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曄
摘 要:當代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整體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當前全面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創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其不僅關系到學生具有怎樣的漢語言文學功底,關系到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從長遠角度來說更關系到我國人才強國偉大戰略決策的最終成敗。因此,本文嘗試從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基本特點、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教學措施三方面內容進行簡要地論述。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教學模式 現狀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090-01
我國的漢語是世界上最簡潔美麗又古老神秘的特殊語言之一,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漢語言經歷了不斷地傳承與發展,積累了無數豐富多彩的詞匯,簡短的詞語就能夠表達出婉轉復雜的多重含義。漢語言字體優美,在書寫和口述的過程中均會給人以美的享受。特別是唐詩、宋詞以及諸如我國四大名著類的史詩巨篇,都充分地彰顯出了中華民族漢語言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因此,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其不僅肩負著傳承母語的重要任務,更是發揚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良好途徑。然而由于漢語言文學本身較為深奧,很難吸引追求時尚文學和外來淺顯文化的當代青年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怎樣完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是我們當前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1 當代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基本特點
漢語言文學專業與其他學科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漢語言文學教學的主要特點是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教學目的不圍繞應用性,其本身的價值體現在對社會觀念與精神取向的影響方面,不注意直接創造可以計量經濟的效益,而在于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因為全面到來的信息商務時代講究的是效率與創新,而多語言的社會環境對我國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育也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因此,必須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反思和創新,為當代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教學尋找更為適宜的發展空間。
2 當前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首先是教學手段過于單一,課程設置不完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仍然沒有完全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而實現改良,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也僅僅是以教材為中心的基礎型內容,尤其是許多教師仍然采取簡單、機械的課堂講授法來傳遞漢語言文學知識,通常的做法是根據課文內容,逐字逐句分析,講解字、詞、句的基本含義,畫出重點,這種做法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的培養,類似于“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始終無法得到學生的歡迎和認可,教學質量與效率也并不理想;其次是教學模式較為落后,沒有注意學生文學思維的塑造。在以往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學生已經習慣于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上課根據老師的要求記筆記,下課同學之間對照筆記,考試的時候劃范圍,全憑知識的積累和背誦,學生鮮少有自己的理解,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實現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真正目的,對于培養新時期人才的文學素養來說并沒有益處;最后是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亟待創新,當前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沒有結合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一切以教材為中心,忽略了漢語言文學教育的人性化,另外專業的局限性也限制了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發展。
3 進一步優化當代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具體措施
(1)完善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置從當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形勢來看,將課程整合成為經濟實用型課程體系是新課程的全新要求以及與時俱進的重要舉措。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內容的設置,首先,要注意的是課程內容的設計必須要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現完美的統一,并深入反思當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其次,在教學課程內容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從學生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從閱讀鑒賞、管理策劃以及溝通交際等多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培養,讓學生在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漢語言文學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最后,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要一改以往字詞句分析的三步驟,要加強情感教育,注重學生的體會。要將學科中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學術動態等信息在課堂上傳遞給學生,從而始終保持漢語言文學的新鮮活力。
(2)重視構建學生漢語言文學的創新性思維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是否科學和完善可以說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漢語的情感,良好的教學模式能夠啟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并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的養成。因此,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對于學生漢語言文學的創新性思維的構建,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教育的意識和理念,進一步開闊視野,力求提出獨特的、新穎的教育活動思路;其次,教師要大膽探索,潛心試驗,深入挖掘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文化評論等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班級內廣泛組織討論當前的社會文化現象,激勵學生去積極地發現、思考與創新。
(3)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調整教育教學的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漢語言文學課堂的主人翁,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需要來調整教學的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摒棄以往灌輸式地單一教學模式,要充分結合講授法、引導法、探究式學習法、小組合作法等多種形式,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此外,由于漢語言文學本身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必過分拘泥于語言文學本身,而是要靈活地運用所學內容實現學生的技能化培養,使學生在未來走上任何一個工作崗位時,都能夠感受到漢語言文學為自己建立的強大的文化根基,因此教師要在確保專業根基扎實的基礎上,打破人為設定的專業局限,以便更大限度地發揮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優勢。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新形勢下,加強當代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不僅需要語文教師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的動情感染,還需要一個充滿濃厚漢語言文學氣息的課堂環境,學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當中才能有置身于漢語言世界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要在基礎知識講解的同時,加強對于學生的人文關懷,充分運用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教育資源,吃透教材,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感悟人生的真理,體味漢語言文學的魅力,從而真正地實現漢語言文學“教書育人”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東陽.論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硅谷,2008(9):94.
[2] 薛梅.論背誦在高校漢語言文學學習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8):84,89.
[3] 曲文軍.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