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稅(Inheritance Tax)是對被繼承人死亡時所遺留的財產課征的一種稅,因此在英國曾被稱為“死亡稅”(Death Tax)。遺產稅也被稱為“羅賓漢稅”,是只對極少數富人征收的稅賦,具有“劫富濟貧”的作用,這叫“拔最多的毛,聽最少的鵝叫?!蹦壳?,全球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國家和地區開征了遺產稅,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等。在我國,由于種種原因,遺產稅至今尚未開征。
招商銀行最近發布的《2013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2年可投資資產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凈值人士數量超過70萬人,人均持有可投資資產約3100萬人民幣,共持有可投資資產22萬億人民幣。預計到2013年底,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將達84萬人,高凈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27萬億人民幣?!拔覈蝗颂佟币巡辉倌艹蔀樽钃踹z產稅開征的理由?;峄鶖党掷m走高、貧富差距日益懸殊,更是凸顯遺產稅開征的必要性。
那么,遺產稅真的來了嗎?讓我們看看一路走來的個人存款實名制、金卡工程的銀聯卡普及、銀稅工程的銀行與稅局的并網、個人自動報稅制度、物權法的頒布實施、第二代身份證以及第三代身份證的升級換代、征信平臺的啟動等等,這一系列的動作無不逐漸向遺產稅靠攏。而早在2004年9月21日中國經濟網首次刊登了《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2010年8月進行了修訂和增補,2013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開征遺產稅的建議,同年3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發布《遺產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課題中期成果報告,網絡一度盛傳深圳試行開征遺產稅的聲音,凡此種種,無不讓人感到遺產稅的腳步越來越近。遺產稅的開征只剩一層窗戶紙。
根據早前公開的《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的規定,我國公民死亡時應就其國內外的全部遺產繳納遺產稅,非我國公民及不在國內居住的我國公民,應當就其死亡時在中國境內的遺產繳納遺產稅。應稅遺產不僅包括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全部財產,還包括死亡前五年內發生的贈與財產。這一規定的目的是防止通過轉移財產逃避遺產稅。遺產稅稅率最高可達50%。而根據《遺產稅制度及其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啟示》課題中期成果報告結果,500萬元應為遺產稅起征限額。限額以下的遺產和贈與不征稅,限額以上的遺產和贈與按超額累進征稅。草案采用總遺產稅制,按被繼承人死亡時所遺留的財產總額課稅,以遺囑執行人或遺產管理人為納稅人。國際上一般要求以現金形式繳納全部稅款,在稅款繳清前,其遺產不得分割、交付遺贈,不得辦理轉移登記。所有這些規范,無不成為系在富人脖子上的繩索。
盡管如此,如下規范仍值得財富群體特別關注:(1)捐贈遺產和人壽保險的保險金等不計入應征稅遺產總額;(2)喪葬費用、必要遺產執行費用、符合規定的房產價值等允許在應征稅遺產總額內扣除;(3)都會有一定數額的財產免征遺產稅;(4)境外財產已繳納的遺產稅,允許在應征遺產稅稅額中抵扣。
輿論亦普遍認為,征收遺產稅的時機已成熟,條件也已基本具備,遺產稅越來越近。王永慶逝世創下的119億元新臺幣的臺灣史上最高遺產稅記錄,讓富人們再也無法對遺產稅視而不見。如何規劃財富以合法規避遺產稅,已成為富人們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
方案一:在遺產稅和贈與稅開征前,有計劃地通過贈與等方式轉移財產。但若等遺產稅開征之后,此方案可能就無法湊效了。因為贈與稅與遺產稅一般是同時開征的,而且贈予稅稅率與遺產稅稅率差得不會太多。由于提前分割財產是富人們逃避遺產稅的慣用手法之一,因此,所有開征遺產稅的國家無一例外都要先制定與完善“贈與稅”,相信我國立法也不會例外。
方案二:購買人壽保險規避遺產稅。《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明確規定,被繼承人投保人壽保險所取得的保險金不計入應征稅遺產總額。相比其他避稅方法,人壽保險具有操作簡單、環節少、成本低、風險小、結果可控等特點,因此成為世界各國高收入人士用來規避遺產稅的首要工具。比如,2004年9月14日去世的臺灣首富蔡萬霖,遺留下龐大財產,按照臺灣法律,他的子女需要繳納782億新臺幣的遺產稅。但由于其曾經一次購買數十億新臺幣的巨額壽險保單,加上其他避稅方式,臺灣當局最終能收到的遺產稅金只有5億新臺幣。而他卻將其龐大的資產通過人壽保險的方式安全合法地轉移給了下一代。購買人壽保險的另一大優勢是,當被繼承人去世時,獲得的保險賠付可當作稅金繳納,而不需要動用現有流動資產甚至變賣固定資產。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保險均有避稅的功能。保險中的壽險、健康險、意外險、年金險、投資型的萬能險、投資連結險等,都有不同的結構和功能。如何利用這些險種達到避稅的目的,需要專業的設計和規劃。無論如何,人壽保險中必須指定受益人,這樣才能使保險給付不計入應征遺產稅范圍。
方案三:設定信托規避遺產稅。遺產信托在英美等西方國家使用非常成熟和普遍。比如,喬布斯離世留下83億遺產,其中大部分資金放在一個信托項目中,這筆資金獲得的超過利息部分的收益,可永遠免予遺產和贈予賦稅而讓下一代繼承成立遺產信托。由于信托在中國大陸的發展歷史比較短,很多方面還不完善。與海外一些國家地區相比,中國的信托必須登記,無法保護隱私,因此大陸富豪所設立的私人家族信托或遺產信托幾乎都設在海外。但隨著遺產稅的開征和立法的完善,相信中國內地信托業務也將逐漸發展起來。
方案四:移民避稅港規避遺產稅。俏江南董事長張蘭移民事件,曾引起廣泛的關注。根據現行的法律及稅收雙邊協定,張蘭移民,首先可以避免俏江南上市后對其所獲得的股息、紅利等征收的10%或更多的個人所得稅;從長遠來看,也不失為規避遺產稅的一個合理安排。但是,根據《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的規定,外國公民仍應就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繳納遺產稅。因此,若移民后未能改變遺產仍在境內的事實,移民避稅港可能很難起到避稅作用。
未雨綢繆,合理規劃財產以應對遺產稅的到來,是富人們無法回避的問題。明晰財產狀況。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和制定合理、合法規避遺產稅的方案,是使財富能夠安全地、“毫發無損”地傳承給下一代的必經之路。專家信箱:yu@weiminglaw.com 新浪微博:@于永超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