意給“花木蘭”配上“木須龍”形象,為龍不尊,猶如小丑,惹人捧腹。
(3)故事情節創意
情節是故事的基本單元。任何一個故事的講述都是通過一個個情節的合理串接來完成的。如何將故事講得精彩,引人人勝,讓人們觀賞之余回味無窮,成為動畫創意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故事情節創意可以通過對舊有事物、舊有理念、舊有藝術形式和表現模式等重新復活的方法使之煥發出生氣勃勃的生命力。這種創意最為閃光之處,就在于以全新的審美視角來重新演繹動畫故事的傳統的敘述方法、編排模式和類型套路。
被《世界經典電影鑒賞》特別收錄的由英籍荷蘭藝術家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推出的實驗動畫短片《和尚與飛魚》是一個活潑生動的故事,該片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以其簡潔清新的藝術風格、隱喻的主題思想、精巧的細節刻畫和完美的影音效果,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動畫創意的方法
(1)獨特的主題事件
在表達主題事件內涵的時候,要突出特色,讓人有一種獨樹一幟,耳目一新的感覺。
(2)多向的思維方式
動畫創意要敢于打破常規思維的定式,采用反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辦法,從事物的相反方向提出假設,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亊物,依據事物間的對立關系構成聯想,從中獲取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覺形象.
(3)新潁的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同樣制約著動畫藝術質量的高低。創作者要圍繞新的藝術形象尋找新潁獨特的表現方法,采用與眾不同的意念傳達去刺激和打動觀眾。
(4)多種鏡頭語言的靈活運用
鏡頭語言是強化動畫的特性、增強感官的愉悅、豐富影片內涵的有效手段。只有通過錯位、變異的鏡頭語言,才能在視覺上給觀眾強烈的震撼效果。
5、動畫創意的原則
(1)獨創性原則
獨創性是動畫創意的基本原則。它主張獨辟蹊徑,勇于標新立異。用“敢于拋棄”精神,激發自己的思維,從而實現“人無我有”的結果。
(2)實效性原則
動畫創意能否實現促銷的目的,取決于動畫片的傳播效率,這是動畫創意的實效性原則,也是動畫創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動畫創意應從動畫的受眾群體著手,并將相關的信息元素(如受眾心理、傳達方式)進行最佳組合,在主題的創意與表現手法的創意之間尋找到最佳結合點,從而實現傳播者和接受者雙方的互惠共贏。
6、動畫創意的作用
創意,就是一個新主意。正是這個新主意,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沒有創意就沒有人類的誕生。類人猿通過對制造石器創意,實現了創造石器的成果。石器的出現,標志著人類的誕生。沒有大量石器就不會有人類在動物世界的勝利。人類在創造了石器之后,又創造了銅器、鐵器,創造了各種工具和機器,創造了各種技術和產品,創造了各種文化與體制等等,這些都是人類智慧與人文精神的結晶。
動畫創意是文化創意的一部分,是推開動畫之窗、張揚動畫藝術的基本手段。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國產動畫難以滿足現代審美的需要,特別是動畫低幼化特征更難滿足成年受眾對動畫藝術欣賞的渴望。要造成在不同人群中共同產生著對新奇的渴望,對美的感悟,對幽默的欣賞,對懸念的期待,靠的就是動畫人不斷地去放飛夢想。
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以豪放的筆墨、優美的意境、抒情的格調、生動的氣韻震撼了世界,獲得了多項國際殊榮,為國產動畫在題材創意、角色形象創意、背景畫面創意、運動表現等方面的創意提供了借鑒。
三、正確處理動畫創意活動中幾個關系
1、真實性與假定性的關系
動畫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是創作者表達自己思想的和說明事物的一種藝術手段。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動畫也不例外。動畫創意必須以生活體驗作為根基,決不是脫離現實的胡思亂想。
動畫又是一門假定性的藝術,不能照搬生活,不能完全模擬生活的真實,而是用虛擬、浪漫、夸張和想象的藝術手法讓生活中的真實故事在動畫里變得更加生動奇妙。
創意必須源于生活,這是藝術的真實性決定的;創意的結果必須是浪漫、夸張,新奇、震撼,這是藝術的欣賞性決定的。真實是創意前提,假定是創意的結果。動畫師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豐富的生活積累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采取“遷移”與“變通”的辦法,將“真實”與“假定”元素進行有效地組合起來,最終實現“是也不是,不是也是”的奇妙效果。
2、改編與創新的關系
中國動畫根植于五千年民族文化土壤中,充滿了東方民族特有的藝術魅力。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受眾視野的日趨開拓,民族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心理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對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文學作品的改編是一種便捷的創意方式,,但不能機械地重復與模仿。做到在改編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把民族特色同時代精神相結合,關注各個時期的人們的審美習慣的新視角,充分體現出作品的浪漫與神奇,讓時代精神、民族文化在故事中得到豐富和升華,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3、獨創與借鑒的關系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豈知即詩亦難及,騰躍百家中有我。”前句出從(唐)杜甫《戲為六絕句》,意思是說有長處就要學習借鑒。后句出自《嶺云海日樓詩抄·說劍堂集題詞為獨立山人作》,意思是說作詩要從百家中學習,但要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是歷史上文學大師在正確處理獨創與借鑒的關系方面的經驗之談。
中國動畫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體現具有本民族文化精神內涵,這是動畫創作的立身之本,而外國動畫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特色也值得借鑒。
2008年6月,美國夢工廠推出的動畫大片《功夫熊貓》在全球引起了轟動。這部動畫片比十年前的《花木蘭》融入了更多的中國精神,無論從角色的外形還是內在的精神,體現了一種中國的審美理念。
中國動畫具有輝煌的歷史,但在漫長發展的進程中,相對美、日、韓等幾個動畫大國來說還是略有差距。取材狹窄,多限于古典素材,且內容較原著也沒有大的改動,有的盡管在內涵和技法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創新,但由于未能妥善解決繼承和借鑒的關系問題,瑕瑜互見.反響平平,難以滿足新時期受眾的心理需求和審美口味。如何重振動畫強國的雄風?是每一個關心動畫的人需要慎重思考的問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應當順應當前時代的文化潮流,廣開思路,兼容并蓄,去尋找創作靈感與題材。既要注重開發我國上下五千年豐富的歷史文化,并融入現代人文精神;又要放眼世界,積極地去精選一些國外的素材將其重新演繹,這樣,國產動畫定能在新的歷史時期再現勃勃生機。
動畫創意是動畫制作階段中的重要環節,動畫收視率的高低,取決于動畫角色的形象魅力和生動的表演。而一個動畫角色的成功塑造與情節的完美設定,則靠動畫師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對現實生活中細心的觀察與總結。
參考文獻:
[1]彭玲.動畫創作與創意[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王慧.動漫創意設計[M].北京郵電學院出版社,2009.
[3]張彥輝,王 琛.試論新形勢下的動畫創意[J].電影評介,2008.
[4]宋巖峰.FLASH網絡動畫創意研究.科技傳播,2010.
[5]周越,趙明.顛覆與繼承—探求中國動畫的創作與發展道路[M].科技
創新與產業發展,2010.
[6]袁佳琦.動畫創意與生活[M].大眾文藝,2012.
[7]郭亞航.藝術創意在影視動畫中的實踐與應用[M].今日中國論壇,2012.
(作者單位:黃岡師范學院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