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劍光


你會通過什么方式與朋友們分享一張照片?微博、QQ空間、微信……這幾種社交網絡服務都能讓你順利完成分享并得到反饋。通過郵箱群發?當然也能實現,但它太落伍了。不過在現實工作中,如果你想跟同事分享一個文檔,或者審批一個合同,通常仍不得不依靠郵箱、專門的線上辦公系統—通常它都會非常難用。
在互聯網誕生早期,郵箱、BBS曾一度成為最主要的溝通工具,但在當下社交網絡對個人用戶而言顯然更具吸引力。但為何企業內部的溝通依然停留在互聯網的“石器時代”?
企業并非不需要社交網絡。在IBM看來,企業用戶的社交化雖比個人用戶稍晚,但亦是大勢所趨。IBM 社交商務總經理阿利斯泰爾·仁尼(Alistair Renni)對《環球企業家》說。社交網絡在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之后,也會徹底改變人與企業、企業與企業間的溝通方式。
爆發點
實際上,商務社交市場已開始爆發。IDC數據顯示,企業社交平臺市場的業務價值未來幾年年增速高達40%至50%,到2016年業務規模將達到45億美元—IBM即是目前企業社交軟件的最大提供者。但較之于facebook為代表的個人社交商務網絡,IBM在企業社交領域的玩法則截然不同。
“社交商務是一個企業領先競爭對手的巨大籌碼。”IBM社交商務全球副總裁桑迪·卡特(Sandy Carter)對《環球企業家》說,這將是很多公司必須面臨的巨大變革。但就中國公司而言,很多企業尚未啟用商務社交系統,究其原因在于企業管理者尚未弄清商務社交究竟能改變什么。
IBM軟件集團大中華區協作解決方案技術經理徐剛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決策者自己成為社交媒體的用戶,其對社交網絡的價值已經清楚,但對企業內部如何運用社交網絡依然疑惑重重,比如在CRM環境里如何應用社交網絡,如何在項目管理、流程管理中令社交網絡催生價值。
在徐剛看來,一個人在公司里的工作狀態,通常是由兩種情況組成。一種是與計算機相關,大多基于一些流程和規范,比如需要在辦公系統內簽字審批或者發起某些事項,這種工作多數時候無需花費太多時間,但并非簽字后就水到渠成了。還有一種情況則是某個工作人員對工作有一些想法,他需要把更多人跨部門聚集協同在一起,產生一些創意或方案,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某個部門之中,也可能是非常多的部門,通常大家需頭腦風暴,各自發表意見,最終把一件看似紛繁復雜無序的事項理清頭緒往前推進。在這一過程中,往往都需要一組人協作共事。但在現實執行過程中,召集這樣類似的會議,將所有參會人員的時間統一排卻費時費力,以至于多數時候需要多次會議才能最終產生結果。
針對第一類情況,徐剛認為現在的辦公系統已經很成熟,而第二類情況仍可以通過企業社交網絡得以改善。在面向個人的社交網絡上,各種各樣的人組合成不同的人群,惹人關注的事件或話題才得以產生。
而對于擁有數萬甚至數十萬員工的大公司來說,若缺乏這樣的平臺,僅靠面談、視頻會議、郵件、電話很難實現透徹的內部溝通。
IBM全球 CEO調查顯示,在那些被稱作杰出的企業中,95%的企業在未來5年將專注于發展與客戶的關系,57%的企業則希望員工能夠使用社交和協作工具。因為這些企業希望通過提供社交協作工具提高客戶滿意率,并驅動創新,在其商業網絡和員工面前呈現出最好的一面。桑迪·卡特認為,隨著社交化分享信息的廣泛運用,很多企業的員工將通過企業社交平臺完成絕大部分工作的推進,而非過去的電子郵件。
擁有超過60萬名員工和經銷商的IBM,已經通過企業社交軟件Lotus Connections及社交商務平臺進行協同辦公。Lotus Connections的企業客戶包括拜爾、高露潔棕欖、伊萊克斯等大型跨國企業,以及神州數碼、煙臺萬華、新奧集團等國內企業。IBM為其提供內容管理、企業即時通訊、網絡會議、音頻和視頻交談、電子郵件等相關解決方案,提升企業社交協作能力,成為名符其實的社交商務企業。
分享的價值
形成協作并非易事。IBM軟件集團大中華區協作解決方案總經理李貴興認為企業社交商務并非等同于微博或將Facebook簡單做成內部版本。具有分析能力的企業級社交平臺會比現有交流工具更具變革意義。
企業可以通過將社交商務平臺上的大量數據整合、分析,更快、更準確地調整業務流程。例如市場人員可以實時分析消費者行為的最新變化,并由此調整營銷方案;財務人員同樣可以根據來自顧客、經銷商的信息來提前評估業績。以IBM公司自己為例,企業社交網絡上63.5萬個專家檔案、2.2萬個博客的內容信息會分享給所有員工,每天有1200萬個即時信息進行相互的溝通……上述互動均可發掘出新價值。
對于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來說,每天會有無數的工作事項待推進,但CEO無法從每一個人那里獲得直接信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公司運營實際上是依靠一個又一個的項目組來推動運行的,如果每一個項目組均可通過社交網絡形成緊密合作,并將每一個大進展、小進展實時體現,CEO則可以通過關注某些重點項目即可知曉最重要的數字、細節及信息。
技術研究和咨詢公司Gartner數據顯示,即便到2015年,仍然會有80%的企業在社會化商業上的努力無法實現預期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高級管理者重視不夠以及過分強調技術。預計到2016年,約50%的大型企業才會擁有類似facebook的內部社交網絡,僅有約30%的企業會將社交網絡視為同今天郵件和電話一樣重要的溝通工具。
桑迪·卡特認為在全球范圍內,三個行業的管理者會首先重視起社交商務。首先是零售業,其主要應用領域是客戶服務、市場營銷和銷售活動;其次是金融服務業,保險公司、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公司可以利用社交商務與重點客戶更有效率地溝通;最后是政府部門。技術并非影響社交商務效果最關鍵的要素,要訣在于企業對于分享、創新的重視程度。